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0257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我国东北地区B我国华北地区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D我国西北地区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BC D导学号76330140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两地储量和需求量大体一致;地储量大,需求量少;地储量小,需求量大,由此可知,C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能源资源应从。答案:1.C2.D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据“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34题。3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

2、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Aa BbCc Dd4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A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B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使东部地区煤炭使用量减少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导学号76330141解析:第3题,坑口火电站主要分布于煤矿附近,图示a位于我国山西和陕西省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坑口火电站分布较多。第4题,由于西电东送能为东部地区提供大量的电力,减少了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故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答案:3.A4.C(2016宝鸡中学高二期末考试)下图为“京杭运河地形剖面图”,读图

3、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为黄河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我国已利用该河道实施大规模调水工程,该工程()A自南向北沟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B不需动力调水,可以自流完成C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D实施过程中地形复杂,工程量很大导学号76330142解析:第5题,从图中注记和高度上可知乙为黄河。第6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答案:5.B6.C(2016曲靖模拟)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79题。7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短缺东部地区能源资源出口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

4、富、消费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 BC D8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降低能耗进口煤炭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A BC D9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导学号76330143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短缺;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第8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

5、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第9题,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答案:7.D8.D9.A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引进,标志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提升。富士康的入驻,已相继引来30余家配套企业的跟进。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箭头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A地区可向B地区提供()A资金和技术 B劳动力C工业产品和市场 D资

6、源和能源11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现象将对A地区造成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B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C减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困难程度D有利于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导学号76330144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属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B地区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均较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第11题,随着制造业的外迁,A地区可以充分集聚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

7、竞争力;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出,会带来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主要是针对经济较落后的B地区来说的。答案:10.A11.D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13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B促进迁出地产业结构的升级C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资金密集型产业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导学号76330145解析:第12题,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不能适

8、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落后的产能转移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周边地区。第13题,产业转移有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升级。答案:12.D13.B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416题。14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 B劳动力C技术 D交通15由图可知()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类国家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 B C D16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B与类国家合作,集中发展甲乙类产业C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导学号76330146解析:第14题

9、,从甲产业的时间和国家类型看,可知甲类产业为劳动力导向型,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第15题,由图可知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为发达国家;、类为发展中国家。第16题,我国在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答案:14.B15.A16.C(2016嘉兴测试)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718题。17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18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A增加劳动力需求B向东

10、迁移研发中心C制约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导学号7633014717.C18.D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完成1920题。19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A BC D20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A BC D导学号76330148解析:第19题,山西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价格低。由台湾向山西转移的应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第20题,移入山西的工业会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答案:19.C20.A二、综合题(共40分)21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

11、下列问题。(15分)(1)巨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_。(2分)(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_,人为原因:_。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除此工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3)南水北调的供水区为长江流域,分析长江成为水源地的原因。(3分)(4)南水北调工程三种方案中,工程量最小、见效最快的是_方案;施工难度最大,只是远景规划的是_方案。(2分)(5)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2分)()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A BC D

12、导学号76330149解析:解决此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调水工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2)工程建设的难易需考虑原有工程设施和现有施工条件。答案:(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2)华北地区人均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多,工农业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量大;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措施: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合理分配水资源。(3)长江水量大;流量较稳定;上、中、下游均邻近缺水地区。(4)东线西线(5)B22读有关产业转移图文材料,回答下

13、列问题。(15分)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地。珠三角区域也有数千家企业外迁,其中一批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区域。(1)据图概括产业转移在空间上呈现的大致规律。(2分)(2)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和环渤海区域发展迅速。相比其他地区,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突出的区域位置优势在哪里?(2分)(3)分析珠三角区域产业迁出的主要原因和迁出产业的主要特点。(4分)(4)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应是环渤海区域中的哪一个省?说明理由。(3分)(5)评价中西部区域接受迁入产业而带来的影响。(4分)导学号76330150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海外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和一些海外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2)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环渤海区域,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突出优势就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距离港澳台和东南亚近。(3)珠三角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