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南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562804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南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南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河南卷)(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河南卷】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ADBDDCDCCA11121314151617181920ADDBCDBACD1【答案】A【解析】“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可知,歌词是对兰亭序的描写。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A符合题意;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B排除;龙门石窟反映的是佛教文化,C排除;顾恺之是画家,D排除。故选择A。2【答案】D【解

2、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它起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直至欧洲,在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前,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所以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3【答案】B【解析】依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B符合题意。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

3、运动,关天培是民族英雄,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了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都是从中国学的”、恭亲王奕近也认为“西学源自中国”,可见这些主张都力图证明西学源自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这些主张在当时保守势力比较强大、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少引进西学的阻力,D正确;创办洋务企业的宗旨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是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AB排除;李鸿章和恭亲王的这些主张是比较东西方文化,说明西学源自中国,没有体现平等外交观念,C排除。故选D。5【答案】D【解析】依据“

4、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反映了没有武装力量,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要创建军队,加强军队建设。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6【答案】C【解析】据“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整个华北地区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C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

5、,A不符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B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7【答案】D【解析】民国37年为1912+371=1948年。据“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徐州,准备于此与匪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及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材料反映了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因此D正确。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时间不符。A错误。是我党

6、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队名称。时间不符。B错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是从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的。C错误。综上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淮海战役的发生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为:1912+(X)1,注:括号为民国纪年中的数字。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8【答案】C【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C符合题意;1953年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A排除;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

7、协定,B排除;1949年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排除。故选择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从材料“机器制造增长了3倍;煤铁翻了番”可知钢铁等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材料“有300万吨在1959年8月被宣布不适合用于工业”“小高炉根本取代不了大型钢铁厂那样的作用”可看出,我国工业发展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忽视了质量问题,C符合题意;A、B、D三项并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排除,故选择C。10【答案】A【解析】题干的“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贫困人口减少”和“就业人员翻了一番,城乡免费义

8、务教育全面实现,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故A符合题意;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不代表已彻底消灭贫困人口,排除B;社会保障制度完备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义务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A。11【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紫荆艳、白莲香”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香港、澳门回归。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重港澳台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保持不变;主权归属发生变化,故A符合

9、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顺利开辟,故BCD排除。故选A。12【答案】D【解析】据“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城市”可能孕育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D符合题意;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仍由欧洲封建主把持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是古雅典,B排除;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的是日本大化

10、改新的内容,C排除。故选择D。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促进了世界市场不断扩大,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和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故B符合题意;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故A不合题意;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结果、来克星顿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5【答案】C【解析】1870年到1900年处于第二次

11、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在这个时期专利授予数量剧增,说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走在前列,选项C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专利代表的是创新,不是引进科技发明,排除D。故选C。16【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彼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木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

12、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17【答案】B【解析】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主要原因是计划体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五年计划,迅速使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国,由于计划体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英法,跃居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二位,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B符合题意;苏联工业总产值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两个五年计划,A排除;

13、斯大林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C排除;“斯大林体制”是最先进的经济体制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B。18【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法西斯德国两线作战,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亡,故A符合题意;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故B排除;1943年,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故C排除;1945年,苏军取得柏林战役的胜利,故D排除。故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

14、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诺曼底登陆。19【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各国沦为美国在海外的州,这说明马歇尔计划把西欧纳入了美国势力范围,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补丁不能代表西欧的分裂,因为材料中站着的人代表的是美国,西欧被补在了一起,故A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制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框架,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不能得出西欧政治一体化快速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最大的经济组织,它实行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的原则,促进了经济全球化,D是世界贸易组织徽标,故符合题意。A是联合国徽标,它是世界最大的政治组织,B是北约徽标,

15、它是军事组织,C是欧盟徽标,它是欧洲一体化组织,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以徽标为切入点,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世界重要组织的徽标;掌握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21【答案】(1)图1和图3一类,图2和图4一类。(2分)古希腊文化,佛教文化。(1分)(2)图4是图2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3的建筑影响了图1的建筑风格。(答出其中任何一类即可,1分)(3)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1分。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但必须是有价值的佛教遗存)【解析】(1)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中图1帕特农神庙和图3亚历山大港属于古希腊文化建筑;图2印度佛塔和图4洛阳白马寺都属于佛教文化建筑。(2)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所以图4是图2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3的建筑影响了图1的建筑风格。(3)图4“洛阳白马寺”是佛教建筑,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还有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等。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点睛】本题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