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3448143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型汽车市场前景及新进入企业的机会 风险分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研究部2002 11 29 国内外重型汽车的划分 国际重型汽车没有统一划分标准 不同地区和国家都有各自的标准 欧盟总质量 15t相当于载质量 8t北美总质量 11 7t相当于载质量 6 7t日本载质量 5t中国载质量 8t 国际重型汽车行业总体格局 在世界重型载货汽车制造领域 戴 克 沃尔沃 菲亚特 依维柯 帕卡 达夫 曼 航星 五十铃 斯坎尼亚基本处于支配地位 2001年全球重型载货车产量近180万辆 产量超过1万辆的企业有17家 占全球产量的59 规模最大的戴克2000年产量为25 5万辆 2001年为17 14万辆

2、 目前国际重型车市场的特点 国际重型车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公路运输 国际重型车总体上处于饱和状态 重型汽车销售的80 90 以上用于旧车更新 世界重型车近两年的生产情况 宏观经济与重型车产销直接相关 9 11后 全球经济的恶化 使重型车产销量大幅度下降 国际重型车生产能力大量过剩 中国重型车行业在全球的地位 中国成为全球重型车行业唯一也是最耀眼的亮点 2001年 中国重车占全球产量的8 74 2001年 一汽和东风重车产量居2001年底5位和第10位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向 均将中国重型车市场作为其战略性市场 但由于目前中国重型车仍以低档次 小吨位为主 因此 各公司认为到中国投资的最佳时机不完全

3、相同 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低档次 小吨位的产品不是其专长 高档次 大吨位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机何时到来 针对中国关税水平其市场占有达到多大规模时才应投资 其国外的剩余生产能力如何充分利用 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力有多大 50 的股比限制 到中国建厂会不会导致技术流失 中国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国际二层次的企业 如现代 日产 五十铃 选择进入中国投资 一层次的企业 如奔驰 沃尔沃 还在平衡利弊 外资在中国重型车市场的动态 沃尔沃公司 项目已批 但战略重点改为在中国销车 雷诺公司 借助于日产公司欲与东风公司建立联盟 目前雷诺dCi11发动机技术已正式引进 曼公司 已与宇通建立生产重型

4、客车底盘的合资公司 但目前未有建立生产载货车合资企业的动向 日产柴公司 1996年与东风公司合资 2001年北汽福田买进日产柴技术生产福田欧曼 现代公司 2002年3月与安徽江淮签订合同 引进现代H系列载重车 世界重型车发展趋势 大吨位 国外载质量16t的车比5t的车吨公里运输成本降低80 左右 50年代最大功率为200马力 90年代末已达到600马力 高可靠性 已达到100 150万公里无大修 安全性 ABS EBS等排放 目前欧 高技术含量及电子化 基于GPS的移动通信和跟综网络系统 舒适性 驾驶室有家一样的感觉 国际重型汽车生产两种模式 自产制的生产模式 采购制的生产模式 特点 掌握核心

5、技术 引领行业发展 投入大 成本难控制 特点 零部件外购 易于成本难控制 缺乏核心技术 只有匹配技术 投入少 发展趋势 控制核心技术转移 提高核心部件能力 降低自制率 成本和投资风险 发展趋势 增强对核心部件供应商的控制力 在成本领先同时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目标 在夹缝中求生存 目标 重型车市场巩固垄断地位 国内重型汽车十年销售量变化 国内重车十年产销变化特点 1999年后形成重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积极财政及扩大内需政策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资 大中城市的改造公路 特别是高速公路 建设的速度加快 货运周转量的增加 进出口总额的增长 我国重型载货

6、车行业存在问题 国产重型货车的可靠性差 寿命低 已引进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应有能力和效益 国内低价 低附加值 低利润重型车产品居多 缺乏高附加值 高利润的重型车 国内缺乏功率在360马力以上 比功率在10马力 t以上的大功率高档重型载货车和牵引车产品 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发展的形势 若提升国产重型货车技术水平 关键总成仍需引进 国内重型车总体状况 2001年国内有25家重型车生产厂家 总产量15 7万 占全部载货车的19 58 一汽集团公司 东风公司 中国重汽 重庆重汽和陕汽5家占主导地位 其市场占有率97 3 见右图 国内高档重型车产品竞争格局 高档车 单价60万元以上 发动机功率320马力以上 目

