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8296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岳麓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优课堂】2016秋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丘吉尔在富尔顿演说“不仅充分表达了英国的意愿,同时也道出了美国想说而不便公开说的主张,适应了杜鲁门政府的需要”。下列符合“英国的意愿”的是()A联合美国同苏联公开决裂B遏制苏联,重建欧洲均势C争当“斗士”D追随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二战后,英国沦为二流强国,遏制苏联势力在欧洲的扩展已力不从心,唯有寻求美国支持,重建欧洲均势,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A、C两项都是表面原因;D项“维护世界霸权”明显不合时宜。2不论盟军

2、在1945年春天取得怎样的胜利,大相径庭的盟友们赖以成功的保障一直是对共同目标的追求。悲剧在于,胜利要求胜利者要么与其历史决裂,要么放弃他们曾寄希望于通过战争获得的东西。这表明二战胜利后()A盟军面临苏联的威胁B联盟内部矛盾上升C盟友建立了共同的社会制度D美苏形成了共同的未来构想答案:B解析:二战期间美苏盟友关系的持续仅仅是因为美苏两国都面临着来自法西斯国家的重大威胁,他们在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未来构想上都存在严重分歧。二战结束后,联盟内部这些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美苏盟友关系逐渐破裂,故选B项。3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国会经过辩论后,通过了

3、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这些做法的实质是()A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他国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C帮助落后国家走上振兴之路D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答案:A解析:“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是对他国内政的干涉,进而加紧对其控制,故A项符合“实质”的设问要求。4“以经济援助的方式实现了美国的一种对外扩张。欧洲各国在接受美国援助的同时,也接受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质量标准,还有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形成对美国的需要甚至依赖,为美国的产品和资本输出开拓了国际市场。”材料中“援助的方式”是指()A杜鲁门主义B成立北约组织C马歇尔计划 D和平演变答案:C解析:“以经济援助的方式”扶持并

4、控制西欧,正是马歇尔计划的手段和目的,故C项正确。杜鲁门主义侧重于政治,北约组织侧重于军事手段,和平演变的对象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故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5右图为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的图标。图标中间的四角星代表北极星,为指明方向之意,将世界引向正确的道路,防止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对世界秩序的破坏。为此,苏联针锋相对,采取的措施是()A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B成立华约组织C支持不结盟运动D成立北约组织答案:B解析:由“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防止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对世界秩序的破坏”及图

5、标可知,这一组织是北约组织,故苏联成立了华约组织与之对抗。6右图为2014年3月28日韩国军人向中方移交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情景。对与之直接相关的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A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B是战后全面冷战的突出表现C是朝鲜半岛分裂的主要原因D反映了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志愿军”“韩国”等信息可以判断此次战争是朝鲜战争。两极格局的出现以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为标志,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属于“热战”,B项错误。朝鲜半岛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对朝鲜半岛的争夺与对抗,故C项不对。朝鲜战争中中国抗美援朝,苏联提供物资援助;美国则联合资本主义国家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发动侵略,反映了

6、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故本题选D项。7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的结果是美国“排共政策的破产,冷战中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同中国缓和关系”。该战争是指()A朝鲜战争 B中国抗美援朝C越南战争 D柏林危机答案:C解析:二战以后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是指越南战争,从20世纪60年代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长期的战争使美国陷于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故仅C项符合题意。81963年,美国串通苏联和英国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为的是阻止法国和中国建设本国的独立核力量,法国和中国不约而同地拒绝在此条约上签字。1964年中法建交也被东西方媒体称为

7、“外交原子弹”。这表明()A中国原子弹技术得到法国的支持B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C当时两大阵营内部均出现了分化D核扩散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答案:C解析:美、苏、英阻止法国和中国建设本国的独立核力量,而法国和中国“拒绝在此条约上签字”意味着当时在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都出现了分化,尤其是法国不满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自主的趋向明显,故C项正确,而D项错误;A项材料依据不足;B项与史实不符。9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佐藤内阁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其根源是()A日本国内右翼政治势力膨胀B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怂恿C日本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D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答案:C

