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01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48143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01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病理生理学01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病理生理学01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病理生理学01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病理生理学01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01(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 徐海 第一章绪论一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机体机能 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的机制 疾病发生 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二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一 疾病概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疾病的概念 发生的原因与条件疾病发生 发展及转归的规律 二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 成套的功能 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如休克 缺氧 发热 水肿等 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 肺炎链球菌 痢疾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 发热 炎症 缺氧 酸碱平衡紊乱 发热 炎症 酸碱平衡紊乱 发热 炎症 休克 DIC 三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机体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 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2、及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 第二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一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是一种身体上 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二 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 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体征患病机体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 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病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 简称为病因 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病因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二 病因的分类1 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2 物理性因素 机械力 温度 气

3、压 电流 噪声等3 化学性因素 无机及有机物 动植物毒性物质 4 营养性因素指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5 遗传性因素 基因突变 血友病 染色体的畸变 遗传易感性 6 先天性因素指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7 免疫性因素变态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8 精神 心理因素 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A 生物性因素B 理化性因素C 先天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免疫性因素 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疾病的诱因是指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发病学研究疾病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一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 因果交替规律 在原始病因作用下 机体发生某些变化

4、 前者为因 后者为果 而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 引起新的变化 如此因果不断交替 推动疾病的发展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 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维持动脉血压 恢复 良性循环 原始病因 结果 机械力 创伤失血 二 损伤与抗损伤在疾病过程中 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康复 死亡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二 疾病的转归的一般规律 一 康复 一 完全康复 致病因素已经清除或不起作用 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各种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二 不完全康复 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 主要的症状 体征和行为异常消失

5、 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 二 死亡死亡 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标志是脑死亡 脑死亡 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自主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或固定 颅神经反射消失 脑电波消失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A 自主呼吸停止B 心跳停止C 颅神经反射消失D 瞳孔散大或固定E 脑电波消失 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称为脱水 依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脱水可分为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一 高渗性脱水失水大于失钠血清钠浓度 150mmol L血浆渗透压 310mmol L

6、一 原因和机制 1 饮水不足2 失水过多 肾 呼吸道 3 大量出汗 二 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口渴 少尿 抗利尿激素增加 细胞内液转向细胞外 血浆 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 H2O 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改变的特点A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B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C 细胞内液无丢失 仅丢失血浆D 细胞内液无丢失 仅丢失组织间液E 细胞内外液均明显减少 3 脑细胞脱水 血管破裂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4 机体散热障碍引起脱水热 三 防治原则5 10 葡萄糖溶液或加用生理盐水 二 低渗性脱水 失水小于失钠血清钠浓度 130mmol L血浆渗透压 280mmol

7、 L 一 原因和机制 体液丢失后只补充水而未补充电解质经肾丢失使用利尿剂 醛固酮减少 2 肾外丢失 1 消化液丢失 2 大面积烧伤 3 液体在体腔内积聚 二 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1 无口渴 2 早期尿量无明显变化晚期尿量减少 3 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 血浆 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 H2O 血浆 4 早期出现循环衰竭 休克 5 脱水征明显 囟门凹陷 低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循环衰竭是由于A 细胞内液减少B 细胞外液减少C 组织间液减少D 血浆减少E 细胞内 外液均减少 三 等渗性脱水 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钠130 150mmol L细胞外液渗透压280 310mmol L 一 原因和机制等渗体

8、液丢失 1 小肠液丢失 2 大面积烧伤 3 大量胸腹水形成 二 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丢失细胞内液 高渗性脱水丢失细胞外液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四 水中毒 因肾排水降低而摄水过多 致使低渗性液体潴留在细胞内外 血清钠浓度 130mmol L血浆渗透压 280mmol L 一 原因1 肾排水功能降低2 抗利尿激素 ADH 分泌过多3 水输入过多 二 对机体的影响1 细胞外液容量增多2 细胞内液增多 细胞水肿 3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水肿 颅内压升高 五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体腔内积聚又称为积水 一 水肿的分类 1

9、按原因 心性 肝性 肾性 3 按部位 皮下水肿 肺水肿 脑水肿 2 按范围 局部性 全身性 二 水肿的发病机制1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管 1 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心力衰竭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炎症 4 淋巴回流受阻 乳腺癌手术 2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钠水潴留 1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 肾小管 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醛固酮 促进钠吸收 抗利尿激素 促进水吸收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二 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 5mmol L 一 原因和机制1 摄入不足 2 失钾过多 消化液丢失 肾失钾 利尿剂

10、醛固酮 3 钾向细胞内转移增多 1 碱中毒 H K 2 胰岛素使用 3 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A 长期使用速尿B 代谢性酸中毒C 禁食D 醛固酮含量增高E 大量使用胰岛素 二 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低血钾发生的速度与程度 1 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急性低钾血症时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 慢性低钾血症时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变化不大 2 对心脏的影响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先 后 3 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低血钾可引起碱中毒 K K H 三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 5mmol L 一 原因 肾排钾减少 1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2 肾小管排钾受阻醛固酮减少 2 钾入量过多 1

