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448589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毕业班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始祖传说大相径庭;春秋以降,“华夏共祖”说或者“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民族交融的加快B. 宗法观念的增强C. 变法革新的推动D. 自然科学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传说大相径庭”“春秋以降,华夏共祖说或者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结合所学至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以后逐渐出现“华夏共祖”、“五帝同源”说的主

2、要原因是民族交融的加快,而不是宗法观念的增强,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变法革新与“华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没有直接的关系,民族交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自然科学没有进步,也不能成为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2.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A. 皇权专制达到顶峰B. 宰相权力遭到侵夺C. 内朝官员位高权重D. 中枢决策程序失当【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

3、大政”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遭到侵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内朝官员位低权重;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汉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并非中枢决策程序失当。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唐朝中期,杜佑感叹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A. 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 关中人口增长带来国势衰

4、落C. 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D. 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杜佑强调的是强秦与弱唐的关键在于中央实力的强弱,这影响了对全国的控制和管理,故D项正确;北民南迁带来江南经济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关中地位的弱化,也并非是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故C项错误。4.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明太祖实录中却无洪武十七年铸造铁牌的记录。万历十二年,御史谭希思上奏疏,奏请万历皇帝杜绝宦官干政,仿照祖宗故事恢复铁牌。万历皇帝认为在本朝的典章制度内没有记载该制度,谭希思的奏疏不足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明史

5、是正史,记载的内容应该最为可信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 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比明史更为可信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史在清朝顺治二年设立明史馆,撰写明史,断断续续至乾隆四年张廷玉最后定稿,而明太祖实录是明朝人撰写,因此出现材料中“万历皇帝认为在本朝的典章制度内没有记载该制度,谭希思的奏疏不足信”现象,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万历皇帝认为在本朝的典章制度内没有记载该制度,谭希思的奏疏不足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史是清朝撰写,而明太祖实录是明朝人撰写,因此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比明史更为可信,而不是“明史是正史,记载的内容应

6、该最为可信”,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叙述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事实,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能确认所有历史事实,并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选项错误。5.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 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B. 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 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D. 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

7、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的布币和刀币的形成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先秦时期的布币和刀币的形成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强调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先秦时期的布币和刀币的形成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没有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差异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先秦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没有体现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6.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8、时期内容出处北魏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魏书食货志隋朝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隋书食货志唐朝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册府元龟A. 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 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C. 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 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在北魏、隋朝、唐朝时期所推行的“均田制”下,老百姓都得到了一定的土地,在此基础之上,社会经济一定相比较之前会有较大的发展,故选C;题干论及的是农民的授田数量,而不是社会人

9、口的增加,排除A;题干论及的是在均田制之下,百姓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不是耕地的减少,排除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排除D。7.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从深层次上反映了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 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C.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富家巨室”“赁金日增”可知北宋贫富差距的存在,不能说明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南宋租赁经济发展,其深层次说明富家巨室将财富投

10、资到土地而不是投入再生产,表明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故B项正确;据材料“赁金日增”说明南宋租赁经济盛行但这是表象不是深层次的反映,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指的是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材料没有南北方经济总量对比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D项错误。8.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耻,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佳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B. 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 区域之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性D.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区域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根据材料“自燕

11、而北,南交耻,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等信息可知,景德镇瓷器远销国内外市场,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均有销售,说明此时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场,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突破了区域之间狭隘的地方市场,而不是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景德镇和佛山镇两地的市场交换,并不是较为普遍,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商品交换突破地域限制,并不是说明区域之间市场需求的差别问题,故C项错误。9.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A. 君主地位的特殊性B. 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12、C. 变革旧制的迫切性D. 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可知,韩非人为,尧再怎么贤德,如果没有权势,尧连三个人都管不住,更不用说治理天下。舜贵为天子,能让天下大乱。他认为治理国家在于有没有权势,而与贤德无关,这是在论证君主权力的特殊性,强调权势地位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国策的与时俱进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君主地位的特殊性,并未谈论变革旧制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君主权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未论证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故D选项错误。10.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

13、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A. 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科技B. 为国家政权的统治服务C. 得益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 有理论总结且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科技理论总结影响深远,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存在理论总结且影响深远,没有与西方国家科技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科技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技服务的

14、对象,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错误。11.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仪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A. 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B. 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C. 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D. 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张载主张通过推行井田制达到均贫富的目标;朱熹均田产的主张,在本质上是先秦两汉思想家“制民之产”、“限民名田”的思想主张的翻版,其目的是通过堵塞兼并之路,解决贫困农民的土地问题

15、,从而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强化伦理”,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这些主张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排除D项。12.明后期,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长期在小生产者阶层中讲学,从者云起。他曾经提出“明哲保身论”,“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这种思想A. 从人文角度开启近代启蒙思想B. 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消极避世观C. 因弘扬了个性而迅速成为主流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理想和诉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追求个性自由成为了他们的诉求,而王艮的“明哲保身论”中便蕴含了尊重生命价值,尊重个人的人文情怀,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艮的思想虽然带有进步性,但不属于近代启蒙思想,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艮的“明哲保身论”论证了爱身与爱人的关系,强调爱身也要爱人,人爱我才能保身,这蕴含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是消极避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故C选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