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0856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提升课时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宜昌期中)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13题。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A1月B4月C8月D12月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2、。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解析:第1题,温室效应是指地面辐射的热量被大气吸收,再被大气以大气逆辐射形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大气热量增加的过程。故B正确。第2题,辐射差额大于0,说明热量不断积累,则气温升高;而当辐射差额小于0时,热量不断散失,气温逐渐下降。图中辐射差额从8月开始至次年3月,都为负值,4月为0,故4月气温最低;同理8月气温最高。第3题,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说明总体上热量处于散失状态,气温应不断降低;现在没有降低,只能是有其他地区的热量传递到此地;而自然界大气环流(风)、大洋环流(洋流)具有热量传递功能

3、,故A正确。答案:1.B2.B3.A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图中甲、乙两地()A降水均集中于夏季B植被均为落叶阔叶林C甲地太阳能、风能丰富D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5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30S40S欧洲西岸B25N35N亚洲东岸C40N60N美洲西岸D35S55S美洲东岸解析:第4题,从气温、年降水量线看,甲、乙两地全年温和,甲位于山脉西侧迎风坡而降水多,乙位于山脉东侧背风坡而降水少;据此可推断该地盛行西风,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甲地终年降水均匀,A错误;甲地多阴雨天气而光照弱,C错误;乙地年降水量少于400 mm,为草

4、原景观,适宜发展畜牧业,故D正确、B错误。第5题,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则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可确定甲地位于迎风坡,则西坡为迎风坡,可推断该区域位于大陆西岸。故C正确。答案:4.D5.C(2017石家庄一模)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 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据此完成67题。6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B保

5、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解析:第6题,片石由较大的砾石组成,砾石间孔隙较大,孔隙中充满空气。冬季外部气温低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较冷重的空气进入片石通风路基孔隙中,置换孔隙中原来的较热空气,形成热对流,从而使路基温度降低;夏季相反,外部气温高于片石通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热空气不易进入路基。故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第7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南侧路基处于向阳坡而温度高于北坡,故为了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应使南坡片石护坡层厚度大于北坡。答案:6.D7.B(2017南阳期中)读某地区等压线示意图,回答89题。8雾霾多出现在水平方向静风的地方,则最容易出现雾霾

6、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下列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可能为晴朗天气B乙地为上升气流C丙地风力大于丁地D甲地气压低于丙地解析:第8题,图中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而基本无风,故最容易出现雾霾。第9题,等压线越稠密表明单位距离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强,图中丙地等压线较丁地稠密,故风力大于丁地。甲地位于低压槽部位,多阴雨天气。答案:8.B9.C下表为世界某大洲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mm)资料,读表回答1011题。城市位置海拔/m月份1月4月7月10月12月年平均A城3747N16气温10.413.214.916.311.413.812225W降水1161

7、14023108529B城3339N308气温7.116.12617.16.716.48425W降水113114120621111 19710.关于A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C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11造成A、B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地势B大气环流C洋流D纬度位置解析:第10题,表中数据显示A城市冬季多雨、夏季干燥;而气温呈现出冬不冷、夏不热的特点。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即受副高与西风带影响。第11题,表中数据显示B城市降水量远多于A城市,月降水

8、季节分配较均匀;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即受季风影响所致;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答案:10.A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7长春模拟)读世界略图,回答问题。(24分)(1)比较两地气候类型。(12分)地地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2)地常年盛行_风。(填风向)(2分)(3)地的气候为_,其成因是_。(6分)(4)地被称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_。(4分)解析:第(1)题,结合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地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而

9、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地位于北非,为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的。第(4)题,地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环流,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1)地地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分布规律北纬2535大陆东岸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2)西南(西)(3)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4)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13读材料

10、,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下图为非洲地区及苏丹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喀土穆和朱巴气候资料统计图。(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分析喀土穆和朱巴气候特征差异及其成因。(8分)(2)材料一图中丙地与丁地相比,区域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_。(6分)(3)根据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推测两地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解析:(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喀土穆降水较少,整体气温较高,而朱巴降水丰富,年均温明显比喀土穆低。结合两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出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成因。(2)丙地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热量充足、降水较

11、丰富,但位于内陆,交通不便,制约了其经济发展。(3)结合两地地理位置和气压带、风带分布,可判断两地气候类型。结合两地气候特点综合分析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答案:(1)喀土穆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小;朱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朱巴靠近赤道,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年均温要低于喀土穆。(2)热量充足,降水较丰富位于内陆,交通不便(3)甲地位于15N附近的非洲大陆,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而甲地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无结冰期;乙地位于尼罗河下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而乙地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