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1531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从闪电谈起(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解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A错;并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B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C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对,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多选)下列

2、关于物质的电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22940002】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电中性的物体若内部的原子失去电子,则该物体带了负电【解析】电中性的物体若内部的原子失去电子,则该物体带了正电故D错误【答案】ABC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是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

3、棒带负电,故A正确【答案】A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头发蓬松的原因是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B5(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

4、数而显正电【解析】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质子并不发生转移,而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D均正确【答案】BD6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 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解析】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1.61015 C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1.61015 C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104个电子,乙得到了

5、104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B7如图115所示,两个带电球,大球的电荷量大于小球的电荷量,可以肯定() 【导学号:22940003】图115A两球都带正电B两球都带负电C大球受到的静电力大于小球受到的静电力D两球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解析】由图中小球向右倾斜可知,小球受斥力作用,两球带同种电荷,但无法确定是哪种电荷,故A、B均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球间的静电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正确【答案】D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1)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 (2)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

6、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接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正电导体移近它们,然后把它们分开,移走带正电导体【答案】见解析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_(2)若A、B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_【解析】设A、B原先所带

7、电荷量均为q,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A后,电荷量平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A带电荷量为,原不带电小球再与B接触,总电荷量平分,q,原不带电小球与B均带电荷量为q,所以电荷量之比为q23.带异种电荷时,A带电荷量为,B带电荷量为,即原不带电小球与B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所以电荷量之比为21.【答案】(1)23(2)21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

8、跳舞了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或者哈气会影响实验效果呢?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可以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同位置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容易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多,实验效果明显;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潮湿,空气很容易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效果不明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