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13447460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坚持立德树人 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 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后,感受颇深,体会到党的期待和重托。结合岗位职责,谈一下“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与传统把思政课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观念不同,“课程思政”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

2、,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进而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任务。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仅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致力于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确保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活跃要素,着力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

3、材,完善教学设计,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 “思政育人”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艰巨性不能小视。因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党支部站到了立德树人的第一线,教师党支部要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二是牢牢把握住“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个难点,“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着力强化专业课教师铸魂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三是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这个关键点,“传道授业解惑,重在传道。”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和价值观比知识更重要,要

4、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他们责无旁贷。老师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更深入、更广泛地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具体结合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来说,课程思政则有很好的融入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之“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之“道”。英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的职责。”“要把思想

5、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大学英语教育,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应有之义。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思想政治课意义重大是不

6、争的事实,“灌输式”“说教式”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叫好不叫座,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既丰富大学英语教育内容,活跃课堂,又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学生在文化学习中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英语教育的“灵魂”。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提高政治免疫力和思想鉴别力,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课题。英语作为英美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对其他国家国民价值取向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以英美文化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育体系,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不少大学生既不懂“中国之治”,也看不清“西方之乱”的文化根源,相反推崇以英美为代表的

7、西方文化,甚至达到的痴迷的地步。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大学英语教育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之“路”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英语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英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与政治思想教育。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之中,做到大学英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融合的关键。“课堂+课文”,挖掘资源。课堂教学是英语教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8、,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指的是思政课,而是指大学中所开授的所有的课程。”大学英语课文融知识性、文化性、思想性于一体,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渗透大量的思想政治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政治站位,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围绕各单元课文的主题,结合现实,采取讨论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思想、价值观、道德修养等渗透到“听说读写译”各环节,使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中不自觉地感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真正做到以文化人。同时,充分发挥英语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英语戏剧社、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外语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的全方位融

9、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在感受语言之美、品味中西文化魅力的同时,感悟思想之美和德育之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真正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为国家培育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怀、有担当、有国际视野的有用之才。“言传+身教”,示范引领。传道,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言”与“身”作为思想政治传播的媒介,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学英语教师应牢记使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10、,克服“思政教育与己无关、思想政治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会影响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片面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份内事,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积极传播正能量。教师是道德的化身,其“身教”具有示范导向功能,对大学生思想品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严以修身,做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富有魅力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破+立”,重构体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打破以英美文化为核心的英语教育体系,建立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英语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育全过程,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

11、国情怀。三、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之“术”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如何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精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找到融合的路径,更需要探究融合的艺术。精心比较,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坚持底线思维,大学英语教育要坚守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大学英语教育中,既要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更应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袭”。对西方文化,我们既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照单全收,又不能视为“洪水猛兽”,拒之门外,而应在比较教育中,使当代大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文化中消极的思想、内容,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博大精深的奥秘,从而更加坚定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

12、动渗透,提升隐性教育效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隐性教育就是发挥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把强制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贯穿于英语教育全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同时,应把握渗透的尺度和温度,既不牵强附会,又不操之过急,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的平衡点,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享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快乐。上下聚力,汇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直气壮开办思想政治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汇聚各部门力量,奏好“大合唱”。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出台硬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鼓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施策,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统筹协调工作;各大学应主动作为,大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融合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