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47238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10.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安定化课程纲要 一 何谓品质二 以顾客要求为导向的品质管制三 管制图实例演练四 质量管理体系的简介五 品质异常的问题点改善方法六 三现五原则对策手法实例演练七 学力测验 一 何谓品质 1 符合顾客的需求 市场导向 生产者1 的品质不良 消费者 使用者 100 不良 2 顾客的需求是什么 产品的品质 例如 外形尺寸 操作功能性 耐用性 美观性 产品的售价 例如 成本影响售价 产品的交期 例如 依订单交货 即时交货 服务 例如 售前服务 售后服务 技术 例如 服务技术 维修的技术等 3 顾客的需求 广义的品质 Q A产品 B产品 请问哪一个产品的品质比较好 4 所谓品质 就是适时适地的提供顾客

2、想买又买得起的产品 5 顾客在哪里呢 谁才是顾客 A 主机厂B 老板C 上级领导D 使用者E 购买者 6 下工程就是我的顾客 不流过不良品 不制造不良品 不接受不良品 品質三不政策為 不接受 不製造 不流過不良品 我們的品質政策 下工程就是我的顧客 7 品质管制五大定律 5 以產品 不符合需求所付出的代價 來衡量品管的績效 4 工作要求的標準是 零缺點 3 品質實施的關鍵在 過程 2 品質管制的目的在 預防 1 品質的定義是 符合需求 二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品质管制 1 界定顾客需求 b鉴别顾客的需求 例 座椅操作不顺畅 作动太紧 座椅太硬等 a掌握顾客的声音 问卷调查 访谈 面对面 电话 客

3、户投诉 操作不顺畅手把操作力 滑板作动太紧滑板前后滑动力 座椅太硬合绵硬度 2 把顾客的需求转换成产品制造的语言或术语 3 把产品制造的术语转换成品质特性 手把操作力6 2kgf滑板滑动力12 2kgf合绵硬度14 2kgf 314c 4 拟定品质控制计划 检查频率 全检 首件 5PC 批 1次 3个月 1次 6个月 控制方式 记录表 试验报告 X R管制图 不合格品修补作业流程 待修品 修补人员修补 报废处理 修补人员再修补 合格品入库 检验人员检验 OK OK NG NG OK 5 量测系统分析 量测系统分析 指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包含所使用的量规仪器标准 操作 方法 夹具 软件

4、人员 环境等 R R 10 量测系统可接受 10 30 量测系统不可接受 需进行整改 a 计量值 R R分析 再生性与再现性分析 再生性 量测人员的量测变异 再现性 量测设备的量测变异 量测变异 量测值与真值的偏差 b 计数值 GO NOGO分析法 通常应用在量测人员针对检具及外观件的检出能力的评价 6 依控制计划执行 a 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检验的目的是用来找出异常的问题点 并进行原因分析 寻求解决的方法 让问题不再发生 再发防止 b 品质变异的时机有哪些 新产品量产初期 设计变更初期 改善对策实施初期 设备更新后 人员变动后 作业条件方法变动后 仓储人员作业不当造成材料变异 模 冶 检具变更

5、或修改后 其他 如环境 时间 等所产生的变化 C 首件检查的时机有哪些 每日开机后生产之首件 换件生产后之首件 机器设备故障修护后生产之首件 模 冶 检具修护或调整后生产之首件 作业人员更换后生产之首件 作业条件重新设定后生产之首件 停电及恢复供电后生产之首件 品质问题点对策后生产之首件 中途休息后生产之首件 d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作业员 股长 课长 前 后工程之课长 有关部门 相关人员职掌 确认 传达 处置 调查 发现受理 检查改善後再加工连到5个产品 向课长报告不良状况 1 选别不良品 2 设法防止不良品流入後工程 1 不良品数量 2 解析发生原因 把握不良的内容及现状 股长 对策效果之确

