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50871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网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青少年,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但网络的确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青少年由于其自主能力有限,可能难以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吸引。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1。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岁以下网民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而在对网民职业分布的调查中,学生的比例达,是所有职业中最多的一个

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对重庆部分青少年(以学生为主)网络媒介的接触现状进行了调查。一、网络不良信息的种类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青少年接触的不良信息主要有暴力、色情、恐怖内容,这占其接触的不良信息的。此外网络赌博、语音室骂聊现象也在青少年中有蔓延之势。同时,不良信息中也包括青少年的网恋现象。 暴力信息网络暴力往往通过枪战、暗杀、绑架、帮派行会等方式表现出来。数据统计显示在网络上流动的非教育信息,涉及到暴力。在调查中,当问及“玩游戏时,有无被人恶意打杀或恶意打杀别人”时,的人回答是肯定的。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及相关网站存在暴力内容,这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肯定的。比如你杀了对方,作为一种奖励你就可

3、以占有他的财产,这对他的价值观有影响。青少年如果大量地接触这类游戏和网站,他会对游戏中的暴力场面和暴力行为习以为常,觉得打人、杀人如家常便饭,不必大惊小怪2。这就容易产生误导,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些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就会用暴力手段解决。 2色情信息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以中文为主的黄色网站有万多个,每天浏览过黄色网站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左右,而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上网者占3。另据调查,网上非学术信息中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大多数黄色网站中小学生可以随意进入。由此可见,淫秽色情信息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了“精神污染”,严重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人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4、、虚假信息虚假广告、虚假新闻、虚假身份,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使然,各种不真实信息在网络上粉墨登场。这让不少青少年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在网上发布信息是可以随意的,可以不用负任何责任,于是用假名、说假话、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成了一种“时尚”。在调查中,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不会在网上公布真实的个人信息。该群体觉得网络媒体不如传统媒体那样具有权威性,对网络信息内容常持怀疑态度。 4.反动信息。 即以一种煽动的方式宣传违背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谬论,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意志、情操的有害信息。在网上,一些宣扬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的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信息通过海量的娱乐性和消遣性节目得以传播,就连“

5、”邪教组织也借助网络对未成年人展开强大的思想攻势,这对于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上的分析、识别、选择、批判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欺骗性和危害性。 5、网上赌博近年来,网络赌博开始盛行起来,有关赌博的网络游戏、赌博网站大量出现,由于上网赌博下注相当方便,因而吸引了无数人参与,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赌博不能自拔。我国的网吧大多设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附近,青少年经常通宵达旦进行网络赌博,由于资金缺乏,往往通过盗窃、抢劫、诈骗等手段去获取,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6、伪科学与迷信信息。即以一种非科学的方式封闭人的思维、奴役人的精神、毁灭人的情感、扼杀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非理性信息。近年

6、来,算命、测字、装神弄鬼等庸俗的“世风”逐渐感染互联网,一些机构和个人以种种在线娱乐和人生策划的名义,花样百变地开起了算命铺子。网络迷信和现实生活中的迷信一样,容易腐蚀人的思想、消磨人的意志、扼杀人的理想甚至左右人的行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对于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不能很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的未成年人来说,一旦长期接触这种迷信信息,就会把成功和失败看成是“命中注定”的,从而放弃努力,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和人生。 7、语音聊天中的粗俗内容网络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匿名交流,这为一些不善于社交、性格内向的人提供了一种袒露个人隐私和宣泄情感的方式。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语音聊

7、天已经成为吸引青少年上网的又一重要因素。走进网吧,也许你会看见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漂亮女孩带着耳机、对着话筒泰然自若地叫骂,说些不堪入耳的脏话。这就是时下出现的语音室骂聊现象。骂聊现象可以说是对网络“解除抑制”功能的负面应用,对文化环境有严重的污染效应。 8、厌世信息。就是渲染对人生的悲观情绪,使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反社会信息。未成年人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父母离异的孩子还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为了逃避这些压力,一些未成年人开始痴迷于“泡吧”。在网上悲观厌世信息的影响下,一些未成年人为了从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快中解脱出来而滋生轻生和弃世的念头。近些年来,少女因失恋去寻短见、少年因学习

