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5768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9《说“木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木叶”(一课时)【导学目标】1、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结合诗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重点难点】1、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原籍福建,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办刊物文学月刊。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夜,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1934年后

2、,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继续写诗,出版春野与窗集。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探索新的格律体诗,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出版中国文学史。旋北归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词有独到的研究。2、 文题解读:“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道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

3、“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二、基础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恽() 灼灼() 寒砧() 窸窣() 不落于言筌( )冉冉() 翩翩() 征戍 () 戊戌( ) 戎马( )仓庾( ) 迢远( ) 涔阳( )尽管( )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袅( ) 枭( ) 琅 ( ) 朗( ) 盅 ( ) 蛊( )燥( ) 噪( ) 躁( ) 迢( ) 诏( )苕( )褐( ) 竭 ( ) 羯( ) 3、词语积累冉冉:绵密:不落于言筌:得鱼忘筌:相去无几:一字千里:4、积累名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秋月照层岭, ,海水扬其波皎皎云间月 , ,洞庭波兮木叶下【合作探究】1、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

4、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请在此基础上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2、请找出有关“树” 、“叶” 、“树叶” 和“落叶” 、“木叶”和“落木”的诗句,并根据诗句分析这些意象出现的季节、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涵义。场合特征意味树叶木叶落木3、“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提取关键信息,进一步归纳“木”“树”的不同特征。第一特征(外形):(1)木:(2)树:第二特征(色泽):(1) 木:(2) 树:4、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达标检测】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

5、音有误的一项是()A袅袅(nio) 漂泊(b) 不落于言筌(qun)B皎皎(jio) 橘颂(j) 心有余悸(j)C窸窣(s) 桅杆(wi) 蛊惑人心()D寒砧(din) 迢远(tio) 接踵而至(zh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绵密 灼热 歧路 箫瑟 B聒噪 纱锭 漂零 沼泽C传诵 涔涔 饱满 关键 D钟爱 潜藏 捣衣 干躁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随着北半球地区暑热_、秋凉渐近,甲型H1N1流感正进入了新的蔓延期。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高度警惕甲型流感的“第二波”蔓延。(2)他根据新疆区域特点,推行乔、灌、草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_了沙漠化的推进

6、,稳定和扩大了绿洲,使局部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3)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她率领科技人员克服了病痛的折磨,在_的工作环境中,为油气田的开发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A消逝遏制艰苦 B消失 遏止 坚苦C消失 遏制 艰苦 D消逝 遏止 坚苦4下列横线上所填的一组关联词语中,恰当的一项是()“木”_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_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还是比较相近的;_“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_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A不但而且至于而且B如果 就 关于或者C不但 而且 那么 或者D如果 那么 至于 甚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7、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些天来,土耳其境内不断受到来自叙利亚的大炮攻击,为此,土耳其外长警告说:叙方的炮击,和宣战相去无几,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B企业的发展需要通才,所谓通才不是指万金油或叫作万应锭式的人,而是指能在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外交沟通等方面都能挑大梁的人才。C无数案例告诉我们,防止电话诈骗,最有效的方法是对陌生电话的求救、告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可避免落于言筌。D说“木叶”不说“树叶”,决非古人标新立异,“木叶”作为意象而言,蕴含着更多的意味,包含着更多的情感,更能体现其艺术特征。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

8、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B你弄清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也就明白了“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C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D“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电视剧潜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形成了屏幕热播、专家热评、群众热议,成为广东影视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B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我国境内媒体报道的地震有6次之多。有人甚至将其与2012相联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许建东研究员表示,这是正常的能量释放,“不必恐慌”。C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9、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D海外华人参政意识不强,跟欧美白人甚至非裔相比,华人不太擅长公共演说,这是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造成的。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和谐。,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所以又称之为“中和”,。,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中”,恰当之谓也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 B. C.

10、 D.二、诗歌鉴赏试对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四句诗进行鉴赏。(不超过100字)答:【延伸阅读】知识链接: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11、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

12、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3、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

13、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6、“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