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31419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南洋中学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南洋中学高一历史期末水平测试卷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A、毛公鼎铭文 B、皇帝诏书 C、史记 D、荷马史诗手稿残片2、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3、尼罗河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母亲河,它的基本流向是A、自东向西B、自南向北C、自北向南D、自上而下4、下列能够用来说明与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相关的资料是希腊地图 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发言计时器 陶片放逐法使用的陶片A B C D5、公元前425年

2、左右,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湾岸边高地上竖起一座面向大海的新坟。墓前石碑上刻着如下铭文:“此墓收葬吕克瑟司之子的骸骨,他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之中最优秀者,他来到图里邑,并最后长眠于这里。”这位客死异乡并被尊称为“史学之父”的人是A、Homeros B、Thucydides C、Herodotus D、Pericles6、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C、古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 D、奴隶与贵族斗争的结果7、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思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共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3、公元前326年,比特流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上述三个法案适用的对象是A平民与贵族 B公民内部 C罗马人与非罗马人 D非罗马人之间8、西欧封建制最终确立的时间是在6世纪8世纪 10世纪 12世纪 A、 B、 C、 D、9、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10、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是人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11、在半坡遗址,考古发现了粟和粟壳的遗存。在河姆渡遗址,又

4、发掘出了大量的稻谷、稻茎遗存,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这些都表明了半坡与河姆渡时期,原始农业已经产生。下列因原始农业产生而出现的历史现象中,最早的是A、聚族定居 B、贵贱有别 C、王位继承 D、水利工程12、竹书纪年前篇传述:神农“ 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日历,辨水泉甘苦。”;另外人们在山东嘉祥县的汉代画像石上也发现了神农耕作像(如右图)。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神农其人其事纯属编造不可深信 B、神农的故事真实可信C、是否有神农其人尚不能完全确定 D、神农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又先后,规模

5、上有打下,水平上有高低,但是他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14、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 B、国家的建立 C、人性本恶 D、私有制的产生15、目前已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地域上属于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16、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6、是( ) 图一:司母戊鼎 图二:甲骨文 图三:史记 图一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 图二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图三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 上述三图所代表的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A B C D17、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18、甲骨卜辞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的记载,其中“其受年”是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的反映出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A手工业 B冶铸业 C畜牧业 D农业19、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的

7、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的主张20、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体是A、功臣 B、同姓王 C、异姓王 D、殷人后裔21、“汉承秦制”说明了汉初延续和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然而,秦短命而亡,汉却逐步恢复经济,是因为A、中央官制不同 B、政令施行方式不同 C、皇帝权力不同 D、地方行政制度不同22、秦朝末年,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甚为普遍。这一历史现象直接导致了汉初A、发生频繁农民起义B、采用儒家统治思想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形成布衣将相政局23、王之涣凉州词曰:“黄河远上白

8、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玉门关”乙烯的地方古时称A、西藏 B、西域 C、西方 D、西天24、历史上的光武中兴出现在A、刘邦时期B、刘彻时期 C、刘秀时期 D、王莽时期25、东汉后期在经济军事上对中央集权构成巨大威胁的是( )A 外戚势力 B 宦官势力 C 士大夫势力 D 地方豪强势力26、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发生源于(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7、在下列四幅南北朝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北魏 宋北魏 齐北 北周 齐梁 梁隋

9、 陈A B C D28、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启用了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称为A 外戚 B 宦官 C 内朝 D 外朝29、79世纪,日本先后派遣了13遣唐使。当时接待这些世界的机构是A、 工部 B、户部 C 、礼部 D、 吏部30、观察“唐朝丝绸之路路线图”,与以往比较,唐朝对外交往的发展主要是A.所及范围明显扩大 B.陆路交通四通八达C.陆路海陆同时并举 D. 丝绸之路时断时续31、汉穆拉比法典的特征(8分)下列图表与汉穆拉比法典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与否。(8分)史 实推 论19.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

10、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法典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已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法典对债务纠纷做了明确的规定196.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法典保留了同态复仇的原始习惯法32、古代罗马人的法制精神(8分)材料一 “我感谢天地,首先因为我生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头不能讲话的动物;其次是因为我生就是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再次是因为我生就是一个希腊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 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材料二 第5表 死

11、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柏拉图暗自庆幸的原因是什么?(1分)哪些人则是不幸的呢?(3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2分) (3)你认为材料二的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2分)33、儒学的流变(6分)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

12、中国古代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材料二: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1)“仁”在孔子学说中有何地位?(2分)(2)在孔子看来,“礼”是指什么?(1分)(3)孟子对“仁”的理解较孔子有何差异?(2分)(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1分)34、中央集权制(共8分)秦朝中央集权制示意图 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皇帝太尉九卿 表示政令下

13、达程序表示上下隶属关系皇帝中书省六部部(1)请根据秦朝与隋唐的政治制度,在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4分)(2)从上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得出,中央机构发生了怎么样的演变?(4分)35、“田舍郞”登上“天子堂”(共10分)材料一: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说:“举秀才,不知书;兴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材料二: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后能“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也就成为我国古代读书人的荣身之路。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成为唐朝以来的一道文化风景线,下表唐朝前期宰相中科举出身的比例的增长也证明了这一点时期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宰相中科举出身的比例1/31/22/3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2分)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是什么?(2分)(2)唐朝前期宰相中科举出身的比例不断增长说明什么了?(2分)“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