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46897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指导下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山市华侨中学 陈观鸿摘要:本文比较具体地阐述了作者自新的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以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大胆尝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力求创设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找最有利于赋予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任务型”教学方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自国家教育部颁发

2、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新课标,创设新课堂”的教改热潮。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新一代综合性人才、可持续发展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需要,成了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进行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以人为本”,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建立公平合理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建立起开放的、民主的、活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

3、愉悦的学习感受,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标准”中指出了五点,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引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p40-41)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中,我把一段关于水污染造成小孩骨骼变形的录像给学生看,在一片唏嘘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这段录像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4、 2、你喜欢生活在污染这么严重的环境下吗? 3、如果我们的造纸工厂等越来越多,工业污水又不处理好,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4、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因为这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有话可说,教师稍加启发,就能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关注所处的生存环境,培养忧患意识,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从小养成好习惯。 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模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压抑性的批评;在课堂实践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考不

5、严密的、不成熟的表现,鼓励学生克服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耐心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应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急躁或为了省事而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领航者,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教师的任务是把握难点、抓住关键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索的原则,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不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于苛刻的要求,努力营造出轻松、合作、勇于探索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取得积极的学习成功的

6、体验。 二、建立起开放的、民主的、活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学生的潜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创新能力。 翻阅高一的教材,我们发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书本内容要求并展开学习活动而设置的一些带图标的栏目,如“任务”、“交流”、“探究”、“实践”、“拓展”等等,“任务”是为完成学习目标而提出具体要做的事情;“交流”是围绕某些问题而进行讨论、交换意见或展示成果,“探究”是为了培养你的研究、创造能力而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等等。任务的形式可以是阅读例子,认真思考并按要求填写好表格(教材p3),或者是分小组,查资料,交流彼此的观点或经验。新课标提倡教师采

7、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笔者在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这一课里,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旅游对象出发,调查了解他们的旅游需求、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等情况,为他们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要求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发挥想象力,以不同旅游对象的需求出发,确定需要获取的信息,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获取信

8、息,最后完成计划的设计。结果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参与,在旅游的对象上有为爷爷奶奶设计的、有为 7、8岁的表弟表妹设计的、有为地理老师设计的、也有为考古学家、探险者、投资勘察者设计的等等,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反映出学生既有爱心又富有创意,而在设计的线路上,有紧张的工作节奏中休闲度假的调节性旅游;有南客北往的名山名水欣赏性旅游;有民族之间猎奇式的风情感受旅游;有远离喧嚣繁杂都市寻找世外桃源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有向往车水马龙追求现代文明生活体验的城市旅游;小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见多识广开阔眼界似的学习考察旅游;老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有所乐似的享受型旅游,如此种种,思维确实活跃,让人

9、出乎意料。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学生能看懂的、会做的,教师一定不要讲(例如机器的启动,软件的启动、word 、excel的基本操作)。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于表达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提出问题:1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过程是怎么样的?2 张军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如果是你,应该如何做?看书并思考问题5分钟注意倾听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5分钟提问小组长回答,组员可以补充3分钟巡视学生根据本节课要求完成任务27分钟与学生讨论、交流、评价自告奋勇者2名边演示边解说,允许并鼓励其他同学

10、提示或补充; 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作业上传到指定的文件夹5分钟同学们通过互相学习,交换意见,探讨辩论问题等,使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又感受到同学间的以诚相待。在教师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师执行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的潜在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采用讨论、争论、辩论学习方式;认真对

11、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提问题;教给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以权威态度对待学生,推迟向学生预示结果和方法、推迟判断,重视学习策略,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课堂引导中,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为一个个原本简单的任务添枝加叶,编排出丰富、生动、有趣的内容来。当代的普通高中生具有思想敏捷,眼界开阔,求新求异,富有朝气,重视个人的权利,重视自我、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便会有种种让人惊叹的奇思妙想。如在设计旅游计划时,虽然学生所设计的路线不

12、一定规范地道,但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不但能大胆地想象,更能对教材提出的角色重新思考,体现了他们可贵的创造精神。平时,注意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有意识地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公正合理、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新课标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强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在现阶段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根据每章书的本章学习评价给学生们建立了自评表、成长记录表,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

13、感。 如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章,课程标准: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或集成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实现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以此为据,让学生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例如“中山-名人故里”“保护水资源”“时代需要诚信”等等。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确定主题、规划内容、选择媒体、策划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完成作品。在班级或年级内展示,相互交流、共同欣赏。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

14、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 围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性的分层评价,分为基本完成和创新完成两个层面。评价方式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只记成功,不记失败。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个人自评:体现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组内互评:主持式评价,由组长主持,组员自评和互评;组间互评:交流式评价,体现协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协作;教师点评:总结式评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评价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参考文献:1、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2、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 苗逢春博士主持作者联系方式:办公室电话:6115181手机:13531860468Email: bingxinzsedu.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