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55639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通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研讨会发言材料 复习课要有复习课的味道072550 河北徐水综合高中 蒋文利引子:高三数学复习课往往存在下面五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课堂任务的完成,忽视学生听课的感受;二是重视常规工作的完成,忽视课前的充分准备;三是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四是重视知识的注入、叠加、再现,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对学习的影响;五是追求应试效果、强化训练和解题技巧的指导过多,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的学习太少.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忙”起来?如何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就本节数学复习谈一下个人看法,我设计了四个内容:一、设计意图:根据我在数列教学中的感觉,设计

2、了四个内容:一平淡之中见新奇例题: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若,求数列的最大项. 分析:=此题解到这里就到了关键时刻,处理好了,会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我处理时恰当的采用了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法1:均值定理;法2:构造函数求导;法3:解数列不等式说明:数学有些题看起来平淡无新异,但是如果象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样,细细品味试题,就会品出解题的酸甜苦辣,生长出新的生长点,发现试题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联想,和学生一起探究它的发生发展过程,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练习:

3、已知数列的通项,问该数列有没有最大项?若有求出最大项,没有说明理由?解析:思路1:练习意图:由于例题的影响学生肯定会出现思路2:构造函数,求导得找与极值点最近的自然数很难的,所以不可取,提醒学生不要走火入魔。总结规律:做题时应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解法。说明:复习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把单薄的知识的线性关系系统化,织成较宽的知识面。通过一题多解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及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错”都在我例题:已知函数=,且数列满足,(1)求的值.(2)求第100项到第200项的和.法1是错解,法2是正解,通过类比法1法2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给

4、学生警示作用。说明:在课堂教学中,若恰当的创设情景、设置障碍,在错误中展现知识的错误根源,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复习时,适当选择这样的例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养成学生自信缜密的学习习惯,学数学也不那么枯燥了,也就变的有趣了,学生解决问题也就周密严谨了。三“源”来如此例题:已知数列(其中为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数列是等比数列,则数列、是等比数列B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当,时C若1,a,b,c,16成等比数列,则b等于4D若数列满足,则数列是等差数列此题对教材的引申,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不应只停留在直接应用定义这一层面上,而应冲

5、破教材,把知识拓展、延伸,提升课程,开发能力。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 四以不变之本,应万变之体例题:已知数列,满足(n=1、2、3),则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申1:已知数列,满足(n=1、2、3)则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申2:已知数列,满足(n=1、2、3),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申3:已知数列,满足(n=3、4),若=2,求的值是 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形成螺旋上升的问题链,逐层解答,引发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面上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对复习课教学的启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启示1-选与练的关系:(1)选题要

6、突出一个“精”字设计的试题一般有:类比型试题: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如:在复习映射与函数时,可以选这样题:)映射的概念:设集合A和集合B都是实数集R,且映射f:AB把集合A中的元素映射到B中的元素,则在映射f下,象1的原象所成的集合是A、1 B、0 C、1,1 D、0,1,2。)函数的概念: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个数为( )个A、 1 B、 2 C、0或1 D、 无数.)映射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已知集合M=1,1,2,4,N=0,1,2,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y=、y=x+1 y=y=

7、log ,其中能构成M到N的函数的是( )A、 B、 C、 D、变式型试题: 例如:证明在上是减函数(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修订本高一上)59页。本题是学生刚学习完函数单调性后的一个典型的例题,意在巩固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教学时,不应只停留在直接应用定义这一层面上,而应冲破教材,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引导学生从下面4个层面上进一步探究:变式1:画函数的图象。变式2:p为何值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变式3:求函数的值域。变式4:定义在R上的函数、对任意的m、n,都有且当时恒有,求证在R上是增函数。例如;教材104页例3变换视角:已知椭圆的焦点为,点P为椭圆上的动点, 当为钝角时,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

