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47301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鲁木齐地区202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的。鲁哀公十四年,鲁

2、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得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书起于鲁隐公,终于获麟;因获麟有感而作,所以叙到获麟绝笔,是纪念的

3、意思。这个故事虽然够感伤的,但我们从种种方面知道,它却不是真的。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七二四八一),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在史学上是个大发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算是我们的第一部通史。其中,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

4、二是劝惩。像晋国董狐不怕权势,记“赵盾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弑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的鉴戒。但是史文简略,劝惩的意思有时不容易看出来,因此便需要解说的人。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拿经典教给平民的人,鲁春秋也该是他的一种科目。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将许多口义传给弟子们。他死后,弟子们散在四方,就所能记忆的又教授开去。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所谓春秋三传里,所引孔子解释和评论的话,大概就是检的这一些。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徳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实现民族大一统

5、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这都是王道。而敬天事鬼,也包括在王道里。春秋里记灾,表示天罚;记鬼,表示恩仇,也还是劝惩的意思。(摘编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朝廷大事都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包括鲁春秋在内的各国史书都取名“春秋”。B. 故事中说孔子修春秋的原因之一是,感慨于自己讲的抽象的“道”总不被人君接受。C. 春秋虽用鲁国纪元,却记各国的事,又以齐桓、晋文霸迹居多,所以算第一部通史。D. 鲁春秋是孔子开门授徒的一种科目,讲说劝惩的意思,并将许多口义传给了弟子们。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6、. 文章第一段从“春秋”谈起,讲孔子编修春秋缘起的故事,是后文论证的基础。B. 第二段举春秋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推算的相合是为论证它是一部信史。C. 文章谈到古代的史官记事有征实和劝惩这两种目的,是为后面论证劝惩的作用做铺垫。D. 文章详述历史事实,阐释史学观点,分析春秋大义,体现出作者严谨的论证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孔子不曾掺进手去”写春秋,作者由此推断它并非孔子所写,而是由他编纂。B. 编年既使历史系统化,还增加了确实性,作为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功不可没。C. 春秋三传里引述的孔子解释、评论的话,大概是孔子弟子们根据记忆传播的内容。D. 烛之武

7、退秦师中“不仁、不知、不武”的认识与文中春秋大义第一方面相通。【答案】1. B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古代朝廷大事都在春秋二季举行”错误。结合“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分析,“都在”扩大范围。C项,“又以齐桓、晋文霸迹居多,所以算第一部通史”错误。结合“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算是我们的

8、第一部通史。其中,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分析,选项强加因果。D项,“讲说劝惩的意思”错误。原文为“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将许多口义传给弟子们”。故选B。【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详述历史事实”错误。结合“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像晋国董狐

9、不怕权势,记赵盾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弑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的鉴戒”等分析,文章没有详细叙述历史事实。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作者由此推断它并非孔子所写,而是由他编纂”错误。结合“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

10、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等分析,此处的“他”指的是孔子。“作者由此推断它并非孔子所写”推断错误。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绝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能够展现人文关怀、构建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何搭配科学的方法和机制。“打开空调。”话音刚落,只听“嘀”的一声,不一会儿房间里吹起了凉风。这是不久前,记者到无障碍改造的房屋参观时看到的一幕。嵌入智能器件后的空调,除了能用声音控制开关,还能调节温度、选择模式。免去了找遥控器、按按钮的

11、麻烦,让视障人士的生活起居方便了不少。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触角不断延伸,残障人士也受益良多:语音识别,让声音和文字自由转换,听障外卖员通过打字就可以与手机另一头沟通,横亘其间的从业鸿沟消失了;讲课的内容及时在屏幕上呈现,有听觉障碍的学生能够和健全人同堂学习,融合教育的壁垒被打破了;借助人工智能手语翻译系统,手语能变成文字,聋哑人有了交流洶通的便捷桥梁;戴上拥有人工智能辅助视觉系统的头盔,机器会读出摄像头拍到的场景,盲人也能“看”见周遭事物。万物互联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你或许想不到,包括视障者在内的残障人群,对人工智能的渴望更为迫切。对他们而言,智能化的工具不仅意味着改善生活的可能,也是融

12、入社会的重要渠道,更是实现自理自立、获得尊严的手段。信息时代,每一个人都不应被落下。如何让每个人平等、无障碍地享受智能生活,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课题。(摘自社论人工智能,应有人文关怀,人民日报2019年8月28日)材料二: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厅中一间“未来诊室”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间“未来诊室”利用人机互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诊断分析,从而模拟医疗诊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战国时期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扁鹊通过观察蔡桓公的脸色,即可推断出疾患情况,而“望闻问切”这四个字,亦可概括中国传统医学的诊疗方法和手段。“未来诊室”这一新兴医疗概念,以人工

13、智能技术赋能“望闻问切”,或是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未来诊宣”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一些疾病的诊疗中具有突破性的贡献,能大大减少疾病筛查的成本和时间。目前,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肺癌、髋关节等疾病的早期筛查。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过去4至6小时的诊断流程被缩短到10分钟,准确率提高到91%。对当前的医疗从业者来说,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克服知识短板等,关乎诊疗智能化的有效推广。此外,在处理好“未来诊室”与现有医疗机构的衔接等问题上,也需要政策法规的及时出台,推动相关诊疗服务健康发展,从而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医疗科技的红利。(摘自社论望闻问切,用好人工智能,人民日报2019

14、年10月16日)材料三: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就一直担心有朝一日会遭遇“灭顶之灾”,比如说变异的病毒,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及核灾难等。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演进,人类的“噩梦清单”上恐怕又多了一项:人工智能有可能发展出自己的思想,进而引发人类的“身份危机”。科学的发展总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在一项技术推广前,审慎的评估和良好的风险控制是必要的,克隆技术、大数据、基因测序无不如此。“唯有未雨绸缪地找准、判明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风险点,并对症下药地作出针对性规避和策略性预防,才能抢抓战略机遇、保持先发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建议。为此,我国政府决定,以“六大政策”为主,围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快

15、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法律基础,妥善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当然,为了避免遥远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而遏制技术的发展是愚蠢的。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未来,人类或许将面对一场“身份危机”:人类到底是伟大还是渺小,自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或许将成为人类的困扰。(摘自时评警惕人工智能引发“身份危机”,人民网)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的社论落脚点是“人工智能,应有人文关怀”,贴近时代需求;材料二以“未来诊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给人们带来的便捷。B. “未来诊室”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概念,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用“望闻问切”赋能人工智能技术,这很有可能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C. 对于包括视障者在内的残障人群来说,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渴望会更为迫切。智能化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理自立,获得自我尊严。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引发人类的“身份危机”。6. 若要人工智能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我们需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