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问题剖析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43599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孵化问题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孵化问题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孵化问题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孵化问题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孵化问题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孵化问题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孵化问题剖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孵 化 问 题 剖 析孵化问题,通常可归咎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孵化厅的管理问题、种蛋管理问题或种鸡群的管理问题。在一个企业部,孵化厅人员、种蛋管理人员和种鸡场人员应相互协作,成为一个团队;当出现雏鸡质量和孵化率问题时,不应相互推卸职任,而应共同寻找线索和分析原因。本文以提要的形式,列举受精率低下、胚胎中死、弱雏和异常孵化现象的可能原因。供大家参考。 一、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白色点状胚盘,无血液,无精蛋。1.公鸡未达到性成熟。2.公鸡产出的精子不正常。3.公鸡数量太少,交配频率低;公鸡数量太多,相互争斗,干扰交配。4.异常天气条件。5.老龄种鸡。如果此问题与公鸡有关,可替换年轻公鸡。6.种鸡

2、群疾病。皱壳、畸形或薄壳蛋常常说明鸡群有疾病。7.超重,尤其在肉用种公鸡。8.营养缺乏或过剩,严格限饲。9.腿脚问题,尤其在重型公鸡。10.某种药物,杀虫剂,化学物品,毒素和霉菌毒素。11.寄生虫,如螨。12.地面空间不够。13.在上述许多情形中,常常看到交配频率较少,或不交配,它们常是无精蛋的直接原因。14.光照不够(强度和长度)。15.不恰当的人工授精程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二、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变大的胚盘,无血液,受精蛋,被叫做“无胚胎的囊胚”。1.储蛋时间长。储蛋时间不能超过七天。2.储蛋条件差,温度太高或太低。温度波动。温度应在15.6-18.3C围。3.福尔马林熏蒸不恰当

3、(太剧烈,或在孵化12-96小时)。不正确的喷雾或泡沫消毒。4.在种蛋管理和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温度突变(温度上升或下降太快),种蛋受损。5.蛋壳封闭-抑制呼吸。6.孵化前期温度高。7.种鸡周龄太小或太大。8.遗传异常或疾病。9.种鸡群疾病。10.基础器官系统不能正常发育。11.洗蛋温度太高。12.蛋传感染(如沙门氏菌)。13.药物、毒素、杀虫剂等。14.捡蛋不完全或次数少。三、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血环或孵化前三天死亡的小胚胎,看不到黑眼睛。1.储蛋时间太长,或温度不恰当。2.熏蒸不恰当-太剧烈,或在孵化12-96小时实施。3.孵化早期温度高。4.孵化早期湿度低。5.在运输途中由于震动

4、种蛋受损。6.种鸡群疾病。7.老龄种鸡。8.胚胎发育事故。9.遗传异常。10.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生物素,维生素A,铜,维生素E,硼,或泛酸。11.经常与低受精率有关。12.药物、毒素或杀虫剂。13.污染。14.产出时胚胎欠发育。胚层前期或早期胚层的形成应在产出时完成。四、孵化3-6天的死胚,可见卵黄囊循环系统,胚胎位于左侧,无蛋齿。1.见三114。2.通风不足,蛋壳封闭,或二氧化碳1。3.翻蛋不恰当-1次/小时,或6次/小时;翻蛋角度不恰当。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E,核黄素(B2),生物素,泛酸,或亚油酸。五、孵化7-17天的死胚,胚胎有蛋齿、脚趾、羽毛囊(8天),羽毛(17天)。1.孵化温度

5、、湿度、翻蛋、通风不恰当。低湿度增加主动脉弓的异常(13天)。2.污染。3.营养缺乏-核黄素(B2)、维生素B12、生物素、烟碱、吡哆醇(B6)、泛酸、磷、硼、亚油酸。4.致死基因。六、孵化18天后的死胚。1.孵化温度、湿度、翻蛋和通风不恰当。2.出雏温度、湿度和通风不恰当。3.污染,尤其是霉菌(黄曲霉菌等)。4.熏蒸太剧烈或时间过长。5.落盘时蛋受凉,或落盘太晚。6.蛋壳破损-入孵前、孵化过程中、或落盘时。7.营养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A、叶酸、泛酸、核黄素(B2)、维生素E、硒、维生素K、生物素、硫胺素(B1)、维生素B12、钙、磷、锰、亚油酸。8.胚胎异位,胚胎未移至恰当的出雏胎势。(见