8、范围变换条件:已知椭圆的焦点为,点P为椭圆上的动点, 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开放条件:已知椭圆,变式点P为椭圆上的动点, 当点P在何处时最大变式试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点P,使若存在,这样的点P有几个?不存在,说明理由。通过变换视角、变换条件、开放条件,可以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拓宽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和深刻性,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一题多解型试题:一题多解教学深受数学教师的重视,经常被用于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一题多解教学都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目的,一题多解存在的问题:a解法全部呈现给学生;学生惊叹于教师的高明之余缺茫然于各种解法,学生在

9、那么多解法面前感到自愧不如怀疑了自己的能力学习意识受到干扰,主动性受挫,探索意识淡薄;b教师过多的沉湎于多种多样的解法之中,缺乏对解题方法的欣赏和评价;但是,学生不同于科学家学生真正能掌握的仅仅是一两种,所以必须优化学生的解题方法。思维的发散性在解题过程中主要表现是能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全面的应用知识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但有些教师给出的几种解法都只不过是展开式的不同陈述形式而已,并不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因此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一题多解不一定是有益的,要把握时机,根据教学目的取舍。要重视解题分析和解题回顾,引导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回顾要突出重点,不能胡乱堆砌

10、。问题链型试题:例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能否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关键,例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能诱敌深入逐本求源,可以通过变换视角、变换条件、开放条件等手段,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高考题是以不变之本,应万变之体,克服习惯上的思维定势,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和深刻性,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 (2)设计练习突出一个“准”字设计练习要求:a难度小一点;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浅,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b考点准一点: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要突出一个“准”字。c概括性强一点:应具有多种功能,有一定的概括性、典型性、代表性,能培养一

11、定的数学能力。设计练习类型:a基础性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b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通过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c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图、拼接、折叠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d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算法,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e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

12、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f小套型练习:坚持每周一练,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选择题、填空题的常用解答方法,规范解答题目的书写过程,得够、得足基础分数。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应精心设计题目,组织好学生再。在题目设计时,有意识地将前次练习中暴露的问题加到新的题目中去,新出题目最好是逆向思路或变式出现。总之,精选试题要突出一个“精”字,设计练习突出一个“准”字启示2-课本与高考的关系课本知识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规范性。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为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

13、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亲切。课本是全国或省区统一的,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符号上的使用也是统一的。无论资料上、参考书中怎样叙述,如何使用符号,但教材是根本。b钻研课本找标准:以课本练(习)题为起点,高考的内容是以课本为“源”,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试卷(文、理共六份试题)中,有不少源于课本的题目(见附表): 试卷类别与课本例(习)题(相近、相似、引申)比较全国(10)与第一册(上)第136页第10题(7)与第二册(下)第71页第6题、(13)与第52页第3题、81页第5题、(15)第

14、96页第9题;(8)第二册(上)第133第6题;(14)第60例题、64页练习(4)与第三册(选修)习题4.1第1题全国文、理(7)第二册(下)第40页第13题文理(9)第一册(上)第114页第2题(4)文理(13)第二册(下)第111页第5(2)文、理(15)第二册(下)第116页第4题文(11)第三册第113页例4理(11)第一册(上)第114页10文理(15)(16)第二册(上)第85页例1(2);第三册第28页例练习2因此,复习时要紧扣课本,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大胆地选择取舍和重组资料,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发

15、挥其应有作用,不做无用功。 启示3-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现象:授课内容多、难、乱;授课思路准、简、妙殊不知,有些问题教师何尝不是经过苦苦思索而得出,个中的辛苦学生是不知晓的。在教学与复习中,教师告诉学生的往往是经过苦苦思索而得出的最佳的思维途径,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学生听起来虽然津津有味,但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的只是成功的思考,看不到失败、受困与挣脱困境的过程,学生只是学到了一道题的解答,只是一招一式,所以课上要重视每节课的有效思维量课下做到三看六反思:三个看一看:看一看自己在知识上是否还有什么薄弱环节,认真加以补上;看一看自己在解题方法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在总结解题策略上提高解题能力;看一看自己在思维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从变换视角、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适性。六反思:反思审题,反思规律,反思过程,反思模型,反思错因,反思规范切实做到“时间花在备课上,功夫显在课堂上”。在课内,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师生都能显露出自己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