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50173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Na 23 Ca 40 Al 27 Cl 35.5 Cu 64 Fe 56 Mg 24 Z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电影流浪地球中为了拯救地球而点燃了木星大气,木星大气中含有H2和H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和He都是短周期元素B. H和He都是主族元素C. 3He和4He是同种元素D. H和H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H是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第IA的元素;He是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第零族的元素。

2、【详解】A. H和He都是第一周期的元素,因此属于短周期元素,A项正确;B. H是主族元素、He是稀有气体元素,不都属于主族元素,B项错误;C. 3He和4He是同属于氦元素中的不同核素,属于同位素,C项正确;D. H和He的核外均有1个电子层,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D项正确;答案应选B。2.下列对于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A. 化学过程中同时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B. 凡是能量变化一定发生在化学变化中C. 化学反应中同时存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D. 能量的释放和吸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A.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A项正确;B. 化学变化过程

3、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C. 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C项正确;D. 能量的释放和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如果物质没有变化,就不能引发能量的变化,D项正确;答案应选B。3.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水可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B. 海水养殖得到的贝壳可以生产CaO,CaO中含有离子键C. NaCl中含有的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数

4、不同D. 从海水中得到由Na35Cl和Na37Cl组成的氯化钠是混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 H2O分子中含有2条H-O共价键,A项正确;B. 海水养殖得到的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CaO中Ca2+与O2-之间存在离子键,B项正确;C. NaCl中含有的两种微粒Na+的核外电子层数为2层、Cl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层,不相同,C项正确;D. 因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按一定的丰度比例存在于自然界的氯元素中,因此从海水中得到由Na35Cl和Na37Cl组成的氯化钠并非混合物,而是纯净物,D项错误;答案应选D。4.下列说法不符合I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5、. 易形成1价离子B.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 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第 IA族元素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而形成1价离子,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附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以此解题。【详解】A.第 IA族元素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而形成1价离子,A项正确;B.第IA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项正确;C.第IA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C项错误;D.第IA族元素从上到下随

6、着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D项正确;答案应选C。5.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个数是酸碱中和反应碳和水蒸气高温生成CO和H2的反应NH4Cl固体和Ba(OH)28H2O固体的反应铝热反应Na与水的反应铁在Cl2中燃烧Mg和CO2的反应A. 2B. 3C. 4D. 5【答案】D【解析】【分析】高中阶段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CO、H2还原金属氧化物、NH4Cl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大多数盐的水解反应、少数化合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酸碱中和的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燃烧反应,爆炸反应,铝热反应。以此答题。【详解】

7、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碳和水蒸气高温生成CO和H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铝热反应为大量放热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铁在Cl2中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Mg和C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属于放热反应的个数是5个,答案应选D。6.下列关于能量和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热都能用实验方法测量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焓变和反应热是同一概念D. 水蒸气到水是放热过程,但不属于放热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 并非所有反应热都能用实验方法测量,有些反应进行程度不易控制如工业制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该反应

8、的反应热需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A项错误;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可表现为热能,还通常可转化为光能和电能等,B项错误;C. 焓变是恒压时的反应热,如一个化学反应在标况下开始进行,反应完全后又回到标况下,整个过程的反应热就是焓变,因此焓变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热,C项错误;D. 水蒸气到水会释放能量,因此该过程为放热过程,因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不属于化学反应,D项正确;答案应选D。7.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AA第2周期B第3周期 Si第4周期Ge第5周期SbTe第6周期PoAtA. 元素是Al,具有两性B. 元素是最外层有6个电子C.

9、虚线左下方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 在虚线的右上方,可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元素是Al、元素是As。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一条金属、非金属交界线,在交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金属元素部分可以找到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或制催化剂的材料;在交界线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可寻找制造农药的材料。据此答题。【详解】A. 元素是Al为金属,虽然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但不能称其为两性,A项错误;B. 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因此元素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B项错误;C.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虚线左下方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C项正确;D.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为金属材料

10、,一般具有较强的金属性,大多属于过渡金属元素,在虚线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可寻找制造农药的材料,D项错误;答案应选C。8.在如图所示的微粒中,只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能形成离子键的微粒为阴阳离子,因此需要找到上述能表示离子结构的示意图。离子结构的示意图的特点为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同,以此解题。【详解】A. 表示的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A项错误;B. 表示钠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用于形成离子键,B项正确;C. 表示的是氟原子结构示意图,C项错误;D. 表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D项错误;答案应选B。9.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

11、3(g) H1a kJ/mol(a0)的描述,错误的是A. 该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a值发生变化B. 将方程式的系数缩小1/2,则新方程式的H1/2H1C. 该方程式的逆反应H0D. 开始时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平衡时,放出a kJ的热量【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的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的是物质的物质的量,所以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对相同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热H也不同。在相同条件(温度、压强),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互逆反

12、应,不一定是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反应和逆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以此解题。【详解】A. 该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也会发生变化,反应热的数值a就会随之发生变化,A项正确;B. 将方程式的系数缩小1/2,则新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也会随着方程式的系数缩小1/2,因此H1/2H1,B项正确;C. 可逆反应中,对同一反应,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因此该方程式的逆反应H0,C项正确;D. 开始时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因该反应可逆,不能进行彻底,因此达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D项错误;答案应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

1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及可逆反应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反应中,反应热表达的是当1mol该反应完全进行时所发生的能量变化,但由于可逆无法进行彻底,因此通常达平衡时的能量变化要比该反应热数值小。10.某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金刚石s)C(石墨s) H0B.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C(石墨s)C(金刚石s) HE2E1D. 断开1 mol石墨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断开1 mol金刚石中化学键的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A. 石墨的总能量小于金刚石的总能量,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因此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放热反应,H0,即C(金刚石s)

14、C(石墨s) H0,A项正确;B. 石墨的总能量小于金刚石的总能量,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错误;C. C(石墨s)C(金刚石s) 计算反应热时HE产物- E反应物E1E2,C项错误;D. 石墨的总能量小于金刚石的总能量,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因此石墨的键能大于金刚石的键能,即断开1 mol石墨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断开1 mol金刚石中化学键的能量,D项错误;答案选A。11.116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Lv属于金属元素B. Lv位于第七周期C. Lv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D. Lv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6【答案】D【解析】【详解】A.从名称上看, Lv属于金属元素,A项正确;B.因第七周期的原子序数为87-118,因此原子序数为116的 Lv位于第七周期,B项正确;C. 从原子序数上看,Lv距离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仅差2,因此为第VIA元素原子,故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C项正确;D. 116为Lv的原子序数,并非相对原子质量,D项错误;答案选D。12.已知H(aq)OH(aq) H2O(l) H57.3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用稀CH3COOH(aq)和稀NaOH(aq)生成1 mol H2O(l)时,反应热为H1,H1HB. 用含1 mol HCl的稀HCl(aq)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