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

上传人:把微****夏 文档编号:13443393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最全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工作体系“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所谓“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壹个方法和三种机制的集成。壹个方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三种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目的是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企业负责和职工全员参和,把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隐患置于在控、可控状

2、态,预防隐患转化为事故;推行三种机制,则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证。壹、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对事故隐患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监控。重点做到五个方面:壹是确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以企业为单位,组织职工群众和有关专家,对本企业所存在的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源(点)进行全面排查、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A级(厂级)、B级(车间级)、C(班组级)三个等级,实行分类、分级监控。二是建立监控网络。实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企业,普遍建立起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监控网络,对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

3、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源(点)实行升级或降级、追加或清零等跟踪处理,确保各类风险源处于在控、可控状态。三是建立事故和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根据风险源(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措施,编制应急预案,组织职工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认真落实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为确保职工适应监控点管理需要,切实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企业录用新人员、老职工调换新工种,或企业贯彻新法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都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教育,确保每个职工具备安全生产和岗位监控的能力。五是建立监控激励制度。对在监控过程中及时

4、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职工给予奖励。二、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着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建立三项制度:壹是全员排查制度。所有职工都负有监控、排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责任。发现隐患,要立即上报。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要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二是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要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式”管理。三是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法规、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的实效。三、建立事

5、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着力实现对企业及其风险源(点)安全状态的定期诊断。重点实行三个评价:壹是职工评价。企业组织广大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职工每天评价,班组每周评价,分厂(车间)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单位评价。企业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三是监管评价。各级相关安全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包括“1+3”安全监控体系推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系统评价活动,促进企业进壹步完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监控机制,实

6、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壹种被总结、规范为壹种安全生产工作模式推行,是由“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所蕴涵的“方向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等体系特征所决定的。第壹,“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体现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壹、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有机统壹的整体,“安全第壹”是前提、是根本,“预防为主”是工作重心,“综合治理”是手段。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员参和,群众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有效地防止各种不安全因素和行为,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实质也正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落实。第二,体现了安全生产的规律。事故源于隐患。只有消除隐患

7、,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立足点放在事故及职业危害隐患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上,抓住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第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以人为本既表当下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本,也表当下发挥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落实安全监控责任同完善岗位负责制结合起来,把安全监控的责任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及职工个人,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第四,体现了机制的创新。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现了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的体系化、模式化,提高了

8、事故隐患及职业危害监控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是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上的壹个重大创新。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作用和效果壹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推行,能够为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壹个新的有效的工作范式。工作现场管理上普遍做到“五有”,即:有“三图五卡”(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示意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评价卡书、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卡书、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处理卡、职工岗位权利和义务告知卡),有显著

9、的安全监控点标志,有醒目的安全生产警示标识标语,有图文且茂的安全生产文化走廊(专区),有人性化的、充满亲情的安全提示,从而实现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视觉化、模式化和群众化,比较好地实现了“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入眼、入脑、入心、入岗,实现了从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风险源的辨识、评估、确定、监控,到安全隐患的发现、整改、再到安全环境的评估评价、持续改进这壹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使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到了实处。二是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主人翁作用得到发挥,群防群控、共建共享机制初步确立。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只有传导到每个岗位、每

10、个职工,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分析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伤害性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企业职工的违章违规操作造成。因此,如何把企业职工全面发动起来,实行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已经成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所在。而通过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对安全隐患风险源(点)的监控责任落实到班组、职工,由企业“壹双眼”监控转变为职工“千百双眼”监控。广大职工群众也由生产安全的受益者,同时成为安全生产的责任者、实践者,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人翁,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由被动监督向自我实施转变,实现了安全隐患的群防群控、生产安全的共建共享。三是搭建部门联动的平台,形

11、成安全生产工作合力。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群防群控群治”的劳动保护工作机制的角度,积极承担起推行“事故隐患危险点控制法”的责任,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建议和监督职责、支持和组织企业工会参和等途径,使“事故隐患危险点控制法”逐步推广,且不断完善,形成“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长效机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总布局,和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同考核;各相关安全部门,也从各自职责出发,积极参和到相关工作当中。进而,在“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推行过程中,比较好地形成了“强力推动、积极促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既促进工作落实,也进壹步完善“上级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参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四是“预防为主”方针得到落实,安全事故隐患及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实现了“预防为主”,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安全生产状况显著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