6、二十一)9.胚胎发育事故。未能实现肺呼吸、胚胎部循环、肠道和卵黄囊的吸入。此时这些和其它一些变化非常重要。10.遗传-致死基因、遗传异常。11.双胞胎。12.在啄壳和出雏过程中,出雏器开门太多。13.蛋壳质量差。14.种鸡疾病。七、未啄壳,发育完好的胚胎,卵黄囊大;卵黄囊可能未完全包入腹腔壁,可能有残余蛋白。1.翻蛋不足,影响胚膜发育和营养吸收。2.孵化期间或落盘后,湿度太高。3.孵化温度太低。4.出雏器温度太高。5.鸡蛋受凉(如落盘时)。6.营养缺乏。7.遗传。8.胚胎发育事故。9.种鸡疾病。10.通风不足。11.种蛋贮存时间长。八、已啄壳,发育完好的胚胎死在壳中。1.长期低湿或低温。2.出

7、雏期间低湿。3.出雏期间高温。4.营养缺乏。5.种鸡疾病。6.通风不良。7.前12天翻蛋不足。8.落盘过程中的损伤。9.种蛋贮存时间长。九、部分啄壳,胚胎仍活着或死亡。1.见八19。2.出雏期间熏蒸过量。3.入孵时种蛋倒置。十、雏鸡出壳早,有瘦弱和喧闹的现象。1.小蛋。2.品种间的差异。3.孵化器温度太高。孵化器湿度太低。十一、雏鸡出壳晚。1. 大蛋。2. 老龄种蛋。3. 贮存时间长的种蛋 (多贮存一天,孵化时间增加40分钟, 孵化率下降0.5% - 1.2%)。4. 孵化器温度太低。5. 弱胚。6. 近交。7. 孵化器湿度太高。十二、出雏慢、不集中。1. 贮存时间长和短的种蛋入孵在同一机器(

8、当所有种蛋同时入孵,每多贮存一天孵化率损失1.2%;当贮存时间长的种蛋先入孵,使其孵化时间长一些,每多贮存一天孵化率损失0.5%)。2. 年轻和老龄种鸡的种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3. 大蛋和小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4. 种蛋管理不恰当。5. 孵化器和出雏器有高温和低温点。6. 孵化器和出雏器的温度太高或太低。7. 室通风系统不合适。高正压或低负压。 这种压力改变孵化器或出雏器的通风。十三、盘间出雏情况和雏鸡质量不一致。1. 大蛋和小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2. 年轻和老龄种鸡的种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3. 不同品系或品种的种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4. 一些种蛋贮存时间过长。5. 孵化器或出雏器风不均匀。6

9、. 在一个或多个种鸡群有疾病或其它应激。7. 种鸡群间的种蛋贮存程序不一样。十四、胶粘鸡,雏鸡身上粘有蛋白。1. 低孵化温度。2. 高孵化湿度。3. 不恰当的翻蛋。这导致胚膜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减弱。4. 老龄种鸡的种蛋。5. 特大的种蛋。十五、雏鸡粘在蛋壳,干燥。蛋壳碎片粘在绒毛上。1. 在种蛋贮存、孵化和/或出雏期间,湿度太低。2. 翻蛋不恰当。3. 破损蛋或蛋壳质量差。十六、早产,血脐。1. 孵化器和或出雏器温度太高。十七、小雏。1. 小蛋。2. 在贮存和或孵化期间湿度低。3. 孵化温度高。4. 高海拔。在高海拔(大于1500米)的孵化厅需要对低湿度、二氧化碳和氧气作调整。大气压力低于600

10、mmHg(1830米)使生长速度和代率下降,使蛋失水量增加。5. 蛋壳薄、多孔。十八、脐部未闭合;绒毛干燥、杂乱。1. 孵化温度高,或温度波动大。2. 出雏器温度低。3. 出雏器湿度太高,或出雏结束后未降低湿度。4. 种鸡营养不良。十九、脐部未闭合、潮湿、有臭味;雏鸡软、大、无力和不精神。1. 脐炎(脐部感染)。污染来自脏盘、不卫生的机器或孵化厅、脏蛋、蛋消毒或熏蒸不够。2. 孵化温度低。3. 孵化器或出雏器湿度高。4. 通风不足。二十、弱雏。1. 出雏器温度高。2. 出雏器通风不良。3. 过量熏蒸。4. 污染。二十一、雏鸡胎势异常。孵化19天后的正常胎位是:胚胎长轴与蛋的长轴一致;头部位于蛋

