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639293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开DOC·毕业论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郊21公里处, 该地不仅风景优美,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明代自楚昭王起,在此修建了九座王寝,另有各代圣贤名人的古墓共48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墓群。龙泉山的历史文化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武汉市旅游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中,该景区被列入九大重点旅游区之一,同时也是武汉南部史迹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发龙泉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带动武汉市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龙泉山风景区管理处拟利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特点进行开发建设,在保留其原有功能基础上,恢复历史生态,保护生态平衡

2、,实行滚动式开发,使其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畅通、集考古、休闲、娱乐、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武汉龙泉山风景区规划范围以龙泉山7.6平方公里盆地为核心的规划范围,以牛山湖、龙泉山、三汊港、豹解南部地域约13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上游乐、生态旅游规划范围。该项目分两期开发,其中一期工程规划用地7.6平方公里,主要进行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设四大区:古迹文物区、水上游乐区、避暑疗养区、生活服务区。经测算,一期工程总投资约为11029万元,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江夏区财政、上级专项拨款及招商引资解决。二、龙泉山简介龙泉山在汉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名叫江夏山,唐初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

3、唐天宝末年,宰相李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显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颇为灵准,故称为灵泉山。宋代后更名为龙泉山。但明清两代仍多沿用“灵泉山”的称谓。龙泉山由两条山脉组成,自西向东连绵9公里,山势如二条巨龙蟠卧于梁子湖之滨。这里三面环水,峰峦竞秀,林木葱郁,古迹遍布。有“诗乡福地”、“世外桃源”和“三九寝十二景”之一称。被誉为“武汉九王陵”,与北京十三陵形成呼应之势。此外,此处还葬有西汉舞阳候樊哙、晋代荆州剌史陶侃,唐江夏王李道宗等历代先贤古墓共48座,形成宠大的古建筑、古墓葬群,在省内至全国范围内均占有重要位置。1956年,明代楚王墓群等一批古墓、古建筑相继被列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

4、单位。因秀山碧水,山势独特,使得这里颇受文臣武将、骚人墨客、士绅贤达以及阴阳堪舆家的青睐。自西汉起,他们陆续迁入灵泉幽谷居住。或依山设亭,或随水为榭。建有“听松阁、远眺亭、大观桥、万寿台、晴雨井、灵泉寺、思亲台、秋风亭、玉书楼”等景观。渐聚居樊、李、沈、张、邹、曾、杜、董诸族,号“八大缙绅”,又曰“八大家”。除亭园、楼阁外,这里还有唐朝宰相李、江夏王李道宗、宋代知枢密院侍讲大学士冯三元、元代观文殿相国沈如筠、明朝吏部尚书张添佑等人的墓葬。明楚昭王朱桢分封武昌后,看中了龙泉山这块“风水”宝地,定“灵泉山”为“仙境”,辟为“寝山”,并强行赶走了“八大家”。自朱桢起,楚王府八代九王全部在此修建茔园。

5、并设置陵卫及陵户,看护王陵。形成山内不许百姓行走,外山不许车马践踏的王府禁地。有明一代,这里宛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庭院。自张献忠陷武昌,茔区初遭残毁后的三百余年中,碑亭半倾,殿堂全圯,而且部分王茔妃子墓也被挖毁。茔园荆棘温布,杂草丛生。一九五六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定楚王茔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龙泉山风景区管理处暨楚王墓群文物管理所。武汉地区的考古作者也相继开展了对楚陵区的考古科研工作。一九八二年对朱桢(昭王)的妃子墓(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和修缮,一九八六年对昭王陵园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修复、勘测发掘了昭王地宫,对外开放。清理了庄、靖、愍三王陵园,即将对其它五王园遗址进行考古清理,并对它们进行适当

6、的修整。有关部门也对龙泉山的历史进行了相关的整理和研究。不日,一个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区将展现于世人。三、项目建设单位简介本项目建设单位为龙泉山风景管理处,该处于1981年正式成立,原隶属于武昌县城建委,成立初期只有20名工作人员,主要是由县、村、社、队人员组成,具体任务是开发龙泉山。1990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龙泉山正式列入开发项目,由省、市、县组成考古队对楚昭王墓进行挖掘,并修复了墓室。1995年修复了连接八寝一墓的环山公路,同时还清理了部分陵寝遗址。1992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近两年20年来,武汉市总共投入960万元开发该风景区。2000年江夏区成立了旅游事业管理局,现龙泉山风景管理处

7、隶属江夏区旅游局,目前管理处共有正式职工61人,其中包括干部8人、技术人员2人。管理处下设办公室、昭园管理处、后勤服务处、苗莆管理队四个部门。四、报告编制的指导思想及依据(一)报告编制的指导思想本项目报告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面向新世纪旅游业大发展的挑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古遗址、古墓群、古陵园,发挥项目所在地的山水资源优势。恢复历史生态,保护生态平衡,使项目成为集考古、休闲、娱乐、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开发工程。(二)报告编制的依据1.武汉江夏区旅游局委托武汉市国际工程投资咨询公司编制“武汉龙泉山风景区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3.4.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武汉市旅游业进

