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36669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学设计一、 课程内容分析本课概述新航路的开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岳麓版)第二单元的第7课,在历史必修(II)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背景到过程到影响,条理清晰;但本课内容叙述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到欧、亚、非、美洲广大地区,有一定难度。作为网络探究课型,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

2、历史背景以及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2、 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并学会制作地理大发现的路线图。3、理解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等课标中要求的历史名词的含义;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小组汇报、合作交流,体验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搜集史料,梳理历史信息,从不同角度,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对历史事件作出价值评判2、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全球观念。3、通过对历史人物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学习,初步树立健全

3、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确定难点的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论复杂,涉及的知识广泛,超出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二、学情分析广东省石门中学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初中和高中半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计算机操作熟练,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初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三、教学媒体设计:本课课型是网络

4、教学环境下的探究课。具体的学习环境有网络教室、Internet和校园网。网络课件,从技术上强化互动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使学生在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完成学习意义的建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多面的教学辅助功能。网络课件中采用的媒体资源及其作用如下:媒体内容作用影音资料迪亚士开辟新航路过程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增强教学感染力电影哥伦布片断动画设计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开辟新航路路线图直观清晰地展示相关知识巩固练习题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比较、归纳;易于操作;反馈及时、互动性好图片资料14世纪欧洲地图16世纪欧洲地图创设情境;直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补充课标中要求但课本中未体现的内容地理大发现纪念碑相关航海家的图

5、片15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图片网络资源教师整理后提供给学生的关于新航路开辟后欧、亚、美洲社会的资料提供丰富学习资源,保证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相关网上文章及网站链接“石中论坛”链接四、设计思想及教学策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启发、引导,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具体教学策略如下:1、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2、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课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知识都尽量使学生在老

6、师有效的策略激发下自主探究得出,培养其兴建知识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3、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使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不仅是课堂师生展示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及自我测评和反馈的工具。五、教学流程导入 开始展示资料网络设置情景网络 汇报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可行性报告展示探究成果网络监控学生练习情况;指导网络老师引导、总结网络网上做练习网络网上查资料,发表论坛展示探究题目网络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汇报关于新航路开辟过程的探究成果展示探究成果网络设置情景网络老师引导、总结 结束附:具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

7、题,导入新课: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当中国人远渡重洋到达非洲时,欧洲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3分钟 演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看地图思考问题;并感受15世纪欧洲的历史氛围。1、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入手,激发其学习兴趣。2、用地图和问题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从而为讲授新课内容作准备基础知识学习一、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9分钟创设情景: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的西班牙,作为商人,你最需要什么?当时面临着什么主要问题?作为国王和宗教领袖,你意欲何为?作为航海家,你有什么抱负,当时的条件支不支持你实现抱负?引导归纳: 比如讲解欧洲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如适时引出当时旧商路受阻这一学生可能不知

8、道的原因;及时对学生发言加以归纳总结和评价。 学生按课前所分的商人组、国王组、教会组和航海家组,根据所找资料分别汇报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可行性报告。学生边汇报探究成果,边听老师的引导、纠正和总结。1、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2、培养学生搜集史料,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景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老师讲解“新航路开辟背景”的枯燥和低效。使学生准确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学会怎样分析归纳问题。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基础知识学习二、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9分钟过渡 组织学生活动:组织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迪亚十、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教师鼓

9、励性评点按课前的分工,四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技术上有 ppt动态路线图;图片;flash动画等。形式上有的以讲解员的身份,有的以航海家本人的身份、有的以其船员的身份)。介绍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1、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运用多媒体等不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巩固练习航海家支持国方向目的地练习(动画形式的填表题): 6分钟1、指导学生进行网上练习2、观察学生答题,发现易错的问题,并进行讲解。利用网络课件中的Flash进行网上做题。让学生及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基础知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

10、活动学生活动补充小结补充讲解:15世纪末到16世纪,继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之后荷兰、英国等纷纷开辟了欧洲到世界各地的航路,因而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2分钟补充讲解 演示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领会记忆相关知识内容“地理大发现”是教材上没有但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历史概念。这里为学生补充,帮助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探究学习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0分钟创设情景新航路开辟以后,你作为当时驻欧洲或美洲、非洲或亚洲的记者,请你写篇短讯或消息来报道各洲可能发生的变化。请同学们把报道发布到“石中论坛”上。提供探究材料引导小结 老师适时引导,进行有条理的小结。学生参看网

11、络和课件中的相关资料,进入“石中论坛”链接,发表自己的报道和通讯。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复杂,涉及的知识广泛,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2、学习历史学科的认知途径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求异性、灵活性的特点,特别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鼓励学生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延伸探究 探究题目: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远航的结果与意义,你认为怎样评价他们。5分钟演示问题 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启发和点评归纳。思考问题,讨论发言。1、拓展学生知识。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评价和比较的能力。课堂小结小结、评价2分钟小结知识和课堂活动进行学习评价六、学习

12、评价具体评价内容见下表:学习效果评估很好一般不大理想1、对学习内容是否有兴趣或认为其有学习价值2、对课前自主探究部分的感受3、对课上活动形式的感受4、对学习内容的掌握5、上完课后的总体感受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三个亮点:第一是恰当而新颖的情景设置,比如15世纪西班牙商人组、国王组、宗教组、航海家组的设置;让学生作为各州记者报道新航路开辟以后的变化等;第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不但设置了很多学生活动,而且相关知识和结论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第三是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在本课例中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了学习资源获取的主要来源;展示交流、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信息平台;自我评

13、测和学习反馈的有效工具。同时本课也留给我两点思考:第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45分钟内怎样完成?通过本课的课文容量与整合后的信息量的对比发现,整合后的内容,一个课时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本课例中没能把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部分完全完成。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决不能因顾虑完不成教学进度而刻意压缩学生的课堂活动时空,否则制定教学目标就有作秀之嫌。那么如何把握整合后的课程信息量,值得我以后更进一步思考探索。第二是网络课例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才能、调控机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素质。7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