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57125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 优 化 大 作 业 微带功分器的仿真和优化班级:B1103491 学号:1110349019 :胡 亮日期:2011-11-16前言:本文主要是基于微带结构的功分器用ADS仿真并用ADS软件进行优化与matlab优化进行了比较: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1.求解下图匹配路径的匹配电路参数。若将并容串线方案在介电常数为4.2介质材料厚度为1.586mm,导体带厚度为0.035mm微带基板上实现,求各段微带线的宽度及长度值。解:用传输线实现ZL至A的移动,应该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并联短路的也可以,但其电长度会大于0.25。用(如图1)所示电子SMITH圆图,可知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长度为(这里的g不

2、是仅指在波导中的波长,是指在所有传输线中传输的波长),串联传输线的长度为0.152。图(1)上面得到的是传输线的电尺寸,包括特性阻抗(50欧)及电长度。还需要得到物理尺寸,包括宽度长度(注意不同传输线的物理尺寸不同)。在TXLINE软件中选择微带传输线,把板材参数设置好。接下来由电参数特性阻抗及电长度求物理参数宽度及长度。 先求并联微带线参数,把特性阻抗填入为50欧,频率为5GHz。并联线的电长度前面求得为0.096,其对应的角度为0.096X3600=34.560,将其填入。按此按钮即可得到微带线宽度为3.296mm,长度为3.1141mm。同样可得串联微带线的宽度为3.296mm,长度为4

3、.9307mm,如图(3)所示。图(3)注意:软件TXLINE 2001Microstrip中的Electrical Length代表的就是,即电长度乘以,而不是乘以。2.用特性阻抗50的传输线给天线馈电,其驻波比及驻波相位分别是3.0及10cm,求此天线的输入阻抗。设计匹配电路使天线与传输线达到匹配,并估计其带宽。设工作频率为886MHz。解:工作频率为886MHz,则波长为:,则驻波相位10 cm对应的电长度为0.295。如图(4)所示,点1为波节点,沿驻波比为3的圆逆时针走0.295个点长度到点2,点2即为负载(为天线)阻抗点,即天线的输入阻抗:。图(4)为实现天线与传输线的匹配,可采取

4、并容串感的方案(路线为234),如图(5)所示。图(5)在电子圆图中设定好频率及系统特性阻抗后,可得到电容为2.6pF,电感为12.0nH。在圆图中的匹配路径上,点3的结点品质因子最大,为,所以有载品质因子,则可估计带宽为:。第二章 网络理论1.用matlab编程对上面第二题中的匹配电路实现ABCD参数矩阵连乘,求匹配电路的带宽,并与由节点品质因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下面提供3种解法,分别是由功率,S参量及A参量的频率响应特性求解。解1:串联电感的转移参量为:,并联电容的转移参量为:,则匹配网络的转移参量矩阵为:。根据转移参量的定义,此时天线输入阻抗即为网络的负载,前面求出为,可求得匹配网络的

5、输入阻抗为:。其中,电容C为2.6pF,电感L为12.0nH。匹配网络的输入阻抗与输入端的反射系数为, 用Matlab绘得模值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如图7所示。由图易得,若以反射半功率点为带宽的定义(此时对应的反射系数0.707),得到带宽为1375MHz,这与用节点品质因子得到的结果1352MHz一致。图(7)程序如下所示:%-%绘制反射系数和驻波比%-Z=96.2+i*66.0;L=1.2e-8;C=2.6e-12;w=logspace(8,10,10000);Z1=(1-w.2*L*C)*Z+i*w*L)./(i*w*C*Z+1);r=(Z1-50)./(Z1+50);figure(1);pl

6、ot(w/(2*pi),abs(r);grid on;xlabel(频率(Hz));ylabel(反射系数);figure(2);VSWR=(1+abs(r)./(1-abs(r);plot(w/(2*pi),VSWR);grid on;xlabel(频率(Hz));ylabel(驻波比);%-若以驻波比小于1.5为带宽的定义,得到的带宽为267.4MHz(如图8)。图(8)解2:原匹配电路为串感并容型,得到A参量为 ,再有A矩阵转化为S参量,最后由S21画出频率响应如下图:由上图可以看出电路带宽为1.2GHz,与节点品质因子计算得到的带宽1.291GHz大致相同。其中计算过程的matlab代

