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册《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华东师大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6374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册《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华东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上册《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华东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上册《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华东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册《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册《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华东师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笔与繁笔【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重点还是要落实对理清思路的训练。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掌握了理清思路的一些基本方法,所以可以设计成一节训练验收课,让同学们通过理清局部及整体思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这是一篇文艺随笔,体裁上有别于其他三篇课文。文体不同,在理清思路的方法上也会有所分别,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文体特点,总结分析方法。本文是就写作中常见的繁简问题而淡的,认真阅读体会,对指导学生写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可利用本文为例,体会作者的主张,指导学生写作。【教学目的】1.明确文章繁简应该“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提倡简练为文。2.学习本文用辩证的观点、典型的事例和简练生动的语

2、言论述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文章的第一段。2.难点:本篇分析问题的辩证观点。【教学时数】课外自读课文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从文题人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先生写的简笔与繁笔。从文题上看,这是个并列短语,很明确地提示了本文的内容谈写作中的繁简问题。这是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那么周先生为什么还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提出了哪些鲜明的主张?我们可以通过理清文章的局部及整体思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同时,阅读中还需要注意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它要求论题集中、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体会其文体特点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字词正音:冗rng多余的沓t多而重复赅

3、gi完备,全汩gAA式,水崐流动的样子勰xi协和,多用于人名2.词语注释:*繁冗拖沓:拖沓,形容拖拖拉拉,不爽利。繁,复杂,冗,指多余无用的崐文字。*穷形尽相:本文指文学作品描绘十分细腻,形容极其生动。穷:尽致。*细致入微:精细周密。*惜墨如金:原指作画时用墨先淡后浓,后指写字、作画、作文不轻易下笔,崐力求精练。*用墨如泼:写文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需要用繁笔,详细描崐述。*汩汩滔滔:本文形容用的笔墨多,像水一样连绵不断地流出。汩汩:水流崐的样子(或声音)滔:充满。滔滔:大水漫流;连绵不断。*洋洋洒洒:形容文章篇幅很长。洋洋:盛大,众多。洒洒:连绵不断。*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杂乱;

4、扬扬:在空中飘动。*各得其宜: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宜的安顿。*各尽其妙: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赅:完备、全。3.背景简介: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出版界崐一片春光,期刊和书籍如雨后春笋,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小说,崐产生了许多扣动读者心弦,发生了广泛影响的作品。人到中年、齐厂长崐上任记、高山下的花环即是典型的例子。但繁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崐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篇小说出得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许多作品只有崐生活,只有感情,但语言艺术却不高,有些艺术上还相当粗糙。如本文所述,作者是因“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

5、倾向”而写作本文的,崐但作者并未简单地从现象上看问题,而是透过现象看到“简而淡,繁而冗,往崐往两病兼具”。他独辟蹊径,以文章繁简的辩证关系为基点,令人信服地论述崐了文章繁简“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而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避免了崐以偏纠偏,以偏概全的弊病,令人读了耳目一新。本文作者周先慎,发表于1981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俗话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文章的繁简、崐撰著的长短,要根据思想内容、读者对象、社会条件、文体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崐需要来决定,所谓“文无定法”就包括这方面的意思。但是,提倡简练为文,还是正确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崐固然有理,就是文章

6、里的赘文、累句、浮词,也应当看作欺骗禾苗的芜草,一崐概除掉,甚至像鲁迅所主张的那样,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段,使文章崐的表达通畅、鲜明、有力。臃肿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负担。简笔与繁笔是篇一题一议的敇文艺随笔敋。属于文艺评论中的一种。文艺崐随笔是评论者对于文艺作品、文艺现象随时抒写的所见所感,因此这种文体具崐有议论兼感想,行文活泼轻灵,篇幅不大,格局精巧,语言警譬等长处。三、认真阅读第一段,理清局部思路。教师指导具体步骤:首先,要标上句子序号;然后,依据由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分析层次;最后,层一层理,一句一句理,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讨论,交流,明确:本段共十句话,层次为|。指出观点“文章繁简不可

7、单以文字的多寡论”,一申说理由,加以论证。所以说这段文字的基本思路是先提出观点再加以论证。第层,句说的是前人主张,句是评论性的话,表示肯定前人主张。揣摩语言“诚然”“然而”标志着思路的转折。句对前人观点有所纠正,也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层重点在句。思路是,先提出前人观点,然后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在肯定之后指出偏颇,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层前一小层,句说“简”,句说“繁”,思路是由“简”到“繁”,更加侧重于分析后一方面。句对“简”一分为二:“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是好的;“言简意少”,是平淡、单薄,是不好的。说明对“简”不能一概肯定。三句只说用得好的繁笔,说明繁笔也不可一概否定。句说“使繁”的

