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596553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0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保险)第四篇金融发展与稳定第十四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20年,西方主流的金融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显然这对市场经济和金融制度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完全适用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解决独立性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引起了一些经学家的兴趣。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与爱德华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首次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金融抑制,同时深刻地分析了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即如何实现金融深化。自此,发展中国家先

2、后开始了以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第一节 金融抑制一、金融抑制的含义麦金农和肖等人将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存在较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限制、信贷配额、汇率及资本流动管制等),致使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他们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有在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制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动员起来并引导到生产性投资上去,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稳步发展的经济也会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而刺激金融业的发展,二者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但在大多数发展

3、中国家,由于金融体制的落后和效率低下,使经济发展受到束缚,停滞的经济反过来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这样,二者间就呈现一种恶性循环。二、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受到抑制的金融体系有几个显著表现: (一)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这主要表现在银行等储蓄机构仅仅开办存、贷款业务,而且期限单一,利率僵硬,无法满足储蓄和借贷双方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因商业信用不佳,商业票据无法广泛流通;证券交易品种有限,投资者缺乏选择金融资产的机会。 (二)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现代化金融机构是以现代管理

4、方式经营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银行),它们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大城市;传统金融机构是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当铺、合会等民间金融机构,它们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状况使得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受到严重扭曲,从而难以发挥预期的效应。 (三)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效率低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专业化程度不高,经营效率低下;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极不发达,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四)金融资产价格严重扭曲,无法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具体表现是政府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的管制,使实际利率偏低,本国货币的币值估值较高。(五)直接融资市场

5、发展落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不确定性压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因而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品种和数量十分有限,限制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大规模地组织和融通社会资金的能力,从而导致资本形成不足。(六)金融市场不健全。由于经济上的分割性,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多局限于在各自的传统领域活动,它们之间缺少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短期货币市场来连接再加之同业拆借的资金量不足,使得金融市场效率非常低下。三、金融抑制的根源 金融抑制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根源。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严重的“分割性”: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分散于零散的经济单位之中,国内市场也处在

6、割裂状态,无法发挥其合理配置要素的功能,市场价格千差万别,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率也因时因地而异,这种“分割经济”也就决定了金融体制的割裂与脆弱。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资金很难通过统一的金融市场来流通,有限的金融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导管”的作用,因而投资多局限于本行业之内,用于投资的资本也只能依靠企业内部的积累,而这种“内源融资”的盛行无疑又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倾向,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常见病储蓄不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再投资能力,造成全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损失,延缓了经济发展,并且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进行人为干预制造了“最佳”的借口。可见,经济的分割性是造成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政治方面看,由于

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摆脱殖民统治后取得独立的,所以新政府对于国家主权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们大多对宗主国实施的所谓“自由经济”政策给自己带来的恶果记忆犹新,自然对“市场”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加之本国经济的落后与割裂,因此它们宁肯相信政府干预的力量,而不愿将国家的经济命脉交由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操纵。据此,这也许不难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里存在如此众多的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政策,而这些恰恰是金融抑制的突出表现。 另外,对高利贷和通货膨胀的恐惧也是导致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高利贷就意味着剥削,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而支付了高额利息的生产商又会将这笔费用计入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从而

8、导致通胀率的上升。因此在政府看来,高利率的借贷活动必须禁止并代之以政府的财政计划和信贷配给。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硬性规定银行存贷款的利率上限,实际利率同名义利率相差甚远甚至为负数,金融体系对储蓄的吸引力日渐衰弱,而随配给制产生的特权与腐败现象却蔓延开来。实际情况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的活动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流通中的名义货币量却末受到有效控制,通胀的阴影依旧笼罩在人们的头上。四、金融抑制的主要手段金融抑制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有关,但发展中国家政府所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更是起直接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想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但面对的现实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财力

