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598418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资料教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一、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需从蚌埠市自身的特点出发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国家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也要实实在在从蚌埠市自身的情况出发。要探讨蚌埠市在安徽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市份的特点。首先,研究蚌埠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对区位特点的分析。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面积59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沪高速铁路由蚌埠火车原上海铁路

2、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其次,研究蚌埠市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对产业特点的分析。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全市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并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近年来,蚌埠市利用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滤清器、灯蕊绒、啤酒、玻璃制品

3、、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 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亚洲位居前列。同时,无论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还是研究结构调整,都要有文化的视角。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在固镇镜内,还有一处楚汉相争鏖战之处垓下古战场,现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蚌埠,很值得一游。垓下不仅因古霸王别姬而出名,还因其是春秋战国的古城而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惊,垓下古城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蚌埠东郊,有一片湖泊,相当

4、于四个西湖的面积。相传朱元璋儿童时代曾在这里放牛,此湖后被人称为龙子湖。经过整治,龙子湖已经成为十分美丽的4A级风景区。在风景区,还有明代所建的汤和墓,墓前存有石人石兽。龙子湖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内湖,水面面积8.4平方千米。 文化艺术蚌埠是花鼓灯、泗洲戏的发源地,以上项目均已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左传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涂山即在蚌埠境内,有大禹庙、白乳泉等名胜,楚汉战争的垓下古战场、淮海战役(徐蚌会战)遗址也都为蚌埠主要的旅游资源。此外,蚌埠闸、龙子湖风景区是皖北地区仅有的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此外,蚌埠还有许多高等院校。地方院校: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等。军事院校:解放军汽车管

5、理学院,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海军蚌埠士官学校。 蚌埠市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多年来,已经形成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电子等多门类的产业体系,近几年逐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及汽车零部件、玻璃及玻璃制品等优势产业。化工方面,蚌埠有精细化工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拥有丰原集团、八一化工、天润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品覆盖面广、产业链日趋完善,涵盖生物化工、无机化工、有机中间体、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多个门类,并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我市已形成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数控铣床、家用机床等一批机械装备生产企业;形成了汽

6、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刹车蹄(片),以及滤清器为主导,汽车油箱、车轮、油缸、变矩器等为有力补充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群和一批在全国业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正在形成。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方面,蚌埠现有规模以上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企业12家,产品范围涉及电子显示材料、新型建材、玻璃容器、特种玻璃、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产品等领域。从优质石英砂选矿、浮法玻璃原片和各类玻璃容器、光学玻璃板材的生产,再到深加工制品的生产,初步形成上下游衔接合理,市场分工明确的产业格局。主要企业有华光集团、盛通、盛世光学、鑫民和奥普光学公司等。其中华光集团是集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

7、安徽省唯一的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基地,产品包括在线镀膜玻璃、ITO导电膜玻璃和汽车挡风玻璃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由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科技企业中国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在龙子湖区建设的占地2000多亩的中国凯盛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开始实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总收入约30亿元,3至5年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但是,蚌埠市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着环境容量的限制、产业配套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聚集度不强等诸多问题。产业竞争面临较大的挑战。工业化水平明显滞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产业整体素质还不高,综合加工业型的产业格局面临着加快调整和升级的压力。二, 对

8、蚌埠市产业结构规划1.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新材料:加快碳纤维及下游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扩大碳纤维生产能力,开发生产延伸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玉米乙烯、乳酸及下游延伸产品,培育壮大新兴替代材料和环保材料等相关产业。积极利用纳米技术发展化工新材料、纳米管材等功能新材料。新能源: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拓展生物质原料范围,积极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供应范围,开发秸杆酒精和秸杆发电技术。发展新型化工燃料。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电子信息:重点发展ITO导电膜玻璃、数字显示终端、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汽车电子等产品。发挥214、41、40所等关键产品技术研发优势,加快高新技术

9、成果产业化。强力推进信息显示工业园、亿多科技园等产业园及方兴科技、双环电子等优势企业发展,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2.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装备制造。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工业的机遇,加快高新技术与机械装备工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扩大优势装备产品生产,壮大优势企业。加快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家用机床、起重机、天然气压缩机及加气站、液力机械等通用设备制造产品以及太阳能发电设备、建材装备、新型农业机械、环保装备、船舶及船用设备、疏浚设备、电子专用测试仪等专用设备制造产品。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机械加工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重点支持晶菱机床

