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4981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1.字音字形词义:石墁( ) 翚( ) 戗兽( ) 檩子( ) 接榫( ) 穹窿( )戗兽:垂脊上的兽形装饰构件。戗:支撑斜脊的斜梁。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像野鸡一样振翅高飞。革,翅膀。翚:野鸡。2.作者作品: 作者是梁思成,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 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

2、,也具有独特的个性。4怎样理解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5. 简要分析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使用说明方法的。“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类比说明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

3、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举例说明“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12作为生物的社会1.字音字形词义:鳟鱼( ) 木屑( ) 迄今( ) 蜂窠( ) 毗邻( ) 阈值( ) 蚁冢( ) 霎时间( ) 苜蓿(mxu) 鲱(fi)鱼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

4、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2.作家作品: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13宇宙的未来1.字音字形词义:模棱( ) 沮丧( ) 尴尬( ) 坍缩( ) 混沌( ) 流逝( ) 辐射( )2.作家作品: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

5、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3.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下列两个比喻句各自说明了什么道理?“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明确:用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

6、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生命。”明确: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后,并不是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文言句式归纳知识点精析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七种句式. 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 难度不大。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

7、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者”表判断,译为“四个人是”。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解析:“也”表判断,译为“项脊轩是原先的南阁子”。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解析:“也”表判断,译为“这作战是靠勇气的啊”。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啊”。 2、

8、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乃”表判断,译为“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则”表判断,译为“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即”表判断,译为“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解析:“皆”表判断,译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表判断,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是刀俎,

9、我们是鱼肉,辞什么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问现在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解析:“皆”表判断,“是”是代词,这样,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所在的地方到处都是这样啊”。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解析:“非”表否定判断,译为“六国破灭,不是兵器不锐利,战斗不擅长,弊端在于贿

10、赂秦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非”表否定判断,译为“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皮革不是不坚固锋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豫州是王室的后代”。 二、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

11、“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在这种句式里,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代词“自”做“信”的宾语,“不自信”应调整为“不信自”,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代词“之”做“有”的宾语,“未之有”应调整为“未有之”,翻译为“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骚) 解析:代词“吾”做“知”的宾语,“不吾知”应调整为“不知吾”,译文是“你对我不了解也就罢了,只要是我的心确实美好。”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

12、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操”的宾语,“何操”应理解为“操何”,译文是“大王来拿什么东西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如”的宾语,应理解为“如何”,译文是“因为跑五十步耻笑跑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奚”做“适”的宾语,“奚适”的意思是“适奚”,译文为“它将去哪里去?”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恶”做“待”的宾语,“恶乎待”的意思是“待恶”,译文“他将仰

13、赖什么呢?” 沛公安在?(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安”做“在”的宾语,“安在”的意思是“在安”,译文是“沛公在哪里?” 3、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此种情况古汉语并不多见)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师说)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是“不会读书,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有何厌”,译文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惟命是听 (成语) 解析:“是”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惟听命”,译文是“只听你的

14、命令”。也此相同的还有“惟利是图”、“惟马首是瞻(冯宛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他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后。但文言文中也有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 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何”做介词“何”的宾语,应调整为“以何知之”,译文是“凭什么知道呢?”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谁”做介词“与”的宾语,应调整为“吾与谁归”,译文是“除了这种人,吾与谁同归呢?” 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解析:“谁”做介词“为”的宾语,应调整为“为谁哀者”,译文是“为谁悲哀呢?”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解析:“是”做介词“以”的宾语,应调整为“余以是记之”,译文是“我把这个记下来”。 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于远近容。(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那么现在的高官显贵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