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7373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平阴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 史 试 题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第1页至第4页,共 30题,每小题2分,第卷为第5页至第7页,共2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60分)1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政治氛围的宽松 政治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化教育的进步A B. C. D.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

2、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该思想出自()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因而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了自己。”其中的两个“认识”分别可能是()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人文精神”的复苏B牛顿经典力学建立、资产阶级宗教观的建立C近代科学的产生、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D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理性主义”的光辉42014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7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

3、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5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6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4、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束缚促进人性的解放A B C D7恩格斯:“在法国,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被迫皈依天主教或者被驱逐出境。但是这有什么用处呢?那时自由思想家皮埃尔培尔已经在忙于从事活动,而1694年伏尔泰也诞生了。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恩格斯意在强调()启蒙思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 D走向近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8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

5、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达尔文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10创作下表所列文学作品的共同背景是( )。作者创作时间(年)国别作品惠特曼1855美国草叶集拜伦18181823英国唐璜雪莱1819英国西风颂雨果1831法国巴黎圣母院 美国家正开展资产阶级革命

6、和改革 欧美地区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世界正经历着第一次工业革命 欧洲启蒙思想的启迪A、 B、 C、 D、11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12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 ) A“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B“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C“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7、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战士的斗志”13英国学者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文中所说的科学时代开始于()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14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15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诗人雪莱著名的一部

8、诗剧。整个诗剧象征着未来的社会变革,表达了诗人反对专制统治,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的精神。就创作手法而言,下列与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最接近的是()A人间喜剧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离骚 D战争与和平16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于 1922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17“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严复)这一言论()A是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B是对守

9、旧派冥顽不化的抨击C是维新派与革命派正面交锋 D动摇“中体西用”的理论根据1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1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20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

10、,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 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21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2

11、2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3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24“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

12、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25“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

13、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27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政治清明的表现 阶级结构变化 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制度创新A B C D28、章开沅先生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这里的“同归”最有可能指的是()A. 民主政治的追求 B. 向西方学习的实践 C救国救亡的时代任务 D. 个人命运的选择29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二十世纪初,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对此思考的结论是()A.“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