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447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攀枝花市十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半期调研检测高2019届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2.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3. 只交第II卷,第I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A、B、C、D四个备选项中有且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你选择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把你选择的答案填入指定的表格中1我国先民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的根本原因是A贫富分化的产生 B文字的成熟C城的出现 D农耕经济的发展2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

2、”四个 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禹 B启 C商 D汤3如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 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4“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公元前214年,任嚣任南海郡守,

3、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岁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皇帝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7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B政治腐败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专制制度本身的本质决定的8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中国古代的某一 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4、”。这一制度指是的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清代某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10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治意义在于A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 C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 D创立了新的赋税制度1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

5、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 开口通商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 C D13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领土 B清政府被迫进行赔款 C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 D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14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

6、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15下列事件中,标志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开端的是A中法新约的签订 B德国强占胶州湾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三国干涉还辽16这是一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 A反映了魏源抵学习西方,御外侮的决心 B反映了曾纪泽捍卫祖国领土的斗志 C反映了维新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 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17南京!南京!在全国上映,从一个普通日本士兵的角度反映了南京大屠杀事件,但是,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7、。对日本右翼的态度评述错误的是 A日本右翼此举目的在于掩盖事实真相,逃避战争责任B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C它是中日两国人民利益严重对立的表现D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18下表是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它所反映的现象是年代193719381939194019411942阵亡人数12513024921316956233953014495187719A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牺牲人数最少 B国民党军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C片面抗战路线使军队牺牲人数不断上升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19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实行全民族抗战

8、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20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B C D21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22.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 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9、23.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24. 在孙中山先生安葬南京80周年纪念日前后,国内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的多个纪念馆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道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领导了黄花岗起义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

10、临时大总统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2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刺激中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

11、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27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A自由精神 B平等精神 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28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29在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的一座山

12、顶上树立着高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纪念总碑”(右图)。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下列不可能成为其历史依据的是 A四川是抗日战争的后总方B红军在四川活动时间长、范围广C红军在四川境内斗争最艰苦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30观察下表,19461947年国共军队人数对比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军队年份共产党军队国民党军队1946年127万430万1947年195万370万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B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C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2019级历史试题成绩统计表一3132总分(选择题答题表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请你阅读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在题目所留空白处作答31(2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