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601736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爽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播”活动教材课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涉及的知识背景比较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我选择具有时代信息的“现代艺术”这一信息以及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课上有手工,手工中有数学,这就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研究的快乐,更强调学科整合。引领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领略数学的美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意识以及勤于反思的习惯。二、教学背景分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是数学北京版第七册第五单元后面的一节

2、活动课。莫比乌斯带这节课对老师来说是很新奇的。我们以前从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更是陌生,从没见过。参考书上对这个内容也没有任何介绍,只是在教学建议中有一句话,是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动手制作,自主探索莫比乌斯带沿1/2 线剪、沿1/3 线剪,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带。2、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培养学生勇于猜测,操作求证的精神。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3、拓展数学视野,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重点: 认识莫比乌斯带,自主探索莫比乌斯带沿1/2 线剪、沿1/3 线剪感受莫比 乌斯带的无穷魅力。难点: 自主探索莫比乌斯带沿1/2 线剪、沿1/3 线剪,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准备: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一)导入:小魔术,回形针通过纸条套在一起,引出这是一条神奇的纸条,激发学生兴趣。(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1、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板书:4条边2个面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板书:2条边2个面学生动手操作:围成一个

4、圈数学上把这种有里外之分的纸圈称为双侧面纸圈3、现在你能再想想办法将长方形纸条变成1条边1个面吗?(板书:1条边1个面)生动手试做。师带做单侧面的纸圈。强调:一头不变,另一头翻转,两头粘贴。4、让我们一起来动动手研究一下吧!(如果学生不能做出,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如何验证是不是只有1个面呢?(用一笔能将整个纸条画完,回到起点并经过所有面) 是不是只有1条边呢?(用手沿着其中的一条边走,能回到原点)5、现在我们做成了一个圈,它只有1条边1个面,非常地神奇。为什么只有1条边1个面呢?(生小组讨论,回答) 其实道理很简单:原本一外一内的两个面合二为一所以一个面,边也如此。这个翻转很神奇。6、简单介绍

5、来历。 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不经意间发现的,不要小看这个发现,它就好比在浩瀚的星空发现一颗不为人知的行星一样,惊世骇俗。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圈。 一条边一个面有什么好处:传送机的皮带或打印机的色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就延长了寿命。所以同学们平时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要留心观察生活,更多伟大的发明、发现还等着用你们的名字命名呢! 同学们,其实莫比乌斯带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再来研究研究这个神奇而有趣的圈。(三)变化莫比乌斯带1、1/2剪莫比乌斯带(1)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做第二个莫比乌斯带,我们用

6、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带,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启发学生想象力)(2)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3)验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验证它是否是莫比乌斯带,不是)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 老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两个圈)2、1/3剪莫比乌斯带(1)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猜想。(3)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4)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5)问题: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的方法证明一下。(大圈不是,小圈没有剪过

7、,所以是)(四)生活中应用1、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纸圈竟如此神奇,它可不光好玩有趣,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跟随莫比乌斯带一起走进生活中去吧。欣赏图片(课件出示)(1)莫比乌斯带蕴含着永恒,无限的意义。可回收物标志就表示可循环使用的意思。 (2)中国科技馆的“三叶纽结”雕塑就是莫比乌斯带,象征着科学没有界限。(3)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的主火炬就是莫比乌斯带,它告诉我们:转换一种生命方式,您将获得无限发展。(4) 湖南馆用莫比乌斯带来展示风土人情,突出湖南元素,体现“天人合一”“和谐自然”。(5)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6) 莫比乌斯过山车(7) 莫比乌斯茶具(8)克莱因瓶(封闭,没

8、有明显界限)(9)从莫比乌斯带到克莱因瓶经过抽象、综合就成了我们中国的太极神奇地将阴阳合二为一,象征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所以后来很多人为此着了迷,数学家们通过对莫比乌斯带不断深入的研究,后来就慢慢形成了一门新的学说,叫做“拓扑几何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了解下什么叫做“拓扑几何学”。(五)总结延伸 我们沿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剪开了莫比乌斯带,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你们还可以沿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来剪开,那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课以后同学们,课后同学们去实践一下,看看是不是你们猜想的结果。 希望本节课给同学们这样的启发:平时多留心观察、像今天这样大胆猜测、小心验证。凡事多问为什么,也许

9、下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就在我们四2班出现。板书设计:神奇的莫比乌斯带1条边1个面 猜 验证(剪)二分之一 两个圈 两个带子三分之一 三个圈 三倍长的大圈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四)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定性与定量两类方式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以学生为主体,一般的课上,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是遵师命而为,学生是操作者,不是探究者,我适时地放手,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领略数学的美妙,学生开动脑筋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愉

10、快体验,它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现欲望。教学反思: 本课我设计了4个活动,首先是做莫比乌斯带,然后是沿1/2 线剪,最后沿1/3剪。 我设计这节活动课的初衷是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数学变幻莫测的无穷魅力。我决定以“动手做数学,做中学数学”的思路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研讨,在研讨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进行验证。 从整节课来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莫比乌斯带的无穷魅力,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在动手探寻莫比乌斯带的奇妙特点时,我坚持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剪完以后再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样,就不只是让学生动手

11、做,还要学生动脑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以及勤于反思的习惯。 教学,同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下我在品味着那几处不足。 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做不出作品,但是如果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做完,就会严重超时。对于这样一节动手操作要求高的课,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几次操作,并且不断猜想、验证,难度很大。因此,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互相帮助、启发、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毕竟是一堂活动课,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什么时候该让学生动,什么时候又要让学生停,这还是我要研

12、究的问题。 上完课后,学生都非常的感兴趣,非常的兴奋,他们说从没上过这样的有趣数学课,下课了,还追着老师问这问哪,我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看来孩子们还真的很欢迎这样的数学课,我也更有信心来研究这些数学活动课了。 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