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总结(必修四)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57263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总结(必修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必修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必修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必修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治总结(必修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总结(必修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总结(必修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生活学考测试要点总结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7)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定义不同 b、特点不同:世界观是朴素的、零散的;哲学是系统的,理论的 c、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笔记)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研究对象不同 揭示的本质不同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对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笔记)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P10)5.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

2、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P11-1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论成果是什么:思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P22)、7.最新成果是什么: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P23最后)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思,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29)9.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P29)10.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也是客

3、观的。所以(P28-30)1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P31)1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P31及笔记)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性质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时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静止时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P32)14.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5.区分规律与规律的现象:理解即可,老师上课讲滴。16.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

4、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是不能被消灭,不能被改造的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17.按规律办事: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改变规律的作用形式,不改变规律18.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20.其哲学依据: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21.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从事实出发,找出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 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

5、观规律结合22.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23.实践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4.实践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25.实践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27.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相互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6、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想符合28.联系的普遍性:每一事物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29.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30.联系的多样性:世界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3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别整体是全局,全过程,是1;部分是局部.各个阶段,是多整体占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当部分有序,合理的构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7、之和; 当部分无序不合理的构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32.方法论: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从而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3.系统含义: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诛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34.系统特征:整体性,有序性,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4.系统优化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3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人死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6.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7.变化不一定是发展:理解

8、。38.为什么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容。39.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总是顽强的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40.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越,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41.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

9、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两边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可不掌握)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由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42.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原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3.区分新旧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44.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45.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关于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

10、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46.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务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选择题P70自己看看就行了);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变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论:用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48.选择题:矛

11、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食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49.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区别: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抓重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50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区别: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方面;处

12、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是次要方面。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抓主流-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性质;不忽视支流-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51.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坚持两点论,就是在人是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5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

13、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5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54.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及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55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扬弃。56.辩证法否定观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57.选择题: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14、方法;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5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容是物质资料和生产方式。社会意识使之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哲学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5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60.了解P90的图: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

15、础的规律。6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方法论)62.人民群众的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总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6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64.坚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5.选择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66.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67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论: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68.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69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70.了解不同价值判断形成的原因:客观原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观原因:立场不同,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