7、码如下:%画S21频率响应图%基本参量:f频率,L串联电感,C并联电容;f=10:10:3000;w=2*pi*f*1e+6;L=12.3e-9;C=2.6e-12;%电路A矩阵A=a b;c d;a=1-w.*w*L*C;b=i*w*L/50;c=i*w*C*50;d=1;%由A矩阵转化为S参量S21.S21=2./(a+b+c+d);plot(f,20*log10(abs(S21);xlabel(频率(MHz));ylabel(幅度(dB));title(S21的频率响应);grid;解3 利用圆图匹配时可以看到负载点Q值最大,为1.8,这里的Q是节点品质因数,有载品质因数为0.9,所以带

8、宽BW=0.88e9/0.9=0.98G。匹配图如下:可以看成4个网络的级联,再由总转移矩阵中a元素的倒数求系统频率响应。编程计算理论响应:zo=50;zl=47.5+j*85;f=1e6:1e6:1.3e9;syms ffc=3*108;l1=1.56e-8;c2=3.2e-12;w=2*pi*ff;E=1 zo;0 1;串联源阻A=1 j*w*l1;0 1; 串联电感B=1 0;j*w*c2 1; 并联电容C=1 0;1/zl 1; 并联负载D=E*A*B*C;DA=1/D(1,1);Hh=subs(DA,ff,f);semilogx(f,-20*log10(abs(Hh);hold on

9、;y=min(-20*log10(abs(Hh);z=y+3;plot(f ,z);运行结果如右图,可以看到匹配网络是个低通滤波器,其带宽为1.22G,与节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思考题:用2节及3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实现200欧至50欧的阻抗匹配。要求带宽最宽。解:先看单节匹配情况。在电子圆图上节点1阻抗为200,节点2为50,单节时匹配路径上最大Q值为0.73对于两节的情况,关键就是调节各节的特性阻抗值使每一节所经过匹配路径的最大Q值相等。当特性阻抗分别为140及70时,满足条件,Q约为0.34。可见带宽是单节时的2倍多。同样可得到三节的结果。在电子圆图上的情况如下图特性阻抗分别为158,

10、100及63.5,满足条件,Q约为0.22。可见带宽是单节时的3倍多。总之要求带宽越宽,匹配器件越多,不分集总参数还是分布参数。第三章 功率分配器1. 重做等功分器示例,频率为2.20.xxx(GHz)。解:由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得到,特性阻抗为1.414(即70.7)的微带线宽度为1.507mm,长度为17.734mm。如图1所示。图1特性阻抗为(即50)的微带线宽度为2.8803mm。如图2所示。图2图3是仿真电路图,100!图3仿真结果如图4、图5、图6、图7,其分别为S12,S13,S23,以及端口1处的驻波比。从仿真结果来看,插入损耗很小,隔离度很高,驻波比亦能满足要求,S12,S13等

11、参量的峰值频率与设计频率略有偏差,但偏差极小。图4 图5图6 图72. 推导wilkinson等功分器的S11及S32频率响应表达式,针对前道题的功分器,编程画出其频率响应曲线。S32求解提供两种解法。解1:,其中是端口1的输入电阻。功分器传输线长:,由输入电阻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将此式代入,得到表达式为:。 (1)图8是用上式绘得的的频率响应曲线,图9是第1题中仿真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两者非常一致。图8图9 Z Z Z Z Z0 Z3 2/4 3/4A O B2为求得,等效电路如下所示,左端为端口2,中间为端口1,右边为端口3.端口2、3间可以看成两个网络的并联,电阻2的归一化导纳矩阵为:

12、(2)T型网络的转移矩阵,。,归一化得,进而由公式得到归一化导纳参量。与并联得2、3端口间的归一化导纳参量:,接着转化为散射参量:用上式绘得的的频率响应曲线如图10,图11是仿真所得的结果。图10图11解2:推导S32: 偶模激励3端口的偶模电压与2端口的偶模电压对称,即V3e=V2e ,而2端口的偶模电压为 奇模激励3端口的奇模电压与2端口的奇模电压大小相同,方向相反:V3o=V2o。2端口的奇模电压为 S32=V3/V2=(V3e+V3o)/(V2e+V2o)=(V2eV2o)/(V2e+V2o)编程画出频率响应:程序如下:f0=2.225e9;f=1.0e9:1e7:3.5e9;z2e=sqrt(2)*(2+sqrt(2)*j*tan(pi/2*(f./f0)./(sqrt(2)+2*j*tan(pi/2*(f./f0);v2e=2*z2e./(1+z2e);v2o=(1./(1+1./(j.*sqrt(2).*tan(pi*f./(2*f0)./(1./(1+1./(j.*sqrt(2).*tan(pi*f./(2*f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