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57300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翀炜 晏雄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作者:马翀炜 晏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5 | 点击数:3375 容提要: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包含符号、价值、意义与社会规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行为的集合。将文化产业的经济分析置于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来进行是十分重要的。人类文化多元性存在使得文化产业只能以民族文化产业的形式获得理解。经济性、文化性以及民族性应成为研究文化产业的重要容。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性;文化性;民族性如果说在现代语境下没有什么词汇要比“文化”更加复杂多变以及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作为经济文化活动的文化产业因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系统的

2、各个要素紧密相关而必然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性。无论是在所谓初民社会还是现代发达国家中,经济都是“嵌合”在社会之中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经济活动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表现。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支配社会的企图十分明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现代社会及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再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向社会各个方面的渗透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地与经济活动发生关联,恰好说明了经济“嵌合”于社会之中并且这种嵌合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实质。表现这种紧密关系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20世纪早期开始出现并不断以令人炫目的情势发展的文化产业。这也表明对包括文化产业在的经济活动的

3、分析更加需要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视角。已有的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大量成果对人们理解文化产业这一新的既是经济现象又是文化现象的现实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认识到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而重视其经济属性分析,关注其产业特性的研究当然是必要的。而还能认识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以及文化产业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这些事实,注意到人类文化多样性是通过民族的多样性来表现的,那么,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考察其经济性、文化性及民族性,分析现代条件下文化与

4、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变迁过程及其意义等问题,就有可能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加深对文化产业的理解。 一、文化产业的经济性 文化产业是20世纪早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型产业。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高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也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对于这种现象,褒之者赋予其产业的美誉,并且不断冠之以“创意产业”、“容产业”等等各种响亮的名号。然而贬之者却认为人类宝贵的文化意义受到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严重庸俗化破坏。显然,随着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确实成为一种新型产业的时候,对文化产业核心涵的把握也就成为这一研究

5、中的首选论题。要清晰地理解这一问题,从社会整体观的视野回溯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从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进行把握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所说的产业不是指如土地、房屋等的家产(property,estates),而是指生产事业(industry),即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成果看,最早的人类生计模式是采集狩猎。这一生计模式在人类发展的时间长度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达到90以上的时间。园圃农业、精耕农业、畜牧业等的出现则只是近几千年的事情。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的社会分工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各种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使

6、得手工业和商业在漫长的历史中并未成为能够与农业比肩的产业。甚至产业这个概念都要等到工业革命或曰产业革命之后才能形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不断扩大和加深,科技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各种新的分工不断出现,相应的,新型的专注于某一类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从而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的情况不断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在英国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出现之后形成的。可以说,“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产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没有分工或者没有出现达到一定程度的生产活动集合体。事实上,除了农业,工业以及商业等活

7、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许多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学者甚至注意到了不同部门的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利益是存在差异的。司马迁就曾提出:“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初期阶段,人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部门的不同的投入产出比率问题进行过探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在比较英国、法国和荷兰的经济结构及其收益差异时得出这样的看法:“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但是,在产业革命发生之前的漫长岁月中,手工业、商业等部门的总体水平、就业人口数量以及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就整个世界的发展来说,到18世纪为止,农业依然是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也就如

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所说:“农业问题就是1789年世界的基本问题,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第一个有系统的欧洲大陆经济学派是法国重农学派,该派理所当然地认为土地和地租是净收益的惟一来源。而且,农业问题的关键所在乃是土地耕作者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财富生产者和财富积累者之间的关系。”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工业、商业以及服务业等才开始成为成熟发达的产业。相应的,有关这些产业的理论研究才逐步成熟起来。产业类型、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产业政策等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逐步成为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容。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

9、要影响的工业革命是和科学革命以及政治革命相互关联的。如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霍布斯鲍姆认为工业革命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摆脱了束缚它的桎梏,在人类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并且进一步指出,对这场工业革命的产生以及意义的理解并不能仅限于经济本身。他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并称为双元革命,就是要表明改变人类进程的产业革命并非仅仅是经济革命或者只是经济上的起飞,而且还是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变革。这场双元革命不仅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主义像现代世界的许多特征一样,

