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660677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公开DOC·毕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阶级分析法论文:如何正确把握阶级分析法的适用性问题摘要: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性方法。在阶级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问题的认识上如果存在太大分歧,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太过含糊,都会形成一连串的问题。政治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中淡化阶级性在政治分析中的作用,并不能证明这种分析方法已失去其根本性的基础地位,而是要求我们在面对更为多样、复杂的现实政治问题寻找解释和解决途径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阶级关系的狭隘政治解读,应结合改变了的时代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做出新的发展。关键词:政治学;阶级分析;适用性阶级分类法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对政治群的“本质”分类法。建立在此分类方法之上的阶级分析

2、法,也是其政治理论思维的基础性、原则性视角。马克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方法的深刻性在于,它能够在纷繁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这一本问题,并进而揭示出阶级社会里人际关系的实质。因,阶级分析方法成为我们长期使用的一种认识社会、指革命的重要方法。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诸如中间阶级”、“政治权力寻租”等现象,以及我国社会改开放以后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在运用马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分析社会结构时,似乎面临着一个真实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今天我们谈政治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中淡化阶级性在政治分析中的作用,并不能证明这种分析方法已失去其根本性的基础地位,而是要求我们在面对更为多样、

3、复杂的现实政治问题寻找解释和解决途径时,不能仅靠基础元本性的东西,正像要解决法治问题不能单靠一部完备宪法一样。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阶级分析方法适用性问题。一、任何普遍的分析方法,在其产生与存在的各个时期都带有程度不同的时代性和阶段目的性烙印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形成于100多年前,即使列宁的阶级定义的提出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具有革命的、批判的性质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主要是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并有着一重视开展创造性评价,实行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课考核并重的方式,侧重大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创新创造应用,尊

4、重大学生的个性创造,通过他们的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论题、查找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参加答辩等系列实践环节,以论文写作、口试、答辩、动手等实践考核形式,对他们进行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提高其综合能力,培养其创新素质。在重视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能力考核结合的同时,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将平时上课表现、调查报告、讨论、辩论、演讲赛、出勤率等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如可将平时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实践课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370调整为343。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在德育的路径上,诺丁斯主张通过榜样、对话、实践和巩固的方法。借鉴其方法,纲要课程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能力以及可接受性。因此,教师要根据

5、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学规律,积极大胆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第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能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与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具有直接关系。在纲要课教学中,无论是设计、实施教学,把握大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纲要内容很多,时间跨度长达160余年。除了要求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外,更要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个主题: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

6、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要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教师教学肯定不能用说教灌输的方式,必须通过扎实的史料、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大学生们推导出这个结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二,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大学生强大的学习兴趣。纲要的很多内容都是理论,让学生感觉很抽象,需要教师通过一定量的史料和运用多种方法让理论内容丰满鲜活起来。如讲到抗日战争,可以给大学生讲明白历史上的中日关系,如唐代日本的学习中国、明代的抗倭斗争、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等。学生们明白了这些背景,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也就能通过

7、现在的中日关系来理解抗日战争,理解为什么日本政府否认侵略历史、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会遭到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谴责。如果不结合历史事实和现实的中日关系来进行分析,就很难使学生们理解这样一段历史。因此,教师不仅熟读教材,掌握大量的史料以及参考文献等资料,而且要用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学习特点,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如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课堂讲授、热点评论、课堂讨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社会考察等多种方式,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音响、电影、纪录片等各种资料,激发和调动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由传统的单一讲授式和单向的“注入式

8、”教学向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转变,形成一种平等、和谐、双向的课堂气氛。教师特别要重视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讲半天”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大学生们带进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大量的教学录像、录音、影视资料等的加入,使课堂内容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教于乐,既能增加大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又能使课堂教学容易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能在有

9、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使纲要课的教学充满感召力和吸引力。四、制定科学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大学生德育教育关怀的终极性指向在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中,卷面分数是判断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这种情况的广泛存在,使得我们的同龄青年大学生与西方国家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上,使大学生们容易丢失忠诚、宽容、诚实、守信等的优秀传统美德。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在纲要课程教学中着力养成的优秀的东西。纲要教师担负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在校几年的教育,而是要对学生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负责,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负责。传统的这种一卷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既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利于他

10、们的优秀个性品质养成,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考核,也要从关怀其成长的角度出发,体现以大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意识。为此,对大学生的学习考核,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把卷面的考察作为其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能是唯一的方面,使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一是注重运用综合性评价,将过去单一的闭卷、闭卷+开卷、口试等考核方法,变为笔试+口试+论文+答辩+平时的考核方法,既考核大学生们对纲要课基本知识、理论、观点的掌握程度,又重视考察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不仅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且要更多地激励他们的有效地发展自我,培养其综合能力。二是坚持对大学

11、生的发展性评价,不仅考核学习结果,还要考核学习过程;不仅考核期末,还要考核平时;不仅考核知识,还要考核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考核学习成绩,还要考核学习态度。考核要将普遍性要求和尊重个性相统一,切实帮助大学生们形成健康核算,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30分、期末卷面成绩40分、实践课成绩30分。四是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评价,通过评价使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强化自信,体现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学习过程参与、交流合作等的自我发现,促其及时自律和内化,实现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而有效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个体的健康自主而和谐地发展,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根本目的。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 2004-10-15.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Z.3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 2004,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