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5283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一讲考点三分析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点:1传记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方法(1)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人物传记一般要介绍传主的人生经历,叙述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作品既可对传主的人生经历作纵向的叙述,也可抓住传主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功绩作横向的叙述。人物传记以刻画人物特征为中心,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传记末尾一般总述传主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叙述人生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和抒情。(2)刻画传主的方法人物传记以记叙传主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重在刻画传主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2、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其主要作用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突出传主性情;揭示文本内涵,突出文本主旨。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通过传主的肖像写人。传主的肖像主要指传主的外貌,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静态,也可以写动态。通过传主的语言写人。传主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通过传主的行动写人。传主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传主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展现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通过传主的心理写人。传主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传主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

3、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动作暗示等。通过传主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传主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传主的性格极为有用。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根据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又叫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2分析传记时,特别关注以下两方面(1)关注细节描写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常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传主的性格,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

4、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2)关注引文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如科学巨人玻尔就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原话来评价玻尔。重难点:传记作品善于通过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所以细节描写是传记考查手法中的重点。为了增强传记的真实性,让传主形象更立体,引用也成了重要的命题角度,引用的作用要切实掌握。考法综述首先明确传记类别,如在传记语言上,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

5、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会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其次,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命题法1细节描写的作用典例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李岚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1926年他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8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依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他于1929年到达法国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失过十几次业,饿饭,找不到住处,甚至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坚持学习,并成功地创作了风,得到老

6、师们的赞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1935年秋,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冼星海用音乐作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我们要抵抗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救亡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便定期去该团做辅导,教唱救亡歌曲。他还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正当他注意“向着光

7、明的、有希望的”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又给他来了两次电报。这样,他于1938年11月到达延安,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193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延安的音乐教学条件很差,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却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教学和创作热情。他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热心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延安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奔走的足迹。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一次晚间上课,讲到深夜,本该休息了,但学员们听得很入神,毫无倦意,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一直讲到天亮。在这里,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

8、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1939年初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拿到歌词后,他收集创作素材,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还去学唱船工号子。1939年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完成了。冼星海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练,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余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

9、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地连声说好。黄河大合唱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雄壮而激奋,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而且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苏联等地广泛演唱,成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当年11月14日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幛:“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选自光明

10、日报,有删节)本文在追述冼星海的往事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运用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并加以赏析评价。答:_ _答案(1)因为是多年以后追述往事,文章对细节没有过多的描写,更不添枝加叶。如晚间上课,学员们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他便一直讲到天亮这样的细节,客观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传记史实性、真实性的特点。(2)选用的细节很有典型性、代表性。如在法国留学时获奖,学校给予他物质奖励时,他竟只“要饭票”的细节,典型地反映了冼星海在生活极其窘迫的情况下仍努力出色地学习的精神。言简意赅,很有表现力。(3)在整体的概述中,穿插若干具体细节,使人物形象鲜明饱满。如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

11、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样的细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十分生动。(4)描述细节的语言平实自然,不加文饰,流畅明快,与传记朴实的个性十分吻合。解析先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对表现人物形象特点所起的作用。传记的特色应从史实性、真实性、丰富性等角度考虑。解题法11常见设问方式(1)文中运用这个细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2)本文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3)本文追述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2细节描写的作用(1

12、)对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让人物性格更加全面完整,更加立体化。人物性格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表现其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性格是不完整的。只有写其普通的一面,人物形象才是完整的、全面的、立体的。让人物显得真实可亲。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的公民,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易于接受。符合读者的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艺术家、电影明星、科学家,读者已经从大众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作品,读者更愿意了解一些花絮。因此,传记作品写大人物的一些普通事,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典例1 中我们对冼星

13、海的了解限于黄河大合唱,为了让读者多方面的了解冼星海,作者加入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贴近生活、丰富细腻,既让读者没了距离感,又让人物真实可信。(2)体现传记文本特色的角度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体现传记史实性、真实性的特点。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传记的表现力。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3细节描写作用类题目的两个答题角度(1)如果是写人细节,可以这样进行:思维趋向:写人细节细节内容独特形象表现主题读者心理。答题模式:通过描写细节,地刻画出一个形象,突出(主题思想),给读者感受。(2)如果是场面细节,可以这样进行:思维趋向:场面细节细节内容读者感受表现主题。答题模式:通过对

14、的描写,传神地写出在场人的心情,烘托了一种的现场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很强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真实地反映了,表达了的情感倾向。命题法2侧面描写的作用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大师流泪唐宝民众所周知,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是以“幽默文学”著称于世的;鲜为人知的是,他居然是一个爱流泪的人。有一回,林语堂先生为女儿讲唐诗,讲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他动情地哭了,哭得涕泪横流,将书都打湿了。有时和女儿一起读红楼梦,他也哭得眼泪汪汪。再说说文坛名家沈从文先生。研究他的专家说:“沈从文本来就是感情纤细、敏锐的人,流泪是感情表达的一种自然方式;同时,他也

15、是个隐忍的人,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压抑、分散或者表达感情。”沈从文的确是个隐忍的人,但晚年的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容易流泪了。“文革”中,沈从文先生的孙女沈红在学校成绩好、守纪律,却受到厌学顽童的欺负,沈从文听说了这件事后,立刻掉了眼泪。1977年,诗人穆旦去世,年仅59岁。沈从文与穆旦交往很深,因此,听说了穆旦的死讯后,他流泪了“得消息时,不禁老泪纵横!”在家中听到伤感的音乐,他也会流泪。据沈虎雏回忆说:“一次,母亲见他(沈从文)独坐在藤椅上垂泪,忙问是怎么回事,他指指收音机正播放一首二胡曲,哀婉缠绵。他说:怎么会拉得那么好泪水又涌出,他讲不下去了。”1985年6月19日,夏鼐突然去世了,沈从文先生知道后,大哭了一场。同年,杂志社的几个记者到沈从文家采访他,问起“文革”的事,沈从文说:“在文革时,我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