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7356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阅读复习1、 (2015广东)(17分)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

2、,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

3、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

4、被摧毁的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

5、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集中营门口 发展 (1)集中营门口 高潮 (2)16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 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

6、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18“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一、15【(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2分)。(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2分)。】16【示例一:例句:“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2分)作用:(1)交待了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1分);(2)表现了谢达慷概赴死的献身精神(1分) 。示例二:例句:“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 地画出来”或“悄悄的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2分)作用

7、:交待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2分)】17【(1)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1分);表现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1分)。(2)描写了沙宁在集中营看见谢达后的出乎意料之外、发愣的神情(1分);同时表明沙宁对谢达来集中营意图的疑惑不解(或沙宁老师对谢达说“我来上课”的心领神会)(1分)。】18【含义:一是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1分);二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1分)。作用:1故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是文章的线索(1分)。2“集中营”和“课堂”两个场所构成鲜明的对比,耐人寻味

8、(1分);3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1分)。】2、 (2015潍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3分) 冰 湖 陈彦斌 (1) “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 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

9、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4) 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 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

10、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 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 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

11、沙”响。 (8) 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 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 “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

12、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

13、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8 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父子俩遛网打鱼 (1) 砸冰行船 (2) 看到希望 19、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20、笫(11)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3分)二、18(1)遭遇风雪 (2)扒冰拖船(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9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4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20运用短句(1分),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急(1分);运用一系列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奋力扒冰拖船的情形(1分)。21、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3分。每点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