8、好处,句谈“繁笔”是写作需要,句是对“繁笔”肯定的评论。可见句的思路是围绕繁笔的可取之处,先具体分析繁笔的好处,然后肯定其必要性和艺术效果。第二层后一小层,句说“用简”,句说“使繁”,句进行总结提出观点,可见思路由分而总,用概括的事实证明简笔还得讲究“意赅”“传神”,繁笔也自有妙处。论述重点是提倡简练并非简单否定繁笔,所以先说“用简”再说“使繁”。第一段的思路可以图示如下:四、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准确领会作者的主张阅读要求与提示:1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文章总体思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2注意把握文艺随笔的文体特点。指导阅读步骤:首先,粗梳课文结构;然后,概括每段要点;最后,理清思路。讨论

9、,交流,明确:1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15):就文章的繁简问题,提出作者的主张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67):就当前创作上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提倡简练为文”的主张。2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思路以从来的文章家在繁简上的主张提倡简练,反对繁冗拖沓为起点,以“提倡简练为文”为终点。因为古人在对于繁简还缺乏分析,所以首先把简练与简笔、繁笔区分开来,对简笔与繁笔作辩证的分析,简笔不一定就是简练,繁笔也不一定就是哕嗦,指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那么怎样才能为“宜”为“妙”呢?提出观点后,就要用事实来证明。先概括事实(第一自然段句),再从一般到个别,举出典型例子。先举出简

10、笔用得好的例子,列举了水浒传中的“破落”、“日色”、“紧”三例;再举出繁笔用得好的例子,列举了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以及社戏中等小叫天出场两例。在肯定好的简笔与繁笔之后,提出简练为标准和途径。简练的标准即来自刘勰的话“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作者很明确地指出“无论繁简”要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关于简练的途径,作者指出两点,即提炼文字,提炼生活,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现今的创作,简而淡,繁而冗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作者“感此,提倡简练为文”。思路理清了,作者的观点就清楚了;简练与简笔、繁笔是有分别的,文字创作需要简笔也需要繁笔,无论繁简,都要简练,要提炼文字,提炼生活。文章的

11、总体思路可以图示如下:五、以本文为例,指导学生认识“简练为文”的重要意义本文就文章繁简问题,提出主张“提倡简练为文”。作者写的是主张,也实践着自己的这一主张,就让我们以本文为例,看看作者是怎样在用简、使繁处简练为文的?是怎样提炼生活,提炼文字的?讨论,交流,明确:1本文用例十分典型、精当。文章中所运用的简笔、繁笔用得好的例子都出自于名家名著,古今皆有。有的简笔和繁笔的例子出自于同一本书,有的繁笔的例子是引自特别讲究的大作家作品中的。这些例子虽然数量不多,却典型、精当,很有说服力。作者在写作体会中说:“这些例子都是我平日读书时所积累,而不是执笔写作时现去找来的。我曾经在教学中选用和分析过这些例子

12、,对它们艺术上的精妙之处是深有体会的。”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文学积累的提炼,才有了这几个典型而精当的用例。2辩证地分析问题,简练在文意的表达上。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开篇即提出“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既是历来的看法,也就是人们能想见到的,所以在下文的论述中避而不论繁笔之失在繁冗拖沓,而只是写了“使繁的妙处。为了区别“简笔”与“简练”,作者辩证地分析了“简”的两个方面,即“言简意赅和“言简意少”。对于简笔与繁笔的不同处理,体现出了作者分析问题周全与严谨。再如文中第五自然段提及简练的途径时,对于其中一条途径“提炼文字”只一句带过,“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

13、酌”,而重点突出“提炼生活”。这些使繁用简的处理正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提倡简练,根本是要提炼命意,在文意的表达上要力求简练。3语言表达简洁、生动。为了言简意丰,作者在文章中适当地选用了一些文言词语、句式。如“字斟句酌”、“穷形尽相”、“言简意赅等。还有“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等句式。为了使语言表达显得简劲凝练,在语言上还相应地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如“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人微等。由于用语上的字斟句酌,所以使得本文的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六、教师作结,再一次提示学习本文的目的周先慎先生曾说:“不论使简用繁,要使文章写得简洁生动,须靠在日常阅读体会中培养起敏锐的语感。”要想提炼文字,提炼生活,还需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积累,积累得越丰富,提炼得越精粹。学习本文,我们通过理清思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作者的基本观点,这让我们认识到,理清思路是我们领会文章中心意思的方法、途径。七、布置作业1积累重点词语。2完成练习三,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段作者的行文思路。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