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46949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生産與運作戰略决策(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 2生产能力及其核定 3生产与运作类型 4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选择 1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 2 1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 一生产与运作战略概念二生产与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三生产与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四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 3 一生产与运作战略概念 1企业经营战略 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企业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 发展趋势 为求得生存 发展 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 对企业经营作出的全局性 方向性和长远性的决策2生产运作战略 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 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 外部环境的分析 对生产运作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所进行的决策 4 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5 三生产

2、与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及其变化技术进步供应市场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企业生产运作能力 企业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因素 影响因素 6 四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 企业经营战略决策 生产运作战略决策 产品战略决策 竞争战略决策 生产运作组织方式决策 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 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 后勤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 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 生产能力 生产技术准备与管理 7 2生产能力及其核定 生产能力的概念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三生产能力的种类 四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五生产能力的核算 六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七合理利用和提高

3、生产能力的途径 8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指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 在一定时期内 年 季 月 通常是一年 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 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水平的产品的最大数量 它是反映生产可能性的指标 9 二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固定资产的数量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10 1固定资产的数量 设备数量 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 含 处于运行的机器设备 正在和准备安装 修理的设备 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 不含 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 不配套的设备 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 封装待调的设备注意 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 不参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

4、产面积数量 生产面积只含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面积 不含非生产性房屋 建筑物和厂地面积 11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 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 计划期内的工作时间年制度工作日数 全年日历日数365 全年节假日数114 251年制度小时数 年制度工作日数 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f一班制 f 8h 2008 两班制 f 15 5h 3890 5 三班制非连续设备 f 22 5h 5647 5 有效工作时间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 停歇时间后的工作时间数 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 制度工作时间 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 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设备计划利用系数 12 产量定

5、额 单位设备 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设备的生产效率时间定额 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总 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 工作时间越长 生产效率越高 则生产能力越大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13 三生产能力的种类 1设计能力 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 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2查定能力 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 或企业有设计能力 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 原设计水平明显落后 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3计划能力 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生产技术条件 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为编制生产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14

6、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具体产品 2代表产品 3假定产品 15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1具体产品适用于 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2代表产品适用于 产品结构 工艺相似 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选择其中一种作为代表产品 以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生产能力 换算步骤 计算产量换算系数Ki i产品产量换算系数ti i产品工时定额t代 代表产品工时定额 将i产品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例 16 代表产品法例 某厂车床组有车床10台 每台车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648小时 在车床上加工A B C三种产品 其计划产量分别是 280台 400台 220台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台时 台 分别是45 50 55 试用代表产品法求

7、车床组生产能力 确定B为代表产品 以B产品为标准的车床组生产能力 见表 17 3假定产品适用于 产品结构 工艺不相似 多品种生产的企业换算步骤 将各种产品按其产品产量比重构成一种假定产品 假定产品的时间定额 i产品的时间定额 i产品的产量比重 产品品种数 i产品的换算系数 i产品产量换算为假定产品产量 例 18 假定产品例 某厂铣床组有铣床14台 每台铣床的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553小时 铣床组加工ABCD四种产品 其计划产量台时分别为200台 100台 140台 160台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分别为100台 60台 100台 120台 试用假定产品法计算铣床组的计划产量和生产能力以及各具体产品表示

8、的生产能力 19 生产能力的核算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 2工段 车间 生产能力的核算 3企业生产能力确定 20 先将设备按其功能 生产率 功率 精度等分组 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M 设备组生产能力F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S 设备组设备数量t 产品的时间定额q 产品的产量定额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 21 2工段 车间 生产能力的核算 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组工段 车间 生产能力以大多数设备组的能力或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依据 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面积 如装配车间 M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F制 计划期制度工时 h A 生产面积 m2 a 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 m2 台 t 单位产

9、品占用时间 h 台 q 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 F制 A q 22 3企业生产能力确定 基本生产部门之间的能力平衡 基本生产部门和辅助生产部门的能力平衡 23 六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以实物单位进行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比较 以台时为单位进行比较 j设备组生产任务所需台时 i产品计划产量 i产品在j设备组加工的台时消耗定额 i产品废品率 品种数 24 七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1提高设备的实际利用时间 减少设备的停歇时间2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3改善生产面积的利用4增加工作班次 增添设备生产面积 25 3生产与运作类型 生产类型的划分标志 四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不同生产类型的

10、生产组织管理特征分析 二生产类型划分步骤与方法 26 一生产类型的划分标志 1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订货生产类型存货生产类型2按产品的结构特征划分大型复杂产品类型简单产品生产类型3按生产工艺特征划分流程 连续 生产型加工装配 间断 生产型4按生产方法划分合成型 分解型 调制型 提取型5按生产的重复程度 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 划分大量生产类型成批生产类型单件小批生产类型项目管理类型 27 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点 28 二生产类型划分步骤与方法 1企业生产类型的确定步骤 2工作地生产类型的确定方法 1 工序数目法 2 大量系数法 3 产量法 29 1企业生产类型的确定步骤 根据工作地的专业

11、化程度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 根据占比重最大的工作地的生产类型确定班组 工段 生产类型 根据占比重最大的工段 班组 的生产类型确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类型 根据占比重最大的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确定企业生产类型 30 工序数目法根据工作地承担工序数目的多少来描述工作地专业化程度 从而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的方法 31 大量系数法 工作地负荷系数法 i工序大量系数 i工序单件工时 该工作地平均生产节拍 工作地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工件年产量 全年制度工作时间 工作地设备利用系数一般取0 9 0 98 32 产量法概念 根据产品年生产量大小和产品的特征 重量 来确定生产类型注 不同行业划分方法不同机床生产厂生产类

12、型划分数据 33 三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组织管理特征分析 连续 流程性工艺过程 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征 34 1连续 流程性 生产类型的生产管理特征 保证原料 动力不间断地连续供应 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对生产过程实行监控 生产计划由企业集中编制 根据市场需求的波动和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的品种规格 尽量维持均衡生产 规定合理的生产批量 控制必要库存 避免生产频繁调整 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 35 36 四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37 4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选择 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 生产与运作过程的时间组织 三生产与运作过程先进性 合理性的主要标志 1工艺专业化形式 2对象专业化形式 产品在

13、工序间的移动方式 1 顺序移动方式 2 平行移动方式 3 平行 顺序移动方式2选择移动方式要考虑因素 38 1工艺专业化形式 39 2对象专业化形式 40 1 顺序移动方式概念 指一批零件或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后 整批转移到后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例 加工批量n 4 工序数m 4 各道工序时间t1 10mint2 5mint3 15mint4 10min其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如下 41 生产周期计算公式 n 批量m 工序数ti i工序单件工时T顺 顺序移动方式生产周期例 T顺 4 10 5 15 10 160 42 2 平行移动方式概念 指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后 立即转到下道工序加

14、工 使各个零件或产品在各道工序上的加工平行地进行生产周期计算公式 t长 工序时间最长的工序时间例 T平 10 5 15 10 4 1 15 40 45 85 43 2040608085100 44 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概念 即一批零件或产品 既保持每道工序的平行性 又保持连续性的作业移动方式 45 计算公式 相邻两工序中 工时较短的工序单件工时T平顺 160 4 1 5 5 10 100min或t较大 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较大的工序单件工时t较小 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较小的工序单件工时T平顺 40 4 1 10 15 5 100min 46 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1 生产类型 2 企业内部专业化形式 3 零件重量及工序劳动量大小 4 设备调整量大小 47 三生产过程先进性 合理性的主要标志 1连续性2平行性3比例性4均衡性5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