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34642807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揭阳市2020年高三历史学科线上教学摸底考试测试题说明:本测试题共26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测试时间30分钟。1有学者认为,大禹建立夏朝使古代中国由分散孤立的“古国”时代过渡到方国联盟的“方国”时代。方国联盟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夏部落征服了周边各部落 B王位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需要 D治水需要打破小国的界限2春秋中期,鲁国妇女已形成“男女有别”的守礼之风,齐、楚、燕、宋则尚未有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礼仪规定,社祭之类的群众活动,往往男女一起欣赏玩乐。这反映了当时( )A民众的精神风貌存在地域差别 B儒家学派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精神风貌

2、 D新旧道德观念之间存在矛盾冲突3秦朝法律规定,“或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赀徭(徭役)三旬。”“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殴也?无论。”这反映了秦代( )A法律制度的严苛性 B注重保蚕桑事业的发展 C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4西汉初期“大司农领天下钱谷,以供国家之常用;少府管山泽之税及关市之资以供天子”,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互不统属,互不挪用。西汉末期,皇室却经常“损公钱以益私库”。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王朝末期皇室骄奢浪费开支过大 B“家国一体”的君主专制制度C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无明显界限 D中央财政管理制度存在弊端5南北朝时,北齐流行一种

3、叫踏谣舞的歌舞,舞者“且步且歌”,观众鼓掌跟唱,以为笑乐。踏歌舞连歌带舞,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内容风趣。这种舞蹈( )A已经具有戏剧的雏形 B是南北民族融合的产物C盛行于当时社会各阶层 D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6唐朝政府对内附的少数民族酋长、首领,“至者皆拜为将军、中郎等官,布列朝廷”,并安排其子弟到长安学习唐朝的制度和文化。唐朝政府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导致边疆节度使权力膨胀C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一 D实质上是一种民族分化政策7占城稻自宋初引进后,至宋代中叶各地培植出许多新品种,生长期由原先的150天左右(清明时节插秧要到9月上、中旬才成熟),缩短为80至1

4、20天。占城稻新品种的出现( )A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B得益于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C推动了“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 D使经济重心完全南移至南方 8元朝大儒许衡批评有些理学家“深求隐僻之理”,认为“大而君臣父子,小而盐米细事以其可以日用常行,又谓之道”。许衡意在( )A改变程朱理学的认识论 B强调理学的实践性C推动理学成为元朝官方哲学 D调和理学与心学的矛盾9明中期以后,地方三司的权力逐渐向巡抚转移,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三司成为其下属;但三司名义上仍是法定的省级权力机构,巡抚没有完全摆脱差遣官的性质。这说明了( )A地方三司体制运转不灵,效率低下 B地方行政部门缺乏协调统一的机

5、关C巡抚的差遣官性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巡抚的权力在事实上和法律上存在矛盾10对孔子“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句话,后世儒生有 “学习诸子百家等杂书,这是有害的”,“攻击异端,这是有害的”,“攻击异端邪说,消除其危害”几种解释,朱元璋认可最后一种解释并批评了其他解释。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学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B最后一种解释符合孔子本意C学术自由是儒学内部的传统 D明朝进一步加强文化专制11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A.英国

6、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 B.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流变 C. 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 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12表1:19081911年各省留日毕业学生籍贯分布统计表导致出现表1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清政府对留日学生的支持力度具有差异性B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具有不平衡性C甲午战后青年学子对日本的学习具有一致性D辛亥革命对北方地区省份的影响具有滞后性131912 年孙中山在致英国国民书中称,“鄙人知禁烟之第一要者,固在全国禁种;然如不以禁种之时同时禁卖,则禁种之令,极难施行。曩者贵国仁人志士协助敝国禁烟,感激之忱,久已铭诸肺腑。 恳求贵国人士还我自由禁烟主权,而出我人民于孽海焉。 由此不能得出的

7、结论是 A孙中山重视禁烟问题 B鸦片贸易是非法的 C有英国人支持中国禁烟 D资产阶级存在着软弱性141926年,山东军阀张宗昌主持合并组建了新的山东大学,聘请前清状元王寿彭出任校长, 9月5日举行开学典礼,王寿彭在会上发表了“读圣贤书、做圣贤事”的训词,“山大”即正式开课。王寿彭要求学生们都穿长袍马褂,还要向孔圣人跪拜。材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的遗毒 B.民国教育的保守C.山东儒学的兴盛 D.军阀对教育重视15萧东连在筚路维艰中提到:“1953年为什么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政策?我认为,核心的问题是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和新民主主义政策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 。下列对“存在内在紧张关系”解释不合理的

8、是A. 对“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担忧 B. 公私经济成分力量对比的变化C. 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 D.两种社会性质的根本对立16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与美国运动员科恩因为一次偶遇开启了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称为“乒乓外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这说明“乒乓外交”A. 结束了中日两国隔绝的局面 B.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C. 加速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D.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7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时间(年)参加高考人数(

9、万人)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2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对图表材料解读合理的是A19771979年高考报考人数多与改革开放重视人才有关B改革开放拓宽就业门路,1979年后高考报考人数逐年下降C高考报考人数受高考录取率影响严重D高考报考人数变化受文化大革命影响18下列选项中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历史叙述历史解释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根本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和平与发展新时

10、代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中共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世纪年代中后期,四川刘氏兄弟的希望集团成为当地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说明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已取得初步成效19.公元前5世纪的伯利克里时代,辩论是民主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但很多时候有些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却把自己扮成口舌笨拙、不善修辞、不懂演说的弱势者,以此来博取他人的同情和支持。这表明当时 A政治生活重视人文精神 B民主政治缺乏公正程序 C民主制度倾向于保护平民 D公民对民主制局限有一定认知20.罗马早期的公民法对一切

11、要式行为均需采取特定的仪式或形式方为有效,商品交易是如此,缔结婚姻、解放奴隶、订立遗嘱等也是如此,因为只有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罗马法这一规定旨在 A缓解罗马社会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促进罗马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维护公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增强罗马法律的有效性、权威性21.美国开国元勋们在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规定,国会分为参、众两院,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而参议院则是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这一制度安排 A确立起三权分立制度 B强化了联邦政府权力 C抑制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D实现参议院主导联邦立法权力22.19世纪的英国存

12、在这样的景象:高雅的绅士常常与普通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有时候还必须到处给别人让路。于是有人认为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也有人称赞铁路将使“封建制度永远一去不返”。这反映了 A. 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 工业革命加剧了英国的阶层流动 C. 科技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D. 科技发展冲击传统的社会关系23.西方人起初怀疑(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为新社会制定的计划,许多人认为它们一定失败,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苏联表现出极大兴趣,并认为它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西方人态度转变的原因在于 A经济危机对苏联造成的破坏较小 B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C德国法西斯势力发

13、展威胁欧洲和平 D苏联公有制体制显示出优越性24有学者谈到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关系时说道:“法国不满美国的柏林政策,谋求独立发展核武器,并且认为美国在滥用储备通货的地位,继续购买黄金向美国施压。”该论述说明了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分化 C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D美国丧失资本主义霸主地位25.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战略。它指美苏双方均拥有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就可威慑双方都不敢发动战略核袭击,避免核战争。到了80年代,里根政府提出“确保生存战略”取代“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战略。这一变化表明A.美国放弃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 B.美国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美国对苏联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26.下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强调 A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 B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全球化影响下全球经济具有危险性 D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