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48928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

2、,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侍御:侍从妃子。谄谀:奉承拍马。卒:终于。1、解词。(1)臣之妻私()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矣(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2译句(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

3、)【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

4、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解词(1)今齐地方千里(2)时时而间进(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4)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

5、后果的严重。(三)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

6、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仕:旧称做官为仕。夫子:晏子。仄陋:狭窄浅薄。维:维系。弼:纠正。1解词(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时时而间进(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2翻译句子(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3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附比较阅读题答案(一)1、(3)灭亡(亡国)(4)通“披”穿2、(2)所以宋昭公亡了国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3、(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3)语气委婉,使对方受到启发。(4)处处为国

7、着想,晓以利害。4、齐威王有邹忌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5、示例:(1)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2)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谄谀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二)1(3)逃跑(4)列举2(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 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3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三)1(3)侍奉(4)道义2(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3邹忌:敢于进谏

8、,善于进谏;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四)【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

9、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小孺子:年轻人。 三旦:三天。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务:一心,一定。1、解词(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子来何苦沾衣如此(4)如是者三旦2翻译(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此三者皆务

10、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3、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分)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五)【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11、,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

12、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夫。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1解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2)王之蔽甚矣(3)赵简子出畋(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2译句(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人爵愈贵者愈危。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六)【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