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8683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答案16955.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2、社会无差异曲线:指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3、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4、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5、机

2、会成本:指在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6、边际转换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它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 严格的定义是生产一单位某产品必须先减少另一产品的数量.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7、SS定理:即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指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密集商品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

3、者的实际收入。 8、要素价格均等化:指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9、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的生产的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会下降。10、悲惨增长: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总的福利效果为负,此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称为“悲惨增长”。 或开放条件下,如果一国要素积累导致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那么经济增长对增长国的福

4、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可能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净福利取决于上述两种影响效应的力量对比。如果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即后者影响效果高于前者,那么该国净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这种情形被称为“悲惨的增长”。11、里昂惕夫之谜:按照H-O理论模型,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经里昂惕夫研究美国1947年进出口情况得出结论,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故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5、12、要素密度逆转:在某些要素价格条件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为“要素密度逆转”。13、特定要素:一种要素的用途仅仅限于一个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14、重叠需求: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对某种产品需求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15、规模经济: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产品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16、外部规模经济: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小的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17、关税: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

6、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边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赋税。18、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19、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20、倾销:指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21、自由贸易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22、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23、贸易

7、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24、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的国际债权债务地位,从而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信息。25、外汇:(1)动态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货币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个交易过程。 (2)静态含义,广义: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如外国货币、外币的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狭义: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8、,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外汇就是指这一狭义概念。26、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27、套值保值:卖出或买入金额相等于一笔外汇资产或负债的外汇,使这笔外币资产或负债以本币表示的价值避免遭受汇率变动的影响。28、套利:在两种货币资金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货币兑换成高利率货币,以赚取利差的外汇交易行为。29、汇率制度: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规定。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30、外汇管制:一国政府为

9、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一般是中央银行或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31、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质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相等的。简而言之就是:若两个物品是完全相同的,则它们必须卖同一个价格。32、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33、铸币平价: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能代表的价值,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

10、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34、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35、生产者剩余: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是由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的部分。36、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但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在各国国内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或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区域无穷大的前提下),当一国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x

11、+m1时,贬值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37、J曲线效应: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38、金本位制度: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特点有:(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39、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

12、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二、选择:从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P39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2国际货币体系包括的内容有

13、( ABCDE )P334 A汇率制度的确定B各国货币的兑换性 C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D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E国际金融事务的协商和组织3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B)P41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4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其中谈判时间最长的是(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P174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6一般而言,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种类繁多,下列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P232 A官方

14、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BCD)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9从总体上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我国的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边际消费倾向c=0.6,边际储蓄率为s=0.3,则外贸乘数为(不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

15、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13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是(A)A泰国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泰币大幅贬值 B韩国财团破产 C香港股市大跌,港币贬值 D日本经济大幅下滑14特别提款权实质上是一种(D)P339 A货币 B基金 C债权 D记帐单位15国际收入调整的货币理论中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提出者是(C)P296 A亚当斯密 B保罗克鲁格曼 C大卫休谟 D彼得凯恩1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参与贸易的两国商品的国际比价线(C) A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间 D与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相同17一般而言,随着中间产品交易规模的扩大,企业为扩展国际市场应采取(B) A出口方式 B直接投资方式 C发放许可证方式 D间接投资方式18巴格瓦蒂等经济学家提出对希望移居外国的本国居民征收一部分税费,目的是(A)A使移民的移出国获得某种补贴 B可补偿移出国的商品出口 C可补偿本国劳动力收入 D可补偿公共设施的不足19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从需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