7、前仍为欧 美进口重型汽车占据 国内中高档重型车产品竞争格局 中高档 单价40 60万元 发动机功率260 320马力 目前主要为北方奔驰 东风日产柴 庆铃公司F系列车以及日本 南韩 东欧进口重型汽车参与竞争 最大的北方奔驰销量只有806辆 国内中低档重车产品竞争格局 中低档 单价20 40万元 发动机功率260 310马力 有中国重汽 重庆重型 陕汽和长征汽车厂的斯太尔 引进技术总成配置的黄河 延安 红岩及太脱拉等系列重型车 一汽16t车 道依茨发动机 东风15t车 康明斯发动机 西南铁马15t车以及北方奔驰公司新研制的B型车等参与竞争 国内低档重车产品竞争格局 低档车 单价11 20万元 发

8、动机功率160 230马力 一汽九平柴 三轴9t和东风八平柴 三轴9t占有绝对优势 重汽集团经过技术改造的黄河飞龙2000型车也将参与竞争 重型载货汽车的进口情况 1999年后 我国重型汽车进口也出现乐快速上升 总质量大于20t的重型车增加幅度较大 2001年平均每车出口金额为4 83万美元 预计今后几年大功率 高吨位的进口车增幅将继续增大 重型载货汽车的出口情况 我国重型车出口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 出口量波动较大 出口重车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 出口重车以小于20t的重型车为主 2001年平均每车出口金额为1 85万美元 重型车引进整车水平分析 重型车引进总成水平分析 重型车引进总成水平分析 国内

9、重型车骨干企业今后发展设想 一汽集团公司 自主发展10吨以下的低档重型车 通过引进和吸收发展10 15吨中档重型汽车市场份额 通过合资发展载重15吨以上高档重型汽车 东风公司 全系列与国际大公司合作 拓宽产品技术和产品系列 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中国重汽 向大马力 高吨位方向发展 重庆庆铃 丰富产品系列 要做全系列以公路运输为主的高档载货车 重庆重汽 丰富产品系列 向大吨位 大马力方向发展 湘火炬 整合重庆重汽和陕汽 改变中高档高吨位重型汽车的竞争格局 重型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最终减让表 我国发展重型汽车的政策环境分析 加入WTO后国内重型车市场不同层面产品影响国家 十五 汽车工业规划中的有关内容国家

10、经贸委发布的汽车工业近期导向有关排放的法规规范市场的有关规定 重型车市场需求预测的理论框架 投资 消费 进出口 宏观经济 产业结构 运输业发展 货运周转量 公路通车里程 工程建设 西部大开发 产品特性 运输需求 工程需求 政策法规 市场需求量及结构 重型车市场的普遍规律 示意图 GDP 重型车保有量 目前 2010年 我国全社会货运强度变化情况 我国历年公路货运周转量变化情况 我国历年公路货运占全社会的比例 我国历年公路通车里程 1990 2001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及增长率 我国未来几年公路建设规划 未来5 10年 国家仍将大致保持目前的公路建设速度 但以后将以提高公路等级和管理水平为重心 资料

11、来源 交通部规划 我国历年全社会投资情况 影响重型汽车市场的相关因素 加入WTO 促进我国国际贸易飞速发展 带动高档重型车市场需求增长 但同时宏观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而宏观经济的波动对重型车市场将有很大影响 燃油税有利于加快产品更新 规范市场环境及高水平的产品发展 环保法规有利于高水平的产品发展 西部大开发城镇化战略物流行业发展有利于高水平的产品发展 影响重型汽车市场的相关因素 公路运输行业发展 运输企业资质认定的政策有利于加快产品更新 限制超载政策有利于规范市场环境及重型车市场的增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中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二手车市场培育有利于加