8、解析: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有其深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内外原因,其中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是内因且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A项是一般原因;B、D两项是外因。10下面是某次首脑会议制定的其成员国的5项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被邀请国必须一贯支援民族独立运动;它们不得是参与两大阵营纠纷的集体军事条约(军事同盟)的成员;被邀请国不得赞成在其领土上为两大阵营之一的利益建立军事基地。据此判断,该会议是指()A亚非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C雅尔塔会议 D欧盟成立会议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该会议成员国与两大阵营保持距离,显然该组织代表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不结盟运动符合上述特征,故选B项。11“不结盟运动毕竟是一个国际组织

9、,有自己相关的决议和策略”,尽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奉行不结盟外交方略,但是却一直没有正式加入该运动。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不具备加入该组织的资格B当今国际局势变化的限制C中国采取灵活外交策略的需要D不结盟运动逐渐失去了活力答案:C解析:“不结盟运动毕竟是一个国际组织,有自己相关的决议和策略”,如果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中国的外交行动必然会受到限制,不利于中国保持自己外交策略的灵活性,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示无关。121949年3月,毛泽东提出:“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把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与这一精神实质一致的是()A不承

10、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其在华特权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另起炉灶”,A项与之吻合。C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均可排除。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它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A开放性 B包容性C持久性 D平等性答案:B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合于“不同制度的国家”,也适合于“发达程

11、度不同的国家”,还适合于周边国家,这体现了这一原则的包容性,B项正确。开放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能够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不断充实发展,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420世纪50年代,美国舆论认为,一些亲美代表在新中国参加的一次亚非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 B.开始冲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讨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A解析:材料陈述的是亲美代表没有影响到会议进行,说明这次会议体现了团结合作、协商一致的精神,冲破

12、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再结合“亚非国际会议”,可以判断材料符合万隆会议的特征,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因此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就初步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排除B项。C项在万隆会议之前就已经提出,排除C项。D项是日内瓦会议的内容。15在我国已发行的纪念邮票中,直接表现和反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邮票相当少。2014年和2015年,分别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有专家建议国家邮政部门发行邮票以资纪念。下列可作为其理由的是,两次外交活动都()A强调“一边倒”的政策 B使新中国开始行使安理

13、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D是新中国诞生初期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亮相答案:D解析: “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与上述两次外交活动不符,A项排除;新中国开始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始于1971年,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排除;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C项排除。故选D项。16从1951年第6届联大到1960年第15届联大,美国操纵多数联大会员国“暂缓讨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问题。1960年第15届联大表决“暂缓讨论”提案时,赞成票数量虽有42票,但因为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增多,弃权和反对票数量却已分别增至22票和34票(1国缺席)。这表明()A第三世界在国际上举

14、足轻重 B美国“暂缓讨论”政策的影响逐渐被弱化C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全面破产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机已成熟答案:B解析:在对待“暂缓讨论”提案问题上,由“美国操纵多数联大会员国”到“弃权和反对票数量却已分别增至22票和34票”,可知美国“暂缓讨论”政策的影响逐渐被弱化,故B项正确。17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中国吸取了与苏联结盟的教训B表明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C表明中国已抛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造成中国外交的孤立与不利答案:A解析: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排除B项;C项与事实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

15、答案为A项。新中国建立之初,曾经与苏联结盟,但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两国关系恶化,实际上也就没有起到结盟的作用,另一方面结盟是针对第三方的,不利于与各国发展关系,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有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政策。18戈尔巴乔夫认为:现实表明第三世界并不存在社会主义革命形势,不应采取输出革命的形式来人为制造那里的革命;不应以意识形态作为决定对外政策和判断事物的标准,处理国际冲突时一定要考虑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和“普遍安全”。对此言论认识正确的是()A是苏联实力衰落的客观反映B直接推动了国际格局的转变C否定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D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反映答案:A解析: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综合实力进一步下降,在此背景下,戈尔巴乔夫主张的“新思维”是国家实力的客观反映,故选A项。苏联解体直接推动了国际格局的转变,而“新思维”只是推动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B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