8、成绩不好遭家长打骂而自杀等事件不断被媒体报道,可以想象,网上传播的曲解现实生活的厌世信息对此类悲剧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二、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 妨碍青少年生理的健康发展 从生理上讲,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坐于电脑前,会令他们腰肌受损,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且身体长期受到电磁射线的辐射,影响健康。另外,网恋也会使青少年性早熟。 、使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岁之间,青少年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5。 、妨碍青少年个体的社会

9、化过程一些人对网络的依赖,已经不仅仅限于网上的人际交流。玩网络游戏、下载网上音乐及浏览色情网站等,使他们在网络中愈陷愈深。日久天长,负面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这些青少年性格会孤僻、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不能很好地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与矛盾,只满足与虚拟世界中的人物交往;一些人习惯了网络交流的方式与语言,回到现实世界里来,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也会减少他们对现实的人际交流的愿望。 、导致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调查得知,青少年上网,的人不会在网上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有的青少年不相信别人公布的信息,对网络媒体缺少信任感。当问他们“如果在网上被骗,会怎样去做?”时,有的人承认会报复或再

10、骗别人。不诚实、撒谎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同时也使人们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不良现象的沉默就是纵容,应该对这种现象大力讨伐并解决之。 、引发青少年犯罪心理倾向和犯罪行为虽然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是虚拟的世界,但虚拟的互联网却可以带给青少年实实在在的伤害。法律专家指出,继父母离异、毒品、电子游戏等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后,互联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是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初步统计显示,网吧周边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多发区域,且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因上网引发的青少年犯罪占同期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已由年的上升到年月份的。 、青少年失去学习兴趣 对于青少年来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

11、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不同的看法,认为学习是辛苦的,是枯燥的。现在一部分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在不良信息的淹没中,其感官受到某一特定的内容的刺激,兴趣集中于此,其注意力也会从应该专注的学习上变成了片面地、极端地关注不良信息。三、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危害的对策 1.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规章 针对网络信息内容和网络行为等方面的管理,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网络是一个新兴并且飞速发展的事物,我国的网络立法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善性。一是关于网络管理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关于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网络游戏等级的规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监管等方面的法律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12、二是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我国刑法规定的网络犯罪的罪名较少,难以完全涵括现实中发生的网络犯罪行为类型。三是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法律规定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专门法律,相关的规定散见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并且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当抓紧研究完善关于网络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法律,抓紧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专门法律6。 2.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 一是相关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二是应从技术层面上保证网络信息

13、安全,加大科技投入,研究科学过滤不良信息的技术,从服务器端口实现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屏闭。如对“绿坝-花季护航”软件进行再测试、再研究,技术完全成熟后在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强制安装。 三是借鉴韩国推进网络实名制的模式,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进入网络,构建青少年绿色上网平台。 3.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信息系统 一是注重疏导。如果家长一味禁止青少年在家里上网,他(她)们可能会去其他地方(如网吧)上网,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噎废食更是要不得,对待孩子上网,疏比堵要好。要引导孩子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和正确与朋友、同学沟通。 二是不能溺爱。不能对孩子上网听之任之,而要客观地告诉

14、孩子“网瘾”的严重危害及现实中因沉溺网络而导致身体受损、学习下降、道德错位、人格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引导孩子科学使用网络信息。同时在客观上要注意采取一些措施,如孩子上网的电脑应放在客厅而不能放在卧室,或者放在卧室但不能闭门上网,便于家长监护。 三是要控制时间。为防止青少年上网成瘾,应该对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家长应做到让孩子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家长要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是加强人格培养。家长应以上网为契机有意识地对青少进行人格教育,要从根本上杜绝迷

15、恋网络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主要应该依靠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育,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相信他是一个意志力强的孩子,不会成为网络的奴隶,对孩子能够按计划执行的举动要及时赞扬,切忌因孩子一时的迷恋而全面否定孩子的自觉性。 4.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 国家相关部门对在网络上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信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应该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敢在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 5.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 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