12、快产品更新汽车报废政策 重型车市场的定量预测结果 重型车市场需求结构预测 各档次的车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基数大的增量大 增长速度小 从市场增长看 各档次的车型都有机会 选择切入点关键是正确评价自身的优势 分析竞争对手的强弱 新进入企业的机会分析 高档产品 国内空白 目前竞争对手还主要是进口产品 未落实的还有中国重汽沃尔沃 一汽奔驰项目 国内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 如要发展技术只能依靠引进或合资 国外各大公司对是否将其最高水平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还举棋不定 即使国外公司现在肯将其最高水平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 其对合作伙伴的要求也高 结论 目前以XX与铁马的条件 从高档产品切入的可能性很小 新进入企业的

13、机会分析 中高档产品 主要竞争对手是合资企业包括庆铃 东风日产 江淮现代 一汽 湘火炬 汇众等竞争对手大多已找到合作伙伴 技术来源已落实 竞争对手大多也刚起步 还没有形成规模 中外合资企业的磨合期还没有完成 XX起步已落后 上述企业的前身都是国有企业 谁对国有机制的改造最成功 上述企业的技术实力均强于XX和铁马 上述企业的采购网络和销售网络虽不够完善 但都有一定基础 XX的民营机制最灵活 成本控制能力强 上述企业都是采用引进技术 合资的模式 其发展战略受到外方的制约 而没有采用全球采购 自我匹配的模式 结论 有机会 关键是机制的优势能否化解后来者劣势 新进入企业的机会分析 中低档产品 主要竞争

14、对手企业包括东风日产 一汽 湘火炬 中国重汽 重庆重汽 福田 春兰等目前国内已具有关键总成的供应能力和整车的匹配能力 福田 春兰都是采用国内择优采购零部件 自我匹配的模式 而一汽 东风 中国重汽等自身具有很强的关键总成生产能力 竞争对手的产品大多也已投产 达到一定的规模 但还没有形成具有垄断能力的企业 XX起步已落后 国有企业技术实力多强 民营机制灵活 国有企业改制是否成功 其改制速度与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速度相比如何是关键 上述企业的采购网络和销售网络虽不够完善 但都有一定基础 XX如已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进入 原有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能力 摩托车出口为XX积累了出口经验 结论 有机会 国有企业的自

15、产制模式与民营企业的采购模式的比拼 新进入企业的机会分析 低档产品 一汽 东风具有垄断地位 一汽 东风占有94 的市场份额 销量达到10万辆 其实际是利用中型车的基础发展低档重型车 是利用存量来发展 投入极少 其整车 关键总成和多数零部件均有很好的生产能力 此类产品的全部技术企业均已掌握 营销与采购网络也很健全 XX只有企业机制较灵活 有优势 结论 民营企业的机制很难与一汽 东风的规模 技术实力及边际成本抗衡 建议不要介入 企业进入的总体战略方向 中高档产品 中低档产品 经济全球及中国入世中国关税结构中国配额发放原则国际重型车生产能力过剩整车企业降低自制率零部件企业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 全球择优

16、采购 国内择优选购 关键总成国内已有较好生产能力整车企业降低自制屡零部件企业发展的需要国外零部件企业已进入中国已有福田 春兰的先例 提高技术水平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争取与国际大集团合资合作 目标 争取市场份额 完善两个网络 采购制生产模式 新进入企业的机会风险分析 进入方式选择 收购 规模生产占有市场份额 企业定位产品策划 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建设 产品导入期 形成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3 4年 1时间进度2收购对象选择3收购成本4收购条件是否有利于企业改制发展5政策风险 1时间进度2质量成本控制能否行业领先3产品匹配能力能否满足产品战略差异化的要求4市场风险5国际市场开拓6关税与配额 1时间进度2企业定位是否正确3企业改制是否成功4对细分市场的把握是否正确5产品定位与顾客购买倾向是否吻合6能否在关键总成方面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1时间进度2能否形成高水平的产品匹配能力3开发出的产品水平如何4资金来源是否有保证5生产能力建设及开发能力建设的方案如何 1时间进度2导入期的长短3营削策略如何4质量控制5营销网络建设6售后服务7能否与关键总成企业达成战略联盟 共同发展8市场风险9国家政策 1企业技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