10、、振冲安利、安瑞科压缩机、凯盛机电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品。期末力争形成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1000台起重机、400台天然气加气站、1000台压缩机的生产能力,把我市建成优势明显的特色装备产品生产基地。 汽车零部件。紧紧抓住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机遇,适应全球采购、模块供应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加快推进一批优势零部件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并扩大滤清器、空调电磁离合器、消防车、车轮、油箱、汽车消声器等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开发发动机总成、制动器、汽车悬架等产品。发挥产业协会作用,支持中小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形成市场占有率较高、品种规格较多、企业数量分布较广的汽车零部件

11、产品群。强化自主创新,建设滤清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中心。支持汽配五金产业园、滤清器公司、昊方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汽配五金产业园销售收入期末力争达到100亿元的规模。“十一五”期间争取形成年产1亿只滤清器、15万台发动机、500万套空调电磁离合器、500台中低压消防车、200万套车轮等产品生产能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玻璃及深加工。巩固并扩大优质浮法玻璃产品规模。积极开发特种玻璃、玻璃显示材料、光学玻璃、工艺玻璃产品,突出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速玻璃器皿及保温容器企业的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产品档次。加强玻璃装备生产与玻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

12、建设。加快玻璃产业园建设,支持华光集团等骨干企业战略重组。期末争取形成年1000万重箱浮法玻璃、2000万片玻璃显示材料、10万吨光学玻璃板材、2亿只高档玻璃容器等产品的生产能力,行业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把蚌埠建成优质浮法玻璃、高档玻璃器皿和多品种功能玻璃生产基地。生物化工。发挥丰原集团农产品综合加工的技术优势,强化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生物质技术研发、转化,巩固壮大生物化工,着力发展生物质产业,扩大酒精、乳酸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和规模,开发乙二醇新产品,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循环系统,“十一五”末形成150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在保持现有柠檬酸产品生产规

13、模和市场优势的同时,力争到2010年形成年产100万吨酒精、100万吨L-乳酸、100万吨乙二醇等产品生产能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质产业基地。 有机化工中间体。依托八一集团,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链,强化龙头产品生产,重点发展以硝基氯苯、甲苯系列有机中间体为主的精细化工产品。依托天润公司,重点发展以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及助剂为主的精细化工和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扩建苯酐生产线。开发生产香兰素、高效硫化染料等精细化工衍生产品。到2010年形成年产12万吨离子膜烧碱、16万吨硝基氯苯、14万吨氯化苯、10万吨苯酐、10万吨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能力。 煤化工延伸产品。加强与两淮合作,围绕精细化工

14、产业的发展,建设精细化工园,扩大基本化工原料的生产,积极开发煤化工下游产品,重点发展二甲醚等大宗煤化工衍生产品。 制药业。加快输液等传统产品的扩能改造,重点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盐酸安妥沙星、奈派地尔、那格列奈等国家一、二类生化新药和天然中成药。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卷烟。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加大卷烟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中高档卷烟和名优烟的比重,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与卷烟生产相关的烟用丝束、包装、印刷等卷烟材料产业。到2010年,在保持年65万箱卷烟生产规模的前提下,争取使一、二类卷烟比重达到70%以上。纺织。加快纺织工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15、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巩固棉纺、毛纺、印染和工业用布等传统纺织品优势,积极发展高档织物面料、羊绒、高档地毯及成品服装加工。依托重点企业,加快重组和对外合作,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材料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开发生产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实施一批技术升级项目,重振我市纺织工业。到2010年,力争形成年产6000万米印染布、1亿米布、3万吨纱、5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 酿造。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白酒行业以皖酒集团为核心,巩固和发挥品牌优势,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啤酒行业重点是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开发生产适应

16、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立足资源,积极发展石榴酒。到2010年,优质白酒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啤酒达到60万吨。4.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电力。积极推进大型高效机组火电项目建设,建成国电蚌埠发电厂一期(260万千瓦)项目,及早规划建设二期工程;继续推进五河小溪火力发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实施丰原热电、新源热电等热电联产项目扩建,支持产业园、骨干企业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425万千瓦机组涂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积极发展沼气、天然气利用等经济清洁能源。 煤炭。注重煤炭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固镇任桥矿、湖沟矿和怀远唐集矿的开发建设。5.加快发展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全面拓展生产服务业,规范发展生活服务业。寻求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力求在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上有所突破、在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上有所突破、在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