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640237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_100)课程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任务书学 院信息科学与工程专 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课程设计题目1.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100)2、串行序列检测器(检测序列:1011)3.基于74191芯片仿真设计243进制减法计数器并显示计数过程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1) 采用实验箱设计、连接、调试无效态为000、100的三位二进制计数器。2) 采用multisim 仿真软件设计、连接、调试检测序列1011的串行序列检测器。3) 采用multisim 仿真软件设计、连接、调试基于74191芯片的243进制减法计数器。4) 采用multisim 仿真软件建立复杂的计数器电路模型;5) 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6) 在mult

2、isim环境下分析仿真结果,给出仿真时序图;7)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第1天:1.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2.查找文献、资料,确立设计方案。第2-3天: 在实验室中设计、连接、调试三位二进制计数器、串行序列检测器及23进制减法计数器电路。第4天:1. 安装multisim软件,熟悉multisim软件仿真环境。在multisim环境下建立电路模型,学会建立元件库。2. 对设计电路进行理论分析、计算。3. 在multisim环境下仿真电路功能,修改相应参数,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第5天:1. 课程设计结果验收。2. 针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答辩。3.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指导教师:20

3、13年6月 日专业负责人:2013 年 月 日学院教学副院长:2013 年 月 日目录1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4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53 课程设计的任务64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无效态:000,100)64.1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原理64.2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过程65 串行序列检测器设计过程(检测序列:1011)105.1 检测器的原理:105.2 检测器的设计过程:116 基于74191芯片仿真设计243进制减法计数器并显示计数过程176.1 设计原理:176.2 设计过程:177 设计总结和体会198 参考献文201 Multisim软件环境介绍:M

4、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Multisim 10 启动画面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

5、合设计流程。 NI Multisim软件结合了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凭借NI Multisim,您可以立即创建具有完整组件库的电路图,并利用工业标准SPICE模拟器模仿电路行为。借助专业的高级SPICE分析和虚拟仪器,您能在设计流程中提早对电路设计进行的迅速验证,从而缩短建模循环。与NI LabVIEW和SignalExpress软件的集成,完善了具有强大技术的设计流程,从而能够比较具有模拟数据的实现建模测量。一、 Multisim的主窗口界面。 启动Multisim 10后,将出现如图所示的界面。二、 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界面的上方,通过菜单可

6、以对Multisim的所有功能进行操作。不难看出菜单中有一些与大多数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软件一致的功能选项,如File,Edit,View,Options,Help。此外,还有一些EDA软件专用的选项,如Place,Simulation,Transfer以及Tool等。三、 工具栏 Multisim 2001提供了多种工具栏,并以层次化的模式加以管理,用户可以通过View菜单中的选项方便地将顶层的工具栏打开或关闭,再通过顶层工具栏中的按钮来管理和控制下层的工具栏。通过工具栏,用户可以方便直接地使用软件的各项功能。 顶层的工具栏有:Standard工具栏、Design工具栏、Zoom工具栏

7、,Simulation工具栏。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更加深刻了解数字电子知识体系;3) 通过本次设计熟悉软件平台、图形和文本输入、编辑、及仿真4) 掌握计数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 5)学会正确使用JK触发器;二 课程设计的作用 1) 学会了分析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2)通过课程设计,加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3 课程设计的任务 1)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0,100) 2) 串行序列检测器(检测序列:1011) 3) 基于74191芯片仿真设计243进制减法计数器4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

8、计(无效态:000,100)4.1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原理计数器是利用统计脉冲个数的电路,是组成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电路的基本时序部件,计数器按长短可分为:二进制,十进制和N进制计数器。计数器不仅有加法计数器,也有减法计数器。如果一个计数器既能完成累加计数的功能,又能完成递减的功能,则称其为可逆计数器。同步计数器:当输入计数脉冲到来时,要更新状态的触发器都是同时翻转的计数器,叫做同步计数器。4.2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过程1) 总体设计过程时序逻辑问题状态赋值状态转换图(表)检查能否自启动逻辑图最简逻辑表达式选定触发器类型图4.2(a)设计流程图2)减法器的状态图如下4.2(b)(无

9、效态:000,100) 排列顺序: /Y 图4.2(b)3) 选择触发器、求时钟方程、输出方程、状态方程及驱动方程 a 选择触发器: 由于JK触发器功能齐全、使用灵活,故选用3个下降沿JK触发器,本实验中选用74LS112D芯片。 b 求时钟方程: 本实验中采用同步计数故 CP0=CP1=CP2=CPc 求输出方程: 本实验给的无效态为000、100 对应最小项为和 由图4.2(b)所示状态图所规定的输出与现态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直接画出输出信号Y的方程 d 求状态方程: 根据输出信号的卡诺图可得到上述三触发器的卡诺图 由图4.2(b)状态图可直接写出的卡诺图如图4.2(c) 图4.2(c)次

10、态Q2n+1Q1n+1Q0n+1卡诺图 图4.2(d)次态的卡诺图 图4.2(e)次态的卡诺图图4.2(f)次态的卡诺图根据三个次态的卡诺图可得触发器的状态方程: e 求驱动方程: 变换状态方程,并比较特性方程求驱动方程: 4)画逻辑电路图:图4.2(g)逻辑连线图 5)仿真结果 图4.2(h)仿真111 图4.2(i)仿真110 6) 检查能否自启动:000100 111 无效态没有形成循环,所以能自启动。 7)实验结论: 经过实验可知,满足时序图的变化,且可以进行自启动。现态Q n为0,次态Q n+1 与j有关与k无关,即当Q n+1 由0变0时,j=0;Q n+1 由0变1时,j=1。现

11、态Q n 为1,次态Q n+1 与k有关与j无关,即当Q n+1 由1变0时,k=1;Q n+1 由1变1时,k=0。5 串行序列检测器设计过程(检测序列:1011) 5.1 检测器的原理:序列检测器可用于检测一组或多组由二进制码组成的脉冲序列信号,当序列检测器连续收到一组串行二进制码后,如果这组码与检测器中预先设置的码相同,则输出1,否则输出0。由于这种检测的关键在于正确码的收到必须是连续的,这就要求检测器必须记住前一次的正确码及正确序列,直到在连续的检测中所收到的每一位码都与预置数的对应码相同。在检测过程中,任何一位不相等都将回到初始状态重新开始检测。 5.2 检测器的设计过程:串行序列信

12、号发生器的总体框图:串行序列信号发生器CP Y输入脉冲 串行序列输出图5.2(a)串行序列信号发生器的总体框图1) 进行逻辑抽象建立原始状态图2) 进行状态分配,画出用二进制数编码后的状态表3) 画出串行数据检测的状态图: 图5.2(b)串行检测器状态图4) 选择触发器、求时钟方程、输出方程、状态方程和驱动方程 a 选用两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 b 采用同步故 =CPc 求输出方程: 由状态图可见b 求状态方程: 按图5.2(b)所示状态图得规定,可画出如图5.2(c)所示的电路次态的卡诺图图5.2(c)触发器的次态卡诺图可根据上图分解得 图5.2(d)的次态卡诺图 图5.2(e) 的次态卡诺图 图5.2(f) 的次态卡诺图e 求状态方程 由图5.2(d)、5.2(e)、5.2(f)得状态方程为f 求驱动方程: 变换状态方程,并比较特性方程求驱动方程:5) 画逻辑电路图如下图5.2(g) 图5.2(g)6) 仿真结果: 图5.2(h) 001(输入1) 图5.2(i) 010(输入0)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