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8182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检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51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61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录取的制度,这A.强化了文化专制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C.平衡了南北势力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2.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社会基层大暴动,西方列强被这种全国性反帝怒潮惊呆了”。读下图,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大致位于A. B.C. D.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

2、城之意); 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4.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五国机制”5.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

3、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6.18世纪以来在英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A议会 B总统C国王 D法院7.早在俄国革命之前,列宁一直坚持这样的设想:俄国应该按照马克思设想的先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列宁的这一设想A.指出了俄国应该争取和平过渡B.是迷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革命策略C.切合了俄国当时生产力的实际水平D.指明了俄国革命的发展方向8.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4、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9.列宁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能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法国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C辛亥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10.“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历程”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一幅图片,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应包括 图2“戮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上农除末,黔首是富”A B C D11.1892年1月

5、18日申报有这样一篇报道:“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这段材料可用于 证明清朝末年我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佐证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经济的冲击 说明中国人不支持“提倡国货运动” 说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A. B. C. D.12.某年,我国正式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即“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一年应该是A. 1956年 B. 1961年 C. 1984年 D. 19

6、90年13.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办。该报称:“本报之设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中国女报辟有社说、译编、文苑、新闻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当时人们的影响有开阔视野 解放思想 扫除文盲 关注社会 A B C D 14.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到17、18世纪,其殖民扩张活动更加剧烈,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西葡殖民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A进行资本原始积累B扩大国内的手工业生产C发展实力争夺霸权D满足封建主奢侈生活需要15.见右漫画“欧洲高福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了二战后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

7、主义B.高福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产的积极性C.高福利给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D.奉劝政府加大运行凯恩斯主义的力度16.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所说的“航路已经开通”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全面推进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17.著名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人心目中总是存留着一个帝国,哪怕它已萎缩成一个影子。出于这种心态英国在明显处于最优越的地位上时,却拱手让出这一机会,错过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这里的“良机”指A.加入“欧共体”B.第三次科技革命C.与德国合作D.推行全面改革18.成千

8、上万从北非、中东出发,渡过地中海前往欧洲的移民,在欧洲造成日益严重的难民问题。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国际社会与相关国家应解决好( )A民生问题B霸权问题 C民主问题D恐怖问题19.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下图是建国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A.具有广泛民意基础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C.确立中共领导地位D.通过协商监督民主20.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借助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军事工业迅速增强的优势,苏联的对外扩张咄咄逼人,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军事部署,陈兵中苏边境,对中国国家安全形成巨大的压力。苏

9、联的对外扩张行动A.成为中苏关系长期恶化的根源B.为东欧国家的政治改革创造了条件C.客观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D.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21.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

10、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材料三、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请回答:(1)据材

11、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的根本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清康熙帝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12、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3.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各方面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自救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 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

13、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先进中国人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依据材料一归纳“独特发展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6分)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众报业发展时间与地点报刊名称创办人情况备注19世纪4070年代的广州、上海等广州纪录报、万国公报等西方传教士19世纪70年代后,中外报刊共有170多种,占同时期报刊总数的95%。申报开辟了文学专刊1872,汉口昭文

14、新报艾小梅内容多为轶闻趣事18951897,北京、上海等万国公报康有为不同于传教士创办之万国公报,后易名为中外纪闻时务报梁启超等同期,康有为创强学报。游戏报等李白元等刊小说、戏曲、诗词、散文等19011903,上海等警钟日报蔡元培等提倡“抵御外侮,恢复国权”中国白话报林白水刊有黄黎洲、说君祸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8分)“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那么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奋力崛起,而且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郑必坚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图14中国和平崛起趋势与重要标志示意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