11、的大头;头向右,位于右翅下;喙指向气室;脚伸向头部。1. 入孵时,蛋的小头向上,或蛋被水平放置。2. 翻蛋不足或不恰当。3. 孵化器温度高或低。4. 高湿度。5. 老龄种鸡。6. 圆蛋或特大蛋。7. 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和B12。8. 种蛋管理或贮存不恰当。9. 发育拖后。二十二、畸形。1. 种蛋贮存不恰当。2. 种蛋的剧烈震动,或运输时种蛋倒置。3. 遗传。4. 营养缺乏,如生物素、核黄素、锌、或镁。5. 翻蛋不足。6. 种蛋的姿态不恰当。如种蛋小头向上。7. 孵化温度高或低。8. 种鸡疾病。9. 通风不足,或蛋壳的通透性差。二十三、曲趾,八字腿。1. 孵化温度高或低。2. 营养不足。3

12、. 光滑的出雏盘底。二十四、绒毛短,无弹性。1. 营养缺乏,尤其是核黄素。2. 霉菌毒素和其它毒素,或抑制物质,造成营养缺乏。3. 114天,孵化温度高。二十五、眼睛闭锁,粘有绒毛。1. 出雏器温度太高。2. 出雏器湿度太低。3. 绒毛收集器不足。4. 出壳后,雏鸡在出雏器中的时间太长。5. 出雏器中气流太快。二十六、爆蛋。1. 来自产蛋窝的脏蛋。脏的产蛋窝。2. 地面蛋。3. 消毒不恰当。4. 来自种鸡舍、制冷机、运输等的灰尘。5. 种蛋出汗。6. 种蛋被溅到水;种蛋被浸在污染的溶液中。7. 污染来自更早的爆蛋、裂纹蛋或破蛋。8. 污染来自脏手或设备处理的种蛋。9. 污染的孵化蛋盘、空气过滤

13、器、供水系统(加湿)。二十七、矮小胚胎:生长的雏鸡矮小。1. 种蛋污染。2. 孵化厅污染,尤其是在破壳期间。3. 种鸡疾病。4. 遗传。5. 营养缺乏。6. 胸腺异常。二十八、交叉喙、扭曲喙。1. 遗传。二十九、无眼,其它眼部异常。1. 16天,孵化温度高。2. 16.3天。氧气浓度低。三十、大脑外露。1. 13天,孵化温度高。2. 13天,氧气浓度低。三十一、出壳的雏鸡或已啄壳但未破壳的雏鸡,跗关节红肿。1. 在啄壳和破壳过程中,长时间推蛋壳。2. 维生素缺乏。3. 在年轻鸡群,蛋壳厚。4. 孵化湿度高,或孵化温度低。三十二、气室小,啄壳线较宽,壳膜未被完全切开,跗关节红肿,雏鸡水肿,未吸收

14、蛋白,卵黄囊未完全吸入腹腔,蛋失重小于10。1. 孵化湿度高。2. 在年轻鸡群,蛋壳太厚。3. 孵化温度低。三十三、短肢症(长骨短,鹦鹉喙,变形骨骼);营养软骨症(类似短肢症)。1. 遗传,致死基因。2. 营养缺乏(生物素、锰)。三十四、短喙,无喙,脸部异常。1. 15天,孵化温度太高。2. 遗传,致死基因。3. 发育事故。4. 营养缺乏(尼克酸)。三十五、脏外露。1. 孵化温度太高。2. 遗传,致死基因。三十六、出血。1. 红皮肤孵化器或出雏器温度太高。2. 尿囊绒毛膜出血落盘时鲁莽操作。3. 营养缺乏(维生素K,或维生素E)。4. 1115天死亡的胚胎,小,呈深红色。通常由霉菌或其它污染引起。三十七、头部和颈后部肿涨(渗出性素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1. 营养缺乏维生素E,或硒。附:营养缺乏与中毒维生素A循环系统发育异常;骨骼异常,尤其头骨和脊柱;大脑、脊髓和神经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