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0953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速递仿真卷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题速递仿真卷(五)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出山口处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

2、、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早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A.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 B.干旱区流水作用弱C.湿润区河流落差小 D.湿润区冲积扇面积2.干旱区绿洲易出现在(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3.横断山脉冲积扇易发生( )A.渍涝 B.台风灾害 C.旱灾 D.泥石流灾害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

3、的道路系统。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4.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交通通道农业基地人口集聚区关隘要冲A. B. C. D.5。太行八陉中,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是( )A.飞狐陉 B.井陉 C.白陉 D.轵关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西部港口小镇罗曾堡(51.90N,4.25E)工业发展迅速,为此于1960年修建了一条新的入运河卡兰运河,分担原有南北向新沃特伟赫运河的运输压力,运河建成后,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大型船只川流不息。1980年,在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一座高墙。该高墙长约1.75千米,由125根半圆弧形混凝土柱组成,柱高约25米,建成后有效削减75%的风力。据此完成第

4、68题。6。卡兰运河建成之初,主要运输( )A.时鲜花卉 B.观光游客 C.石化产品 D.电子产品7。推断卡兰运河旁的高墙( )A.呈东西向延伸,位于运河南岸 B.呈南北向延伸,位于运河西岸C.呈东西向延伸,位于运河北岸 D.呈南北向延伸,位于运河东岸8。建设高墙是为了( )A.降低大型船只噪声 B.减轻厂房设施受损C.减少风浪冲刷河岸 D.保障船只航行安全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据此完成第911题。9.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

5、特征是( )A.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大 B.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C.洲尾部沉积物的大小分选性好 D.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10.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A.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B.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C.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D.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11.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正确的是( )A.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 B.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C.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 D.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

6、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側,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8分)(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8分)(3)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

7、施。(6分)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塞罕坝地区地处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自清末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建成林地约7.5万公顷,并在大面积单一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小面积抚育砍伐、“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间种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位置。(1)从自然地理环

8、境的过渡性分析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4分)(2)分析塞罕坝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8分)(3)从气候角度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6分)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3.(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是在地下河强烈溶蚀和侵蚀作用下,石灰岩不断溶蚀,导致岩层崩塌,并贯通地表形成。2016年,我国地质专家在汉中南部发现在数量上居世界前列的天坑群。汉中天坑群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的禅家岩镇、小南海镇、骆家坝镇、三元镇四个区域

9、,处于我国目前发现的天坑岩溶地貌的最北界,天坑群原始程度高、生态保护好,类型齐全,具“稀、奇、峻、雄、险、秀”的风景特色。右图示意汉中天坑群分布地区。评价陕西省汉中天坑群景区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具有自组织性与动态平衡性,与人类自身“共生共荣”。“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生态要素合理配置。贵州省政府扶持贫困山区农民,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右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分析威宁县建设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及其

10、主要作用。 2018高考仿真卷地理(六)1.B 2.A 3.D 4.D 5.B 6.C 7.B 8.D 9.A 10.C 11.A36(1)成因: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3分)(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多;(3分)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2分) (2)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3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3分)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2分) (3)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2分)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2分)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

11、。(2分)37(1)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或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2分)她处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分) (2)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过渡地带,气候的大陆性明显(冬春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化、风蚀作用强;靠近沙源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北部地形起伏较小,多大风;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强;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弱(生态环境脆弱)。(任答4点得8分) (3)(热量不足,降水少)水热条件差;(2分)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大风、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2分)风蚀、水蚀作用强,土壤肥力低。(2分) (4)乔、灌、草

12、结合,结构复杂,防风同沙作用强;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涵养(滦河、辽河)水源;改善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降水增多;增加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增多。(任答3点得6分)43有利条件:汉中天坑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风景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价值。 (4分)不利条件:汉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交通通达度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差;景区地势起伏较大,环境承载量小;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客源较少。(6分)44原因:喀斯特山区地下溶洞多,上游较难涵养水源;喀斯特山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石料较多;喀斯特山区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常摧毁农田。(4分)作用: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力,减轻了水土流失;石坎梯田就地取材,“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6分)-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