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计划.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50867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康复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脑卒中康复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脑卒中康复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脑卒中康复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脑卒中康复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康复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康复计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计划日期:2008-06-17作者:戚少华来源:新民晚报张女士因脑梗塞致右侧肢体偏瘫收治神经内科病房两周,不日她将出院回家。令她和家人烦恼的是,虽然目前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但右侧肢体行动障碍,行走困难。出院后,该如何进行右侧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呢?带着这个问题,她和家人来到每周三的专家门诊,希望获得相关的指导和建议。脑卒中患者的最佳康复时机是发病后的三个月内。制定并执行一份详尽的家庭康复计划,如同请进一名康复医师,敦促并帮助患者居家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尽早生活自理。康复内容包括强化坐位、站位及卧位的合适体位;上下肢的肌力训练;轮椅的控制;日常生活

2、能力的训练及适当强度的家务和娱乐活动等。制定一份家庭作息表:何时起床、服药、进早餐、做康复训练操、休息、看电视、睡觉居家生活和训练要有规律,贵在坚持!适当改造家庭环境。注意室内行走的通道有无易绊物,如卷边凸起的地毯,不用的电线;保持地面及浴室的干燥,以防跌倒;在阳台、厨房及浴室安装把手,方便患者小憩及支撑。家人的心理支持。训练及康复的过程痛苦而漫长,患者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甚至消沉,家人要关爱患者并给予鼓励与心理支持。康复功能训练。1)适当的体位。包括卧位、坐位和站位的平衡。2)上肢功能训练操。用健手带动患手做上举、前伸的动作及肩关节的耸肩动作。3)下肢功能训练操。如床上的被动和主动伸膝屈膝动作

3、、足背伸动作、下肢外展内收动作、直腿抬高动作等。4)躯干平衡训练。如双膝或单膝屈曲,抬高臀部及躯干的“桥式运动”等。5)轮椅的控制和体位的转移训练。如坐位到站位的转移,从床边至轮椅或椅子的转移等。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进餐、如厕、洗澡等。7)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剥豆、拣菜等。8)兴趣爱好及娱乐活动,如画画、书法、弹奏乐器等。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再发。除了肢体的功能训练以外,脑卒中患者尤其强调要控制危险因素以防再发,如糖尿病、高血压、房颤、冠心病等,按时服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清淡饮食,精神情绪的调节以及适当的运动。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近年来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丧失劳动力

4、,中度至残,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高,循证医学的证据告诉我们:早期介入康复可极大地降低病人的至残率,在某些时候可降低死亡率。 脑的可塑性:以往脑卒中后,治疗目的是保住性命,功能恢复任其自然,而现在的研究证明,人脑可以按人的意志重塑,即:经过有目的康复锻炼、反复学习,可使病灶周围脑组织、对侧脑组织或远隔部位功能重组,再现或替代丧失的神经功能,所以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以为众多临床医生重视。 康复时机: 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建立卒中单元,而发病后即刻介入康复成为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发病后就应有康复医生现场指导,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脑出血患者较脑梗塞患者康复介入晚一些(停止出血小时),早练可减少

5、废用综合征出现,科学的良肢位摆放为后期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脑卒中后的科学康复手法:许多人认为康复很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需要专业知识,所以盲目的让偏瘫患者练拉绳、强练“行走”,结果形成“上肢挎篮”,“下肢画圈”的痉挛模式,称“误用综合征”。如果患者早期进行正规康复,以上情况就可以避免,使肢体功能恢复加快。 早期康复治疗的程序:良姿位摆放、床上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及语言训练。早期行被动活动,动作要轻柔,待患者病情改善,就鼓励主动参与活动。脑卒中康复患者的选择:并非所有患者康复后都有理想效果,一般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痴呆患者、完全失语伴交流障碍