9、薄弱,外汇资金短缺。为获得资金实现发展战略,政府常常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例如:政府为获得资金以实现发展战略,对存贷款利率、汇率、信贷资金的配置、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等实行严格的限制和干预。这种压抑性的金融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率管制。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反映着资本的社会稀缺程度,并能够灵活地调节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公共部门的融资成本,扶持国有经济的发展,通过设定存贷款利率上限来压低利率水平,不允许利率自由浮动,使利率不能正确反映发展中国家资金供求市场的信息和资金短缺的现象。同时,政府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常常不得不依靠通货膨胀政策,使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10、在政府规定的低利率水平下,往往使得名义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进而阻碍了金融体系吸收社会闲置资金的能力,进入金融体系的社会资金减少;而另一方面,较低的利率又刺激了更多的社会资金需求,甚至是投机活动,导致资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从而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二)信贷配额。这是利率管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资金供求的失衡,金融当局不得不使用“信用配额”的方式进行资金分配。这种情况下能获得优惠利率信贷的大部分是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或与官方金融机构有特殊关系的私营企事业机构。但这些借款人的投资并非总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它们往往不能偿还贷款。可见,信贷配给政策导致

11、一些高效益的投资项目无法获得贷款,贷款不讲经济效益、资金集聚的困难和使用效率的低下严重阻碍了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多数民营企业因得不到信贷配额而不得不转向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高利贷者、当铺等组织进行融资使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反过来又加剧了金融管制的盛行,政府会更加坚定地认为“市场机制会带来无效和混乱”,并采取诸如信贷配给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分配的不平等和分配效率的低下。 (三)汇率管制。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进口机器设备的成本,常常通过官方汇率人为地高估本币的汇率,使其严重偏离均衡的汇率水平。但是,本币高估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外汇市场的供不应求。

12、在高估本币币值的情形下,外汇供给只能通过配给来满足,能以官定汇率获得外汇的只是一些享受特权的机构和阶层,这不仅助长了黑市交易活动,使本已缺乏的外汇使用不当,而且使持有官方执照的进口商能利用所享受的特权赚取超额利润,从而刺激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出口业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农副产品及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因为过高的本币汇率使出口商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商品后收回的外汇兑换成本币的收入远远低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收入,并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弱,出口受到极大损害,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外汇短缺状况以及官定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因此,当低估外汇价格时,只利于进口与消费,而不利于出口与储蓄

13、,并将使本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对外援与进口的依赖。 (四)对金融机构的限制。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出于对金融体系和资金分配进行控制的目的,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及经营活动严加管制,现代金融机构不足,商业竞争无法充分展开。政府通常鼓励直接为政府服务、其活动易被政府掌控的部门与机构的发展,而限制民间私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形成金融业的高度垄断;各种金融业务必须由规定的机构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结果形成金融市场的分割;对金融机构要求很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和流动性,以便于政府有效地集中资金;同时,还限制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使整个金融业效率低下。五、金融抑制产生的负效应 由于金融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金融

14、抑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负收入效应。一般来说,公众和企业所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越多,储蓄和投资就越多,而储蓄和投资的增加又会带来生产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与此相悖的结果。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处于金融抑制状态,同时大多数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人们为了逃避通货膨胀,就会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减少,进而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这又会反过来制约储蓄与投资的增长,于是不可避免地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结果将导致缓慢的收入增长。 (二)负储蓄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以及收入水

15、平低,加之金融工具的品种单调、数量有限,因此资产选择的余地就很小。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下,当存款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无法弥补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时,人们被迫采用购买实物(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以及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来回避风险,这样就会使国内储蓄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负投资效应。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常常利用国家集权将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大规模、高技术的新型产业,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产业并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效率,使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大大降低,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将巨量资金耗费在重工业上的投资政策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向其他传统部门的投资,特别是阻碍农业和轻工业的正常发展。

16、这样不但增加了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而且由于这种传统行业发展的限制又会进一步影响国家出口的增长,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投资动力。 (四)负就业效应。在金融压抑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传统部门与小规模生产受到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城市中所发展的工业大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那些大量的尤其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简单劳动力只能寻找更低工资的职业,甚至处于失业状态,从而形成了大中城市特有的贫民阶层与贫民区。即使那些已经就业的劳动者,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也将面临着失业的可能性。总之,金融抑制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阻滞了社会储蓄的应有程度和向社会投资的正常转化,造成投资效益低下,最终制约了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