6、认 恢得加工之指示 1 安排选别在後工程之不良品2 指示不良品之处理方法 3 与有关部门协调 1 解析发生原因并指示对策方法 2 确认对策方法及恢复加工时间之联络 1 联络前 後工程课长及有关部门 课长 前工程改善品实施之前仍应续执行判定 将确认生产线旁及生产线上半成品与成品之结果报告部门主管 对作业者说明不良内容 并指示良品与不良品的判定方法 确认生产线旁及生产线上半成品与成品 一接到通知应立即把握不良的内容及现状 前 后工程之课长 立即停止 立即停止 於作业中发现异常时 作业者 职务 7 统计 分析 验证 何谓QC七工具 查检表 层别法 直方图 柏拉图 散布图 特性要因图 推移图 管制图

7、a 查检表 检核表 用途 记录用 点检用 作成顺序和内容 例图 XX部品外观点检表 2004年9月28日 正确发掘问题防止疏忽的一种方法 记入标题 时间 并标示作记号 决定表格形式 决定分类项目和需收集的资料 b 层别法 用途 层别管理 作成顺序和内容 层别的观点 时间别 作业者别 制品别 设备机台别 原材料别 作业条件别 例图 作成顺序和内容同查检表 C 直方图 次数分布 用途 观察次数分布状态 进行变异管理 为明确显示出资料次数分布时的状况 与规格比较 了解制程能力 作成顺序和内容 资料收集 求最大值 最小值 各组组界 组中心决定 作成次数分配表 例图 次数 特性 非常态分布 双峰型 d

8、散布图 用途 作成顺序和内容 建立两因素数据的相关表 绘出纵座标 横座标 取适当的刻度 点绘及记入必要事项 使用上注意事项 是否有异常及相关性 是否有层别的必要 相互关系的分析 使用栏明确分析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连性 例图 正相关 流量 硬度 温度 硬度 不相关 作动力 间隙度 负相关 e 特性要因图 用途 找出要因 列举影响特性的各项主要原因 作成顺序和内容 具体明示特性 列出所有的要因 区分计量及计数的要因 必要时 作成几张特性要因图 标示重要要因 使用上注意事项 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脑力激荡 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例图 为何前座椅安全带扣环无法LOCK 人员 材料 设备 标准文件 标示不清 损

9、坏变形 包装不良 来错件 新手 知识 补给错误 无标示 未检查 不了解重点 不足 疏忽 未点检 不熟练 欠缺 检具 对首件 未制定 QC工程表 不明确 不明确 未制定 不足 检动力 SOP 混装 放置错 标示错 f 柏拉图 用途 重点管理 判别多数不良的高影响度及重要发生原因 表示改善前后的效果确认 作成顺序及内容 左侧纵座标标记数量 原则上以1 2 5 10 为原则 右侧纵座标标记百分比 原则上以20 40 60 80 100 为原则 将要因项目依数量大小由左而右依序排列 计算各要因项的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 绘图并标示预定改善的标线 使用上注意事项 举出影响效果最大的问题 原则上

10、采用80 20的百分比 会同相关部门 协力解决问题 于一定的期间 作成效果推移 例图 数量 20 40 60 80 100 百分比 累计比率 比率 数量 项目 20 40 60 80 100 g 推移图 用途 观察时间移动时 数据的变化趋势 作成顺序和内容 纵座标标示数据的刻度 如 不良率 件数 横座标记录时间 样本数 不良数 不良率的变化 绘图 例图 8 异常分析及改善 a 三现五原则 用途 短期的问题点解决方法 期间约2 3周 作成顺序和内容 掌握三现 现场 现物 现状 对策五原则 把握事实 追查原因 适当对策 效果确认 标准化 表格样式 见附件1 b G8D 福特汽车全球体系的问题解决的

11、方法 用途 中短期的问题点解决方法 期间约1个月 作成的顺序和内容 D1 成立团队 D2 问题点说明 D3 暂定对策 D4 探讨真因 D5 选择永久对策 D6 执行永久对策 D7 防止再发 D8 结案 表单样式 见附件2 C 6 作成的顺序和内容 D 定义 M 量测 A 分析 I 改善 C 管制 用途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专案改善活动 表单式样 6专案改善活动5阶段 依改善主题的属性及专案小组的创意而各式表述 以跨部门的专家组成专案小组解决较复杂或棘手的问题点 9 回馈与修正 a 回馈FMEA 作成顺序和内容 车型 年份 页数 受影响之协力厂及工厂 表单分类 设计 制造 制程 部品功能说明 工程

