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50326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1、 调查原因及目的课提的题出: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元宵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元宵节国人共享的传统文化习俗猜灯谜,随着人们娱乐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

2、中国传统节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2、 基本情况的调查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以下是各地元宵节的一些习俗:1.上元祈福

3、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 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为虔诚。2.元宵祭祖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3. 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 型似鼓锣。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4、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4.赏灯诗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5.跑旱船跑旱船,也称荡湖船、划水船,是中国许多地区都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有的单独表演,有的与“地秧歌”混同表演,有的与“小车会”混同表演。在农村,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农民们便会自动组织起跑旱船。关于跑旱船,一定要边舞边唱。其所唱的歌曲,各地都不相同。其中能影响全国、最为被音乐界推崇的,当属陕北地区的这首跑旱船了。这首民歌结合了山歌的

5、某些特征,曲调高亢,旋律线起伏大,情绪热烈,词句形象具体,鲜明,把跑旱船的演员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在曲调的构成上,它不囿于一般歌舞曲中常用的方整性结构和单一的舞蹈节奏,而是灵活、自由地随意发展。灵活、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音可以随意延长,可以随意滑抹;二是可以随意加入插入句,可以随意地反复某一小节。它的节奏看似凌乱,但由于有很强的讲述性,故也很贴切。奴得吊一句完全由虚词衬字组成,一方面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摹拟着锣鼓点,更体现了民间歌舞的特征。由于它欢快、诙谐,故这首民歌现在仍常被当作歌舞曲伴唱曲在节日晚会上使用。6.放爆竹放爆竹是燃放烟花鞭炮的一种活动,是华人社会流

6、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民俗。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汉族和少数民族节庆娱乐都以放爆竹来庆祝,流行于全国各地。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等。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7. 吃汤圆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

7、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8. 舞龙舞狮人们在元宵节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

8、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一件花团锦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9. 猜灯谜灯谜,在中国习俗的活动上会称做猜灯谜,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与谜语一般的谜语相比,具有更严格的规则。方法是将谜语贴在灯上,多数谜语都是诗词

9、,猜中谜语的人,有时可获得奖品。随着时代改变,现今的灯谜活动未必都将灯谜写在灯笼上。猜灯谜有时又说为,因此多会在谜语之后看到:“射一个字,某某格”之类的提示。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务”,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象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

10、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了。以上是元宵节较为常见的九种庆祝方式,它们各有特色,不过这些庆祝方式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不过形式基本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正趋于多元化,元宵节的这些传统节日却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元宵节传统的庆祝形式也在慢慢被淡化,真正能够了解元宵节的人也越来越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五十名学生进行了采访调查,以下是调查的问题:1、 你对于元宵节的认识如何?A. 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怎么了解2、 你觉得现在和以前过元宵节热

11、闹程度上有什么不同?A. 比以前热闹 B.和以前差不多 C.没有以前热闹问题1:A:3B:41C:6问题2:A:11B:12C:27调查数据如下:三、比较分析 由图表数据可知,大多数学生对元宵节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只有极少数人对元宵节有比较多的了解。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讲究时尚,也不知几时开始,崇洋媚外俨然成了一种时尚。在大学生活中,过外国人的节日,比如情人节、圣诞节等等,已经成为一种大学生生活习俗。而从反向来看,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缺少热情。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从另一方面有可看出中国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忽视。崇洋媚外不是不好,但我们心中要有自己的一把

12、尺,去衡量我们所崇的“洋”和所媚的“外”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崇洋媚外,我们要取“洋”之精华,弃“外”之糟粕。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因此,我们应该中西结合,在追求时尚的基础上,不要忘本,不要忘了本该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4、 建议与措施1、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应当立即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重现!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对于传统节日,立法者怀有敬畏之心才是最根本的。传统节日的形成,除了民众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它的兴衰也许是由历代的政府提倡和

13、反对决定的。就看政府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节日文化里面应该有什么东西,不应该有什么东西。政府在这个过程里面应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扶植传统节日,因为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在政策上要明白地表明,可以这样过下去。另外,政府应该注意文化的保护。人们在过这个节日时,那就要通过研究看看这个节日形成的历史、它的发展和对这个民族起到的作用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样把它的历史来源搞清楚,把每次活动都记录下来。2、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其实,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弘扬。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

14、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3、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他。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传媒应该做

15、的事情。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首先要介绍传统民俗文化,然后请嘉宾来讲,有研究的人来讲,另外就是到基层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年轻人。4、 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我们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我们民间还保存了很多东西,我们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看看我们的传统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至少通过传统文化应该知道我们的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社会正是发展到我们今天的社会,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5、 感悟与反思通过这次对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我们有很多的感想与收获。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提高自主能力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知道研究是以小组为单位而不仅仅是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就要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做好了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打字,有的查资料,有的做调查问卷最后将分共进行汇总,再集思广益的讨论解决方案。合作、协调、团结,是一个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在活动中磨练了自我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在合作中取得成果是大家共同的信念,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