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87391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阶段性检测1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性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

2、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

3、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按

4、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清楚地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B.

5、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D.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解析A项,“清楚地区分出来”说法不准确,原文第 段中说的是“似可区分出”。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诗歌的起源区分出圣诗和俗诗两个不同的源头并分别加以探讨,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B.文明早期的圣诗之所以

6、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C.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皆因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D.安德鲁兰认为: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他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解析C项,“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错误,第段中说圣诗向俗诗的转化是“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而发生的,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类的语

7、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解析D项,“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圣诗”错误,由第段最后一句可知,诗经中的内容只有“颂”可

8、以算作圣诗。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吊屈原赋汉贾谊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躤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乔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钅舌。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

9、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选自汉魏六朝赋选)注茸:无能力的人。溷:混浊。跖、乔:跖:春秋时鲁国人,传说他是大盗。乔:庄乔,战国时楚国将领,庄乔接受楚顷襄王之命开辟云南,后来退路被秦国斩断

10、,他回不来就在云南做了王,客观上背叛了楚国。传说中这两个人成为“坏人”的代表。周鼎:比喻栋梁之材。康瓠:瓦罐,比喻庸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殒厥身殒:死亡。B.铅刀为钅舌钅舌:锋利。C.独离此咎兮离:离开。D.偭獭以隐处兮偭:弃离。解析C项,离:遭受。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A项,动词,做,担任/动词,认为;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表凭借;C项,助词,的;D项,介词,在/介词,被。答案C6.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赋中慨叹屈原

11、生前的不幸,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同情。B.贾谊以屈原坎坷的一生自喻,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C.第三段运用反语,表面上是说屈原的不幸遭遇是其自己造成的,何必对故国恋恋不舍,实际上是从反面揭露批判了奸邪之徒谗害忠良的罪恶。D.通过反问的形式,把屈原的高洁、正直、才能与奸佞小人的贪婪、卑鄙、庸碌相对比,突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混乱,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解析D项,运用了比喻的形式,而不是反问。答案D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参考答案于是就跳进汨罗江自杀了。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

12、借此来比喻自己。(2)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参考答案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参考译文 我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写了这篇离骚,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进汨罗江自杀了。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说: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

13、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乔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地去拉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在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

14、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虾与水蛭、蚯蚓?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啊。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地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第89题。旦发青林南朝齐孔稚珪孤征越清江,游子悲路长。二旬倏已满,三千眇未央。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注旬:这里指十年。三千:形容路途遥远。8.诗歌三、四两句中的“倏”和“眇”二字精练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解析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倏”指时间飞逝,“眇”指行程遥远;然后,展开联想,把“倏”和“眇”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诗句可知,二十年的游子生涯,远离家乡的惆怅,由此引发幽幽感叹。参考答案“倏”指时间流逝飞快,“眇”指行程遥远无尽。这两个字分别表现了时间的转瞬即逝和空间的悠远苍茫,委婉地表达了天涯游子的飘零之感和落寞之情。9.诗的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解析五、六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包含丰富的哲理意味:岁岁枯荣的草木,在今古的变化中依旧充满勃勃生机;留有霜雪的岩石,在季节的更替中不会改变自己的形貌。相比于人易逝的青春年华,诗人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和迷茫也就不难把握了。参考答案五、六两句写时间流转不改草木的生机,季节更替也不改岩石的形貌,暗含了诗人对青春已逝、华年不再的慨叹,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凄凉和怅惘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