6、者,发作多次卒中的及有严重精神障碍者,另外严重心肺肾肝功能障碍者,都不适宜强化康复训练。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因为车祸、高层坠落等原因,外伤患者增多。脑外伤、骨折、截瘫的患者,都应及时康复训练,防止并发症,使各种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后遗症减少。 康复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虽然不能恢复至完全正常,但只要在正规的康复机构进行治疗,自理能力就会最大限度提高。一般发病后34月为康复最佳期,半年、一年以后只要坚持正规训练,其功能、自理能力仍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瘫痪早期,患者常表现出驰缓性瘫痪的状态,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软瘫状态而无法将肱骨头固定于肩胛盂内,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由于肌力的下降,易出现骨盆

7、后倾、髋关节外展,髋及下肢外旋而发生足内翻,由于足部肌力降低,而发生足下垂。在疾病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因此,采取什么样体位非常重要。良肢位摆放主要针对于中枢性偏瘫的异常模式设计。什么叫中枢性偏瘫的异常模式?如下所述:1)头屈向患侧,面部转向健侧。2)上肢:(屈肌模式)肩胛骨后缩,肩胛带下沉,肩胛骨内侧缘向外翻,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手指拇指内收、屈曲。3)躯干:向患侧侧屈并旋后。4)下肢:(伸肌模式)患侧骨盆旋后并上提,髋关节后撤、外展、外旋。膝关节伸展,踝跖屈并足内翻,足趾屈曲,内收。因此良肢位摆放对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有很重要的

8、作用;同时它还有关节保护;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和患手肿胀;防止足下垂,内翻; 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作用。良肢位摆放包括了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体位,分述如下:1.仰卧位摆放要点:1)头下置枕,面部朝向患侧。2)患肩下垫一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头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3)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垫枕,防止患侧骨盆后缩,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4)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5)不应在足底放任何东西,因会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如图注意:长时间采取仰卧位,会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而

9、出现姿势异常。并且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容易出现褥疮。故该体位不提倡,只做翻身时的过渡体位。2.健侧卧位摆放要点1)健侧在下,患侧在上。2)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患肢放在胸前并由枕头支撑。3)患侧肩部屈曲约90度伴肩胛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4)患侧下肢向前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撑5)患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呈内翻位。注意:肩胛带不能处于上提位,避免肩头触到耳朵。如果患侧肩内旋,前臂旋前,肘应微屈曲,以避免上肢伸肌痉挛。该体位为患者最舒适体位。3.患侧卧位摆放要点1)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角度不小于90度,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手掌向上,手指伸开。患侧肩胛骨前伸以减轻患侧上肢

10、屈肌痉挛。2)患侧下肢屈曲位,髋屈曲不大于30度,膝屈曲小于80度,健腿髋膝屈曲放于体后一支撑枕上,患腿在前。注意:1)健侧上肢可放在身后或后边枕头上, 如果健侧上肢放在前面,它将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这将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对今后上肢恢复不利。 2)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 而不是后伸。 3)躯干应稍向后旋转 ,后背用枕头牢固支撑住。 综上所述,针对脑外伤,脑卒中致残率高,常遗留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我科针对这类患者的特点,采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及加强康复训练,有效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损伤患者

11、安全搬运法3人搬运法:根据床的位置考虑搬运路径确定分担的部分,按领头者的命令,准备移动2人搬运方法之一:轮椅与床的角度后侧治疗师使患者肩呈下置状态后方治疗师号令抱起 身体贴近患者向床靠近一起坐入垫子2人搬运方法之二:确认移动路径,由前方插入患者肩肋之间,抱住大腿 相互配合同步抬起,移动缓缓放在床上。1人搬运方法之一:患者的臀部左右旋转向床边移动, 治疗师双膝夹住患者双膝,一手抱住臀部一手扶住背部。重心前移。重心后移将患者扶起,双手托住患者臀部。以患者双足为轴转向轮椅,屈膝降低重心将患者扶入轮椅。1人搬运方法之二:治疗师屈膝并夹住患者双膝将患者提起,以患者双足为轴旋转并坐下将患者夹在腋下双手抓住患者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