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4999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1.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至侧芽的过程主要由线粒体供能B.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有关C. 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在衰老过程中染色质要收缩D. 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中心体2.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 侵入猪细胞内的猪瘟病毒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C. 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

2、穿戴防护服以防止感染人D. 一旦发现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须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3. 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 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 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4. MccB17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分泌的小分子的毒性肽,其编码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一种质粒上,MccB17可通过抑制gyrase酶的作用来阻止其他微

3、生物细胞内DNA的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ccB17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 据题推测可知,MccB17的合成可能受到染色体上基因的调控C. 若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MccB17,则可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D. gyrase酶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菌对MccB17产生抗性5. 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实验。对本实验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B. 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S型菌落出现C. 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D. 本实验结果表明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6.

4、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鮫鏮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B.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C.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D. 鮟鏮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7. 下列有关DNA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DNA衍射图谱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呈双链B. 通过DNA酶处理叶绿体,发现细胞质DNA的存在C. 运用同位素

5、示踪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D. 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8. 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9. 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a,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a,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a-4a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甲类细胞和

6、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B. 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C. 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D. 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类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10. 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有机物质对某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6-BA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且具有两重性B. 不同浓度的GA和IAA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相对较小C. 同一浓度GA和IAA对植物叶绿素含量作用效果是相反的D. 实验探究的有机物质通过调控植物体内叶绿素合成,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11. 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发现河鲀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了钠离子流入

7、神经元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河鲀毒素通过抑制细胞呼吸而阻断钠离子内流B. 河鲀毒素可使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明显减小C. 河鲀毒素不会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 河鲀毒素可能会抑制神经细胞产生兴奋12. 取大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关。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五种蔗糖溶液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甲、丙、戊、乙、丁B. 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细胞液C. 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

8、能正常生长D. 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13. 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自然界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 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C. 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D. 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14. 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

9、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B. 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C. 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 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15. 如图甲为纤维单胞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获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基都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B. 图中所用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C. 所用的接种方法可对培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D. 可用刚果红染料鉴

10、定,看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6. 红蟋蟀、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形态相同,鸣声的强弱和频率不同,交配只在发生同一鸣声的种内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蟋蟀之间的鸣声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B. 红蟋蟀中出现了新基因,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 红蟋蟀、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属于同一物种D. 若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之间形成杂交种,则一定是可育的后代17. 如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有B. 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C. 若合成的是丙酮酸脱氢酶,则该酶在中发挥作用D. 若合成的是

11、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中18. 如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B. 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C. 在该mRNA合成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D. 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19. 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 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

12、变化的决定因素D.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20. 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B.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C. 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相同D. 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3.0分)21. 目前,针对多种血液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获成功,应用前景广阔。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指将嵌合抗原受体(CAR)导入T细胞中,从而产生肿瘤特异性识刷的T细胞,以激发人体自身免疫

13、系统来消灭肿瘤。回答下列问题:(1)CAR-T细胞免疫疗法能对不同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的原因是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2)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成_,进一步行使免疫功能,最终消灭自身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3)在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免疫疗法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兑明该疗法可能对神经系统中的_造成不良影响。(4)为探究机体清除肿瘤是否与体液免疫有关,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将肿瘤体积大小相同的若干小鼠(体内已有的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已被射线杀死)均分为A、B两组,A组做手术但不切除骨髓,B组切除骨髓,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小鼠肿瘤体积大小。该实验方案

14、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原因是_。22. 小球藻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常用的实验材料,图1为小球藻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表示生理过程)。科研人员利用固定化技术探究光质对小球藻影响,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球藻液均分两份,一份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均分 4组编号为A1-A4;另一份小球藻液不作处理,也均分 4组编号为B1-B4然后将A1、A2、B1、B2置于3W白光下连续光照培养,将 A3、A4B3、B4置于3W黄红光下连续光照培养,分别测出它们的吸光度(吸光度间接衡量小球藻的生物量)和溶氧量,结果见图2、图3分析回答问题。(1)图1中过程发生场所为_,物质X是_,-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_

15、。(2)图2中吸光度B1明显大于A1,B3明显大于A3,这说明固定化技术对小球藻的增殖起_(选填“促进”“抑制”)作用。在培养前36小时内,白光和黄红光对小球藻生物量基本_(选填“有”“无”)影响,原因可能是_。(3)由图3可知,各组小球藻液中的溶解氧都有所增加,原因是_;对小球藻溶解氧产生更有利的条件有_。23. 水稻是我国最要的粮食作物之,具有上万年的种植历史,近代中国科学家对水稻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袁隆平院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请回答以下问题:(1)栽种水稻需要辛勤劳动的付出,齐民要术中要求“正其行,通其风”,原理是_。(2)水稻的抗稻瘟病性状(R/r)与倒伏性状(D/d)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易感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与抗稻瘟病易倒伏植株杂交,F1中仅有抗稻瘟病易倒伏与易感稻瘟病易倒伏两类植株且比例为1:1,则亲本基因组成可能为_。取F1中抗稻瘟病易倒伏植株自交,若后代中抗稻瘟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