12、发布日期 FMEA日期 修订 制程 部品功能目的 生产日期 不良模式之可能影响 FMEA日期 原始 设计 制造单位 其他有关部门 次系统名称 编制人 用途 运用可能不良模式透过风险系数评估 建立改善措施达成再发防止 使用上注意事项 RPN 100时 建议采取改正措施 严重度 发生次数 难检度 任一项 7时 建议采取改正措施 10 记录保存 依各公司规定保存 表单式样 见附页3 负责部门 人员及完成日期 不良模式之可能原因 严重度 可能不良模式 RPN 现行管制方式 发生次数 难检度 建议 措施 改善后结果 重要特性符号 三 管制图实例演练 常用统计图推移图条图圆形图柏拉图查检表 SPCX R管

13、制图识图及制程能力X Rm管制图nP管制图P管制图 了解管制图 1 管制图是什么 2 管制图构成之条件 1 须有中心线 2 须有二条管制界线 是容许变动范围 3 种类 2 计数值管制图 不良 缺点 个 件 表示管制特性 不良率管制图 P 1 计量值管制图 长度 质量 时间 表示特性 平均数与全距管制图 X R 中位数与全距管制图 X R 个别值与移动全距管制图 X Rm 4 名词介绍 5 原则 R 全距 R Xmax Xmin X 平均值 A A2 d2 D3 D4 系数 查表即可 CL 中心线 UCL 管制上限 LCL 管制下限 N 批量 n 样本数 K 组数 P 不良率 1 表头清楚记载

14、2 CL 蓝色实线表示 UCL 红色虚线表示 LCL 红色实线表示 3 LCL负数时 以 0 表示 并以管制图底线为零线 不良数管制图 nP 缺点数管制图 C 单位缺点数管制图 u X R管制图 1 选定管制项目 选定品质特性如长度 时间 质量 2 搜集数据 采用瞬时法或定时法搜集 3 以测定时间顺序排列 4 数据分组 5 记入数据表 平均值求至比测定值多一位 以下四舍五入 N 样本数 N 批量 K 组数 8 计算总平均值X X X1 X2 X3 Xk k X k R管制图 UCL D4R CL R LCL D3R R R1 R2 R3 Rk k R k 10 计算管制界限 X管制图 CL X

15、 UC X A2R LCL X A2R 11 记入管制界限 CL 蓝色实线 UCL LCL 红色实线 12 点图 点图符号可用 X 9 计算全距总平均值R 13 表单样式 见附页4 2 连续3点之中有2点落在A区域或A区以外者 3 连续5点之中有4点落在B区域或B区以外者 4 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8点者 5 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者 6 同期性出现起伏状态者 1 单独有一点子出现在3 区域以外 制程能力计算 1 名词介绍 u 规格中心 LsL 规格上限 Usl 规格下限 CPK 制程能力指数 Ca 准确度 Cp 精密度 制程在管制状态下计算制程能力 2 CPK值计算 T 公差 SU SL 1 计算估

16、计标准差 2 计算双边规格界限 3 计算制程能力指数 X Rm管制图 1 适用范围 测量不易或是花费成本很高的场所 如破坏性试验 化学溶剂PH值 2 作法 b 决定移动全距n 2 n 3 n 5 f 点图 g 判图 e 计算管制界限 a 依时间先后记入数据表 见附件5 Ca值 3 解读Ca值 注 对策时制造单位为主 技术 品管单位为辅 1 单边规格时无Ca值 h 制程能力 参考 如制程为常态分配 且在管制状态下 or i 表单样式 见附件6 注 对策时技术单位为主 制造单位为副 品管单位为辅 Cp值 2 单边规格时 3 解读Cp值 1 双边规格时 4 2 4 解读制程能力指数 4 1 P管制图 1 适用范围 b 不良就估算不良数 c 量测方式不一致 2 名词介绍 n 样品数 3 作法 a 生产数 全检 b 时间决定 2 填入数据表 a 抽样数不同 p 不良品数 1 决定样品数 3 求出不良率p d n 4 求出平均不良率p d n 7 点图 n UCL p 3 P 1 P LCL p 3 P 1 P n 1 适用范围 b 计算不良数较容易 c 量测方式一致 2 名词介绍 3 作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