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3447087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内容自己整理绝对经典.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 心理学的实质:心里是头脑的机能,是头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里是对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2、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3、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4、 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上说,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任何部位肌肉的活动,甚至神经系统的电活动。5、 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知、记忆、四位、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包括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

2、的稳定性:能力、气质、性格6、 个性或人格: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性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个体完整的个性心理。7、 气质是指一个人的外形美、举止优雅;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有主见;人格是指一个人具有品位和尊严。8、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9、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10、 人的意识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觉察到外部正在发生的事情对内部刺激的觉知,感觉到自身内部发生的事

3、对自身的觉知,觉知到自己正是上述各种体验的主体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觉知自己正在下决心认真学习,争取下一次成功11、 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控制的现象叫无意识现象。12、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13、 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机能主义-美国詹姆斯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毕生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毕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后期代表斯金纳精神分析学

4、说-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成为一种思潮-瑞士皮亚杰、美国西蒙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14、 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15、 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纪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任何中关系的方法。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调查法: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或访谈调查,优点:是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缺点:是研究结

5、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个别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点:是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优点: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学派名称与年代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构造主义1879-1900(要素结构)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要素机能主义1890-1930(功能适应性)詹姆斯意识的功能和目的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组织、完

6、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1913-至今(行为环境)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之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实验法 给我一打儿童。)精神分析学派1900-至今(潜意识性、梦)弗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潜意识性、梦、性本能)认知心理学1950-至今(思维信息加工)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950-至今(自我实现、人、自我发展)罗杰斯、马斯洛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第三势力发展的潜能

7、,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第2章 脑与心理1、 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2、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由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的。3、 突触: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细胞体接触的区域,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4、 位于额叶的后下部称为布洛卡区(表达)又称运动性语言中枢,损坏它会影响表达能力;位于颞叶的后下部称为温尔尼克区(理解)也是语言中枢又称听觉性语言中枢,损坏它讲话虽流利却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5、 左半球负责: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右半球负责:知

8、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6、 如何让开发智力潜能敞开心灵的大门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是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7、 第一次“左脑革命”原始石器时代;第二次“电脑革命”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右脑革命”20世纪80、90年代;第四次“全脑革命”。8、 保护和利用大脑锻炼与大脑睡眠营养烟酒疾病学习记忆9、 裂脑人实验-美国斯佩里10、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颅相说-德国加尔定位说-加拿大潘菲尔德整体说-法国卢龙机能系统说-苏联鲁利亚模块说-美国加查尼加泛脑网络论第3章 行为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

9、需要生理需要1、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人类的需要按照需要起源划分为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所指的对象不同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 马斯洛需要层次:前三是成长需要,后四是基本需要,尊重与归属是中学生得不到满足。3、 马斯洛层次之间的关系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个层次可概括两种水平-成长需要和基本需要。4、 马斯洛需要层次的评价积极: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比较客观解释人类需要产生客观规律;消极脱离现实实践和人类发展,降低社会生

10、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低级向高级需要发展,没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凋节作用是人本主义者,许多概念从抽象人性出发,未顾及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5、 动机: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6、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对于个体活动有三个基本功能激活引导维持和调整7、 动机对行为效果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个体行为的质量8、 动机冲突或动机斗争: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9、 耶基斯-多森的定律:学习动机强度最佳水平不是固

11、定不变,当学习容易课题时,动机效率随动机增强而增强;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动机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难度适中时,动机增强有利于动机效率的提高。10、 高 容易或简 单的任务 行为效果 难易适中的任务 最佳水平 困难或复 低 杂的任务 低 动机水平 高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1、 成就动机理论: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尽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事的愿望和趋势。12、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公式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则相反,因为他们将心态定位在如何避免失败。13、

12、归因理论-美国海德14、 韦纳归因模式实际应用中价值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根据行为者当前归因倾向预测以后动机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15、 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关 维度 系因素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16、 习得性无助感感念是由美国塞里格曼等人提出。含义:有了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经验后,会产生无助感。其表现在动机降低、消极被动、不感兴趣认知障碍,本应学会,学不会情绪失调,最初烦躁后冷淡、悲观。17、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

13、我能力干是同义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个体亲自成败经验替代成败经验归因方式18、 个体成败的经验是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感期待,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类经验是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影响。19、 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的。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等,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0、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成就主要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14、以认知为目标,从知识满足,学习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地位,尊重根源附属内驱力:从长者或同伴获赞许和接纳。21、 学习动机激发设置合理目标提高学习趣味有效利用反馈评价合理运用奖惩科学利用竞争合作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增强自我效能进行归因训练满足学生尊重需要第4章 认知过程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形式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2、 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3、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4、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时间完成统一对象,注意时间注意的广度:注意范围,同一时间把握对象数量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指向不用对象注意的转移:注意中心根据新任务主动从一个对另一个的转移。5、 红+蓝=紫 红+绿+蓝=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