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16091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1.4美妙的守恒定律教师用书沪科版选修3-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美妙的守恒定律学 习 目 标知 识 脉 络1.知道什么是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重点)2.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难点)3.了解正碰与斜碰.碰 撞 的 分 类先填空1.从能量角度分类 (1)弹性碰撞动量和动能都守恒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3)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碰撞后“合”为一体,以同一速度运动;这种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2.从碰撞前后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分类(1)正碰:(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

2、个球的速度方向仍会沿着这条直线的方向而运动.(2)斜碰:(非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方向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而运动.再判断1.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动量是守恒的.()2.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机械能是守恒的.()3.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动量是守恒的,但机械能损失是最大的.()后思考两小球发生对心碰撞,碰撞过程中,两球的机械能守恒吗?【提示】两球发生对心碰撞,动量是守恒的,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只有发生弹性碰撞时,机械能才守恒.核心点击1.碰撞的特点(1)时间特点:碰撞现象中,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相对物体运动的全

3、过程可忽略不计.(2)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3)位移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在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发生突变,物体发生的位移极小,可认为碰撞前后物体处于同一位置.2.处理碰撞问题的三个原则(1)动量守恒(2)动能不增加(3)速度要合理1.下面关于碰撞的理解正确的是()A.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的过程B.在碰撞现象中,一般内力都远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C.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也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D.微观粒子的碰撞由于不发生直接接触,所以不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不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4、E.宏观物体、微观物体的运动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解析】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碰撞为弹性碰撞,C错;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之一.不仅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遵守这一规律,而且高速、微观物体的运动也遵守这一规律,D错.【答案】ABE2.如图141,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A向_运动,B向_运动.图141【解析】选向右为正方向,则A的动量pAm2v02mv0.B的动量pB2mv0.碰前A、B的动量之和为零,根据动量守恒,碰后A、B的动量之和也应为零

5、.【答案】左右3.(2015山东高考)如图142,三个质量相同的滑块A、B、C,间隔相等地静置于同一水平直轨道上.现给滑块A向右的初速度v0,一段时间后A与B发生碰撞,碰后A、B分别以v0、v0的速度向右运动,B再与C发生碰撞,碰后B、C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滑块A、B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同一恒定值.两次碰撞时间均极短.求B、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 【导学号:67080010】图142【解析】设滑块质量为m,A与B碰撞前A的速度为vA,由题意知,碰撞后A的速度vAv0,B的速度vBv0,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AmvAmvB设碰撞前A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WA,由功能关系得WAmvmv设B与C碰

6、撞前B的速度为vB,B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WB,由功能关系得WBmvmv据题意可知WAWB设B、C碰撞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B2mv联立式,代入数据得vv0.【答案】v0处理碰撞问题的两点提醒(1)选取动量守恒的系统:若有三个或更多个物体参与碰撞时,要合理选取所研究的系统.(2)弄清碰撞的类型: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还是其他非弹性碰撞. 两小球弹性碰撞的研究先填空如图145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A以速度v1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图145m1v1m1v1m2v2.m1vm1v12m2v22.碰后两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

7、1v1v2v1(1)若m1m2的两球发生弹性正碰,v10,v20,则v10,v2v1,即两者碰后交换速度.(2)若m1m2,v10,v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1v1,v20.表明m1被反向以原速率弹回,而m2仍静止.(3)若m1m2,v10,v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1v1,v22v1.表明m1的速度不变,m2以2v1的速度被撞出去.再判断1.与静止的小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入射小球碰后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其入射速度.()2.两球发生弹性正碰时,两者碰后交换速度.()3.微观粒子发生散射时,并不是微观粒子直接接触碰撞.()后思考1.如图14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并排静止着小球2、3、4,小球1以速度

8、v0射来,已知四个小球完全相同,小球间发生弹性碰撞,则碰撞后各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图146【提示】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交换速度,小球2与小球3碰撞后交换速度,小球3与小球4碰撞后交换速度,最终小球1、2、3静止,小球4以速度v0运动.2.微观粒子能否碰撞?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微观粒子吗?【提示】宏观物体碰撞时一般相互接触,微观粒子碰撞时不一定接触,但只要符合碰撞的特点,就可认为是发生了碰撞,可以用动量守恒的规律分析求解.核心点击三类“碰撞”模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皆可当做碰撞处理,那么对相互作用中两物体相距恰“最近”、相距恰“最远”或恰上升到“最高点”等一类临界问题,求解的关键都是“速

9、度相等”.常见的三类模型如下:1.子弹打击木块模型如图147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射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B,当子弹相对于木块静止不动时,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最大,二者速度相等,此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动能减少,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图1472.连接体模型如图14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A物体以速度v0去撞击静止的B物体,A、B两物体相距最近时,两物体速度相等,此时弹簧最短,其压缩量最大.此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动能减少,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图1483.板块模型如图149所示,物块A以速度v0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木板B上滑行,当A在B上滑行的距离最远时,A、B相对静止,A、B的速度相

10、等.此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动能减少,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图1494.如图1410所示,A、B两个木块用轻弹簧相连接,它们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质量分别是99m和100m,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A内没有穿出,则在以后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_.图1410【解析】子弹射入木块A,根据动量守恒有mv0100mv1200mv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p100mv200mv.【答案】5.(2015全国卷)如图1411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

11、求m和M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导学号:67080011】图1411【解析】A向右运动与C发生第一次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速度方向向右为正,开始时A的速度为v0,第一次碰撞后C的速度为vC1,A的速度为vA1.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0mvA1MvC1mvmvMv联立式得vA1 v0vC1 v0如果mM,第一次碰撞后,A与C速度同向,且A的速度小于C的速度,不可能与B发生碰撞;如果mM,第一次碰撞后,A停止,C以A碰前的速度向右运动,A不可能与B发生碰撞;所以只需考虑mM的情况第一次碰撞后,A反向运动与B发生碰撞.设与B发生碰撞后,A的速度为vA2,B的速度为vB1,同样有vA2vA12v0根据题意,要求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应有vA2vC1联立式得m24mMM20解得m(2)M另一解m(2)M舍去所以,m和M应满足的条件为(2)MmM.【答案】(2)MmM处理碰撞问题的两点提醒(1)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在物体与弹簧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机械能均守恒.(2)宏观物体碰撞时一般相互接触,微观粒子的碰撞不一定接触,但只要符合碰撞的特点,就可以认为是发生了碰撞.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