10、是这场双元革命的产物。”这些理解给予人们的启示就在于,经济“嵌合”于社会之中的事实要求对各种经济现象包括产业的研究都必须有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视角。任何一种新型产业的出现都会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产业与经济发展具有更为直接的密切关系,有关产业的研究出现在经济学领域也是必然的。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现在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分工专业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国民经济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产

11、业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按产业发展层次顺序进行分类,则可以将产品直接取之于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加工取自于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而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这种分类方式是包括中国在的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产业分类方法。此外,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进行分类,则可以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知识密集型产业等4种类型;按产业地位分类则有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先行产业;按产业发展状况分类则可以有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夕阳产业与产业、长

12、线产业与短线产业等分类,还有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等分类。然而,已有的产业分类并没有专门为文化产业划分出清晰的领域。如按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则文化产业中的工艺品到底应该归作第二产业产品还是第三产业产品是不清晰的,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从生产要素密集度看,一些文化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如民族歌舞展演业,一些文化产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如卡通业、电玩业等等。“鉴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主把文化产业从第三产业划分出来列为第四产业。”(11) 文化产业在现有的产业划分体系中难以简单归类,一方面表明了以往的划分体系未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表明的是对文化产业中的文化

13、属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在文化产业研究中,一方面必须重视其经济性特正,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无论是物质性的文化产品还是非物质性的文化产品,其关键容都是文化。这一事实,使得有关文化产业的研究必须关注其文化的特点。二、文化产业的文化性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的时代,一方面,经济活动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的影响比此前任何时代都要大得多;另一方面,不同民族间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相互关系不断加深。作为兼具经济性与文化性的文化产业的产生及高速发展也可以看做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表征。文化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文化既是人的劳动的结果,也是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的规定性

14、。文化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既规定了人以社会的方式从自然界获取满足衣食住行所必须的物质材料,同时也规定了人们各种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社会意义。自从人类学家泰勒给出有关文化的较为系统的经典定义之后,如何理解“文化”,是包括人类学在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共同话题。在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关文化的理解基本上包括了“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所有习惯在的复杂整体”,“社会中所有活动的总和”,“一个社区的所有各种表现”,“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理念、情感条件反应和习惯行为的模式的总和”,“标志任何民族的生活方式的信仰、行为、知识、认同、价值和目标的总体”等方面。(12)而在社会学关于文化的理解中,“共享

15、的价值、特征、信仰和行为特性”是最为重要的。(13)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象征关系则是文化生态学有关文化概念中最为核心的容。(14)尽管文化生态学关于文化的理解中出现的水产养殖文化甚至牡蛎文化、蚂蚁文化对习惯于将文化理解为人所特有成就的文化人类学及社会学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鉴于理解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人所理解的文化并不限于人类,而且还包括其他物种”(15)的观念对人们在现代生产方式条件下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也并非毫无意义。如果说泰勒定义所提到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的能力和习惯等都是文化,社会学所强调的人为产品、商品、技术过程、理念、习惯

16、、社会组织、各种价值体现、人的活动及这些活动得以实现的方式、原则等等都可以视为文化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文化产品、文化生产组织或者更直接地说文化产业都必然地是文化在现代的一种表现形式。美国经济人类学家普拉特纳曾经特别指出:“经济行为和经济制度可以从纯经济因素进行分析,但这也就意味着对相关联的非经济因素的忽视。”(16)对文化产业经济行为单纯的产业经济分析就有可能忽视文化产业的文化性存在这一重要事实。而更为具体地说,不从理解文化进而理解文化产业的视野出发,就有可能产生对文化产业本身以及文化产业最为核心的存在要素文化产品都无法厘清的问题。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20世纪40年代从对“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的批判的角度首先提出“文化工业”(17)问题之后,出发点的不同以及审视层面的不同使人们对文化产业的各种现象的认识不断加深而形成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结合创造、生产和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容。这些容基本上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