11、静脉输钾过多 2 输入大量库存血 3 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 1 酸中毒 H K 2 细胞分解破坏溶血 组织损伤 K 下列哪项不是高钾血症的原因A 代谢性酸中毒B 长期使用速尿C 肾衰少尿期D 醛固酮分泌减少E 严重组织损伤 二 对机体的影响 1 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急性轻度高钾血症时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急性重度高钾血症时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2 对心脏的影响 兴奋性先 后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3 对酸碱平衡的影响高血钾可引起酸中毒 K K H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指标 一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 pH 酸中毒 原发性HCO3 代谢性酸中毒原发性H2CO3 呼

12、吸性酸中毒 2 pH 碱中毒 原发性HCO3 代谢性碱中毒原发性H2CO3 呼吸性碱中毒 二 常用检测指标 1 pH 意义 pH7 45 失代偿性碱中毒 pH正常 无酸碱平衡紊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酸碱中毒并存相互抵消 2 动脉血CO2分压 PaCO2 意义 原发性 呼酸原发性 呼碱 3 实际碳酸氢盐 AB 标准碳酸氢盐 SB AB 实际的血浆HCO3 浓度 SB 血液在38 Hb完全氧合 PCO2正常的气体平衡后测得的血浆HCO3 含量 AB SB 呼吸性酸中毒AB SB 呼吸性碱中毒AB SB均升高 代谢性碱中毒AB SB均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 4 阴离子间隙 AG 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

13、阳离子的差值 反映血浆中固定酸的含量 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血浆 HCO3 原发性 引起pH 一 代谢性酸中毒 一 原因与机制 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 1 固定酸摄入过多水杨酸中毒 大量摄入阿斯匹林 2 固定酸产生增多 乳酸酸中毒 缺氧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 饥饿 酒精中毒 3 肾脏排泄固定酸减少肾功能衰竭晚期 可以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A 服用含氯酸性药物过多B 酮症酸中毒C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D 腹泻E 肾小管泌H 功能障碍 2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 降低 1 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吸收HCO3 障碍 2 消化道丢失HCO3 二 机体的代偿调节 1 血浆的缓冲 H

14、 HCO3 H2CO3 2 呼吸调节 H 肺通气量 CO2排出 H H 血 K K 3 细胞内缓冲 酸中毒高钾血症 4 肾的代偿 重吸收HCO3 三 对机体的影响 1 心肌收缩力 2 心律失常 3 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血管扩张 1 心血管系统 2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1 ATP生成 氨基丁酸 谷氨酸 谷氨酸脱羧酶 2 抑制性神经递质 氨基丁酸 血浆 H2CO3 原发性 引起的pH 二 呼吸性酸中毒 一 原因和机制 CO2排出 CO2吸入过多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麻痹 呼吸道阻塞 胸廓病变 肺部疾患 二 机体的代偿调节 CO2 HCO3 H Hb 细胞内缓冲 急性 1 CO2进入红细胞 C

15、O2 H2O H2CO3 K 2 H K 交换 2 肾的代偿 慢性 HCO3 重吸收 四 对机体的影响 与代酸相同 但CNS症状更明显 中枢酸中毒明显 脑血管扩张 血流量 血浆 HCO3 原发性 引起的pH 三 代谢性碱中毒 一 原因与机制 1 消化道丢失H 呕吐 2 低氯血症肾小管重吸收HCO3 增加 3 低钾血症4 碱性物质摄入增多 摄入过多NaHCO3 大量输注库存血液 二 机体的代偿调节 2 呼吸调节 H 肺通气量 CO2排出 1 血浆的缓冲 HCO3 HPrH2CO3 Pr 代偿有限 3 细胞内缓冲 血K K 碱中毒低钾血症 3 肾的代偿 HCO3 重吸收 三 对机体的影响 1 中枢

16、神经系统兴奋 2 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 机制 pH 血中游离 Ca2 手足搐搦 3 低钾血症 H K 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 其主要原因是A K 摄入量减少B 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C 细胞内H 与细胞外K 交换增加D 消化道排K 增多E 肾滤过K 增多 血浆 H2CO3 原发性 引起pH 四 呼吸性碱中毒 一 原因和机制 1 低氧血症2 呼吸中枢受到刺激3 呼吸机使用不当4 精神性过度通气 二 机体的代偿调节 细胞内缓冲 急性 H 1 H 出细胞 2 血浆HCO3 进入细胞 2 肾的代偿 慢性 HCO3 重吸收 三 对机体的影响 脑血流量 第五章缺氧 当氧的供给或利用氧障碍时 机体发生功能 代谢和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1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定义 溶解于动脉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影响因素 大气中的氧分压外呼吸的功能 2 血氧容量定义 在体外100ml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结合氧量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 3 血氧含量定义 体内100ml血液实际的带氧量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 PaO2 4 氧饱和度定义 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影响因素 P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