8、一步发展的需要。旅游业作为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已超过了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大产业,目前国际上旅游业的发展是蒸蒸日上,是第三产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中国也是方兴未艾。由于旅游业对环境影响小等特性,其发展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促进发展”已成为共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将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省市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武汉市旅游业发展,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将旅游业定位于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21世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

9、,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武汉市旅游业实现了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旅游接待功能大大增强,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9年,在国际、国内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武汉旅游业仍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6.08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7336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74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4.8亿元。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1亿元,增长20.1%,再创历史新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武汉市的旅游业在规模和效益上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旅游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大多为粗放型经营,经济效益差,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

10、力有待提高。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旅游精品不突出,产品开发滞后,缺乏特色旅游线路,仍局限于黄鹤楼、归元寺、东湖“两菜一汤”,旅游资源没有与武汉市经济、人文特色实现有机结合,加之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导致武汉市旅游对外吸引力不强。目前武汉市仍为旅游者中转地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海外旅游者在武汉市停留时间平均为23天左右,与青岛、大连等城市平均停留45天相比,时间短,花费少,对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拉动力度偏弱。为了在新世纪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建设武汉龙泉山风景区,能增强龙泉山风景区的吸引力,完善其旅游功能,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带动武

11、汉由旅游温冷城市向旅游热点城市的转变。2.是保护古代人类地下文化遗存的需要。龙泉山旅游风景区由两条山脉自西向东连绵9公里,形成7.6平方公里的幽谷风光带,风景秀丽宜人。该地不仅风景优美,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明代自楚昭王起,在此修建了九座王寝,另有各代圣贤名人的古墓共48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墓群。龙泉山的历史文化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由于数百年的兵火战乱,风雨侵蚀,使人文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几座王陵地面建筑基本夷为平地,仅存断垣残壁。尽管如此,其地下文化遗存依然十分丰富,为再创新业创造了条件。自1981年成立龙泉山风景区以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当地政府管理

12、部门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对其进行了修复,现在该地已形成以九王陵园为主要景点的文物游览区。本项目拟定在十五期间建成通达龙泉山的旅游公路;修复灵泉古寺,恢复听松阁、春露亭、万卷书楼、珍珠塔等景点,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是极其必要的。3.是带动龙泉山风景区乃至江夏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业的发展可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服务、轻纺织工业、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邮电等产业的发展。据测算,旅游业每收入一元,可使国民经济增加4.5元的产值;旅游业每增加一人就业,就可为相关产业提供5个就

13、业机会。其强大的关联作用,为“一业兴百业兴”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江夏区社会经济状况良好,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龙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十分适合旅游业的开发、发展。现在建设武汉龙泉山风景区这一项目,能提升龙泉山旅游区的整体功能,把旅游业做大,同时可以带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更新人们的观念,尽快改变当地农民的贫穷落后面貌。该景区的建设必将为扩大当地的知名度,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全区三大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规划面积平方公里136建设内容其中古迹文物区亩3200水上游乐区亩860

14、避暑疗养区亩3500生活服务区亩1500总投资万元贷款偿还期年第二章 前景预测与分析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据世界旅游业发展规律,人均年收入达到500美元水平,居民就有强烈的出游欲望,人均年收入达到800美元水平,全民旅游的格局就可以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相继跨入这两个阶段。可以预见,全国旅游形势、出游水平将来会有大幅度增长。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独特,1998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达2507万人次,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126亿美元,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7位。我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实

15、现了由旅游业的“资源大国、产业小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跨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文明。与此同时,因工作时制的改革,紧张辛劳之后的休闲时间比以往多了很多,在物质丰富、收入提高的基础上,外出旅游、陶冶情操已成为人们消费的时尚。据统计,当前国内63%的工薪阶层祟尚旅游消费,并有35%的人有年度旅游计划。国内旅游市场已形成产业规模。 200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1999年,我国旅游业已经初步开创出全面大发展的新局面,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4%。1999年我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7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

16、4.7%,其中外国旅游者达到843万人次,增长18.6%;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41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九五”计划指标;国内旅游者达7.19亿人次,增长3.6%,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831亿元人民币。去年国务院出台延长节假日的规定后,国内旅游更加兴旺。全年国内旅游呈现出的特点是:旺季提前、热点普遍、高峰迭起、游人激增。春节期间,国内旅游人数高达1800万人次,旅游花费约140亿元.(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21世纪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五大机遇。一是政府明确提出旅游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我国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结果,也是我国改变了以往不重视服务业、往往把旅游与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的旧理论、旧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