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387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9月份月考试题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子3、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6、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

3、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服务于 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C“百家争鸣 D分裂割据8、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9、关于宋明理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来 B.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

4、奋立志 C.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D.认为天理是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的本原10、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此话意在A.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B.强调“理”大于“法”C.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 D.强调“法治”的重要性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A格物致知

5、 B 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黄老之学13、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1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15、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

6、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16、李贽自称为异端,主要是因为他 A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 B否定儒家思想 C、否定孔孟学说 D否定封建专制制度17、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A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8、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某位思想家时说:“他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之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评论A李贽 B黄宗羲 C 顾炎武 D王夫之19、“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的名言A普罗泰格拉

7、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安提丰20、“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昂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二、材料分析题:(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材料二: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材料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材料四: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

8、,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他认为,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2分)列举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6分)(3) 材料三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4分)他提出该思想的目的是什么?(4分)(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主张,并指出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

9、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认为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请回答:(1) 材料一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6分)(2)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列举这两段材料中能反映该思想的关键语句。(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 3、B4、B5、B6、A 7、B8、B9、C10、A11、B12、B13、C14、A15、D16、A17、A18、D19、A20、C二、材料分析题:21题答案:(1) 春

10、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分)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4分)(2) 法家。(2分)韩非子。(2分)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4分)(3) 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4分)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4分)(4) 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4分)目的: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2分)22题答案:(1)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推行文化专制政策。(6分)(2) 批判君主专制。(2分)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分)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