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48111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诊断技巧.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诊断技巧(三级)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一、操作步骤:(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 (1)专业 (2)保密:隔音,进出门是否分开,咨询室的位置等。 (3)宽敞安静,大小在10平米左右 (4)舒适的座椅 (5)必需的设备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 3、社交距离1.5米左右;咨询位置:90度角。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如目光的接触谈话时不可直视对方的眼睛,可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二)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四)咨询结束固后,明确

2、表明态度(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1、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和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2、需说明保密例外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4、求助者对咨询师泄密有诉诸法律的权利。(六)向求助这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1、什么是心理咨询。2、心理咨询如何进行。3、心理咨询不能解决全部心理问题。(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八)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二、相关知识(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二)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1、咨询人员收集到所有有关求助者的资料 2、对求助者的心理测量结果和诊断(三)危机的处理 1、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

3、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2、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作虚假的陈述或报告。归类方法: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三、注意事项n 1、避免紧张情绪,可练习操作步骤或增加见习时间。n 2、言语表达: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影响言语交流的方言,使用专业术语时应说明其内涵和外延。n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n 4、说明心理测量的功能的有限性 (任意夸大、向求助者提供咨询范围以外的帮助和承诺)n 5、咨询师的仪态:不能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接访前不许饮酒或服兴奋剂。第二单

4、元 摄入性谈话一、定义: 摄入性会谈是谈话法的一种,是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二、操作步骤 (一)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二)确定提问方式 (三)倾听 (四)控制谈话方向 (五)对谈话内容归类 (六)结束谈话n 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将会谈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会谈” 。 谈话法种类:1、摄入性谈话:了解病史、健康、工作、家庭状况等2、鉴别性谈话: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3、治疗性谈话: 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4、咨询性谈话:健康人:职业选择、人员聘任、家庭、婚恋、子女教养问题等。5、危机

5、性谈话:求助者发生意外时的危机干预最常采用的摄入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以问题为中心) 1、确定谈话内容与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切入点)是什么?(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员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员可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n 2、谈话的态度 (1)非评判性态度 (2)必须是中性的 (3)“理解”是最中性化的和非批判性的4、谈话内容的选择原则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有效: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

6、有意义;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二)确定提问方式n 根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n 一般用: “开放式提问” “半开放式提问”(限制性开放式提问) (特殊情况下) 一般不使用“封闭式提问” 2、怎样提问题:n 在还没有真正理解当事人时,或还没有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 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提问3、应避免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凯利):(1)“为什么”的问题:强烈的暗示求助者是错误的。(2)多重选择性问题:封闭性问题,获得的信息受到限制。(3)多重问题:使求助者不

7、知所措,表现出咨询员急躁和没耐心。(4)修饰性反问:使谈话陷入僵局,对求助者毫无益处。(5)责备性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引起防卫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6)解释性问题:咨询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是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 4、不恰当的问题所带来的消极作用:(1)造成求助者的依赖(2)将责任转移到咨询师身上(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的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三)倾听时应注意什么?n 1、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谈话;n 2、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态度;n 3、要有适当的言语反应及非言语反应;n

8、 4、适当使用参与技术(四)控制谈话内容和方向n 1、要求:n (1)会谈必须是在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n (2)会谈方向、问题、时间都必须有计划、有目的。n (3)控制会谈内容对保证咨询效果很重要n 2、控制会谈和转化话题的技巧:(1)释义: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顺便提出另一问题。如:求助者:“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 咨询师:“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您愿意谈一谈最初不能入睡的内心感受吗 ?” (2)中断:在会谈中暂时休息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喋喋不休时,不能强行迫使他停止谈话。可采用:(1)替他倒杯水、请他取样东西过

9、来;(2)建议他换一个地方; (3)如时间有限,可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3)情感反射:也称激将法,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在治疗中较多使用,但也应慎重。(4)引导:是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五)谈话之后必须对问题归类n 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的同意。摄入性会谈中涉及的问题和信息大部分靠咨询人员临场记忆,或求助者离开后依靠回忆写成文字材料。 n 交谈中,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极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挫折或不良行为) 2、现实生活状况 3

10、、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六)结束会谈n 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n 1、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n 2、如果会谈该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n 3、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三、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一、

11、工作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然后再进行测评。选择问卷或量表,可依据以下途径: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 如:焦虑情绪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2、为了探索求助者行为的倾向性,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如:16PF。三、注意事项n (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18 条n (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n 先进行摄入性会谈再使用心理测验。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一、工作程序(

12、一)一般资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2、求助者生活状况 3、婚姻家庭 4、工作纪录 5、社会交往 6、娱乐活动 7、自我描述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二)个人成长史资料:n 1、婴幼儿期n 2、童年生活n 3、少年期生活n 4、青年期n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三)目前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状态1、精神状态(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2)情绪、情感表现(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星等)(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2、身体状态(1)有无躯体异常感觉(2)近期体检报告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1)工作动机及考勤状况(学生学习动机和考勤情况)(

13、2)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介的中介人。(五)按资料性质进行分类整理:n 按不同性质临床资料的时间顺序分类二、相关知识(一)对临床资料的解释n 1、注重行为的观察。n 2、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n 3、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予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n (二)资料的可靠性的验证办法1、用补充提问:“这个人是怎样被他人发觉的” “你怎样发觉别人对你有这种印象”2、使用问卷、心理测验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若结果是类似的印象,则可靠性较

14、高。(三)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 1、就事论事 2、相关分析 3、迹象分析比如:某天夜间,某饭店的女服务员发现一位房客服用大量镇静剂,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才幸免死亡。 (四)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暗示2、早期印象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五)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1、非专业人士:只是依据日常生活经验 2、持病理学观点:求助者是否有病 3、心理学家: 求助者是学习、行为或认知方面的障碍,通过学习可改善。 4、生物学家:从关注成长环境,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我发展上受到阻碍,随着自我经验和自我认识的增长而得到逐步改善。 5、生态学观点:当事人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重视组织和环境条件及人与环境中其他事物的关系。三、注意事项1.仔细、严格按技术要求搜集和评价各类资料的内容。2.咨询师给出得评估有错误或把握不大时,应进行会诊,以保证意见正确性。 第五单元 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