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48657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1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岗位职责)2020年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甘肃省社会保障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C )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D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

2、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B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 )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

3、观点D实践的观点9感觉、知觉、表象是(A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D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C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

4、成部分的是(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16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17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

5、会实现的1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与时俱进B综合创新C理论联系实际D发展马克思主义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2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2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A坚持实践的观点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辩证的否定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3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 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

6、盾的主要方面24.“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25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 )A一致的B不一致的 C同时的D不同时的26“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27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A. 辩证运动B绝对运动C相对运动D辩证否定2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C真理和谬误

7、相互排斥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9“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0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A和平发展B暴力革命 C渐进改革D文化宣传 31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具有自我意识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制造使用工具32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C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33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 )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34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A按劳分配

8、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资分配35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36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3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3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39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

9、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40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41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4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

10、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45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文化素质C人的思想品德D.人的社会属性46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47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48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4

11、9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50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5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5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

12、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3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5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5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5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57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58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5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60地理环境是(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61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